道義之說
拾掇后的見聞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從磕磕絆絆的生活中,一路辛苦地走來,都會在過往了的記憶中留下了點點滴滴的印痕,有的被輕描淡寫過了,有的刻骨銘心地印在腦海深處,只有人生在閑暇時,在暮年時,才會沉思默想,才會把一些不太連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客串一番,自然而然地需要點睛之筆,拾掇成人生妙筆生花的故事,寫出人生意境。
我想講生活中的道義之理,本源於聖賢的祖先開啟的聖賢之道,自開天闢地以來,世界之混沌一片,渾圓於大氣磅礴者,只有能概述宇宙之浩瀚,萬物之豐饒者,能引領天、地、人之精神者有別於普通人,自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氣魄,漫談於人類的靈魂,而能察顏觀色,閱盡萬物之精華者,敢於論說人心歸屬,談古論今,欲說空穴來風,自生活中不乏其人。
世上聰明的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曉天地間的道理,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層次分明地使文章有長短之說,好壞之分,讓人有長幼婦道之別,官有大小,人有尊卑,用禮儀、樂的廉恥來教化這個混沌人的世界,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不過,好客者而言,人有好逸惡勞之劣根,惰性十足,受萬物之誘惑,有根深蒂固之罪惡的慾念存於心中,全然不顧於世俗之道,故有掩耳盜鈴者甚多,論道於天下者皆有。
我就是其中之一,雖孤陋寡聞,對人、對事物內外在的聯繫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自從遊歷了山西五台山五台鎮海拔千米的巔峰之處,乘車于山路上,縱觀遠眺五台山巒,五處山峰形狀猶如五指的五峰,歷經年輪的洗滌,屈指為掌心處,乃群山峻岭為屏障,年代久遠地出現了道教、佛教、黃教、藏傳佛教、清教與道教,這樣的聖地共同發源於同一融合的教義,就是宣揚人的精神世界的超脫和心靈的凈化與安寧,讓我茅塞頓開。
大凡世俗中那些個少數的信仰者與精神的依靠者,除了遵循天道、地道、人道;還虔誠地頂膜禮拜流芳百世的道義經典,自然會聚攏而來,走進被人推崇信奉的各種教會中,也會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教及天主教諸多的教義之理,而皆大歡喜。
可唯獨世俗之道,遵循教化於人首推崇演義了幾千年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所傳承的正道道義者甚多。從人類歷史傳承的文化信條中不難看出,對人類有過卓越貢獻的人所追逐著人類理想境界的具體化的道,皆為天下之大道。
「道」有許多種的解釋,可分為腳下行走之道:大道、小道;遠道、近道;寬道、窄道;直道、彎道,指明方向。還有人類精神信仰的精神範疇的道,概括為社會倫理,這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道的真諦精髓,一直藏匿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中,並且浸透於生活的各個領域。
所以說,道,可歸結為天下之道,歸隱於人心之說,人心之複雜,莫要揣測人心,道學之說寓意在心,現代人講究的唯心論與唯物論的辯證法,劃分了人的世界觀及方法論,這就是人世間的光明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