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新的世代
第499章新的世代
楊松將皇位交給楊賢本就是順其自然的事,當楊松在四月底的大朝會上將這個消息公布之時,並沒有超出各大臣的意料之外。
雖然不出所料,不過挽留還是要挽留的,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大員們可是非常希望楊松能夠多留在皇位上一段時間的。
除了不捨得楊松的離開以外,這也是事關各大臣的切身利益。
因為要是楊松還能繼續留在皇位上,那這些上了年紀的大員們以後等到六十歲了也就有繼續任職的借口。
之前負責府閣的楊忠其實已經近七十歲了,但現在之所以還能留在這個位置上,除了府閣這個部門的特殊性外,還有就是楊松沒有發話的原因。
府閣其下有著奉常府、宗正府、治內府三個部門,分別負責夏國的貴族、榮譽管理;皇族、宗室、內庫管理;國有資產/企業/事業單位的管理。
相當於是半個專屬於皇室的機構,因此要想有一個能夠勝任的官員,那麼一定要是皇室宗親才行。
可是之前除了楊忠這位大管家以外,皇室之內可沒有什麼人能夠擔任,畢竟楊松的子嗣都還沒有長大呢。
而現在,楊賢都要繼承皇位了,楊松將府閣的人事安排給做好了,他將他的次子楊明安排給楊忠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助手,也就相當於楊明是府閣的「繼承人」。
所以,在等楊松離位之後,很大一片在朝的「老人」也都會離去的,除了年紀的原因外,不是還有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嗎。
楊賢擔任太子這麼多年,早已經培養起了屬於他的班底,根本不用楊松去擔心剩下的事,若不然,楊賢有有何能力但此重任呢。
至於皇位轉讓的具體時間,楊松經過多方考慮,決定將楊賢登基的日子定在了啟元十三年的九月五日。
這天距離現在還有著好幾個月,用來做準備完全足夠了,而且也不會出現節外生枝的事來,這個時間不長不短剛好合適。
……
九月五日,取九五至尊之意,楊松與楊賢兩父子在中京城內舉行了讓位、登基儀式。
儀式開始之時,楊松還是作為一名皇帝當著眾臣民的面宣讀了他的最後一封詔書,宣布讓位與太子楊賢。
隨後楊松便是親手主持的皇位的加冕儀式,加冕儀式過後就沒有他楊松什麼事了,因為之後就是楊賢的登基儀式。
楊松退居幕後,至此,楊賢便成為了主角,整整一天的時間,全都是楊賢這位新皇與各大臣的互動時間。
儀式的整個過程很順利,忙碌一整天後,楊松至此從之前的大夏帝國的皇帝變為了現在的太上皇。
而楊賢也自此成為了一名至高無上的皇帝,整個大夏帝國就算是楊松交到了他的手上。
到了晚上,由楊賢這位新皇舉行的晚宴上,楊松才再次露了一面,而眾大臣們對他的稱呼也就變成了「太上皇」。
太上皇雖然聽起來不錯,可是至此楊松他也就遠離了朝政的中心,只剩下輔佐新皇的權力。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事實上,包括楊賢這位皇帝都知道楊松的影響力有多大,若是楊松一個不滿意,可以隨時廢除他楊賢而不會遭人反對。
楊松也是知道他的影響力有多大,所以在退位以後,他基本上就是深居簡出,不與皇宮之外的外臣們接觸,為的就是幫助楊賢鞏固他的帝位。
隨後,楊賢穩固著他的位子后,根本不用旁人多說,朝中那些到了年紀的大臣們紛紛致仕退休。
首當其衝的就是府閣的楊忠,他最先退了下去,由楊明這位二皇子擔任了新一屆的府閣閣首,然後還有其餘幾個皇子也都在府閣擔任著職位。
而楊賢當然也不會阻攔這些致仕的大員,這本就是屬於夏國法律的一部分,現在只不過是根據法律來執行而已。
同理,那些沒有到六十歲的大臣,就算楊賢他想要對方離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起碼要有一個借口才行。
而且楊賢也是知道這些老大臣的寶貴之處,起碼那些經驗都不是年輕人可以相比的,若是這些跟著楊松的老臣們全都致仕了他反而不好辦了。
不過就算如此,楊賢也知道剩下的這些老臣們也在他們的位子上呆不久了,因為年紀的限制是擺在那的。
幸好還有著一個緩衝的時期,讓楊賢能夠培養出新的一片要員來,而人員嗎,在翰林院中可不少呢。
翰林院本就是重要官員的人才儲備之地,以備新舊官員的更替,楊賢可以不用為找人才而苦惱,全賴夏國有著一個完善的制度。
隨著時間的流逝,夏國的官場之上出現了一輪非常大的變動,有的外官調回,有的京官外調,更多的則是大批的老臣致仕。
其中,像是荀彧、長孫晟、李靖、劉基、狄青……這些老人們全都先後致仕。
而軍閣的閣首由戚繼光這位後來的名將來擔任,政閣則由魏冬這位戶部尚書來勝任,不過魏冬的年紀也有些大了,估計也在這個位置上待不了幾年。
本來實在界河城擔任一州刺史的周奕回到了中京城擔任戶部的尚書……
雖然朝廷中的變動很大,但都沒有楊松他什麼事,他這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在皇宮之中頤養天年,都胖了一大圈。
而且隨著老臣們的致仕,楊松也就有了與這些老人們重新相聚的機會,所以也就沒有了之前的無聊。
像是劉基、荀彧、李靖這些致仕以後,在與楊松見面之時,沒有了之前的那番拘謹,反而變得親密了起來。
一群老人,還是一群不簡單的老人聚在一起男秘岸引得外人議論,更有人說這是夏國的「元老院」。
但不管外人如何議論,但楊松這些人聚在一起,除了天南海北的閑聊以外,更多的是聚在一起聊些曾經一起奮鬥過的經歷,緬懷轉眼即逝的青春。
楊松和楊忠說著當初在天啟城以三千軍民起家的往事,然後再說著後來的戰爭、稱王、稱帝……
總之,這一群老人在一起有的是說不完的話,好像外界的一切都與他們相隔甚遠而又近在咫尺一樣。
聊著聊著,楊松就想起了他之前想到的去見識一下夏國的一切,便將他的想法給其餘人講了講。
誰知楊松這麼一說,其餘人全都來了興趣,紛紛表示願意一起去。
可是卻被楊松給拒絕了,他可不想到了現在還有一大群人跟在他的身後。
所以楊松表示還是各看各的,當然他也不反對其餘結伴同行的,只是他不再與其餘人同行罷了。
待得楊松準備就緒,便帶著蘭、娟這陪伴了他一生的兩女,與一些必備的人員之後就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中京城,開啟了他的大夏之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