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四章 不加干涉
洛陽宮。
李世民接見了長孫無忌,得知了李承乾帶人去晉王府鬧事。
「太子有些沉不住氣,此等時候居然帶人上門鬧事,不成規矩。」李世民對李承乾的舉動是不贊同的。
李治給朝廷糧食和物資,李承乾不接受也就罷了。
現在事已成定局,李承乾居然還上門挑釁,這不正說明李承乾沒風度?
長孫無忌顯得有幾分遲疑道:「是不太成規矩,但晉王所做……也有些過分,居然是把太子帶去的人給拿下,還把他們給打了。」
「打了?」
李世民顯然早就得知這情報,不過是在長孫無忌面前裝出剛得知的樣子。
「是的皇上,太子帶去的二三十名侍衛,在走的時候不被允許離開,都被晉王給打了。」
「每人五十軍棍,還說這是軍法處置。」
長孫無忌之前是堅定站在李治那邊的,畢竟靠李治拿回了自己的官位。
但現在長孫無忌的態度則顯得不明朗,從之前於李世民面前的表現看,他就略顯傾向於李承乾。
李世民道:「打也就打了,只要太子沒被打就好,太子這麼做不成規矩,打他的人就當是個教訓吧。」
皇帝的話,令長孫無忌很意外。
「陛下,那可畢竟是大唐的儲君。」
長孫無忌的意思,無論李承乾上門挑釁這件事是對是錯,李治打人,那理虧的一定是李治。
若是李世民不管不問的話,就等於是打了大唐皇族的臉面。
李世民皺眉道:「打也就打了,沒出什麼大事,難道讓朕降罪於他們二人?到底在這件事上,誰的錯更多一些?」
或許是李世民也不耐煩了,對長孫無忌說話的語氣也重了一些。
長孫無忌馬上意識到,皇帝這是不想牽扯進兩個兒子的紛爭中去,是要等比試的最後結果。
「是臣魯莽,進言不當。」長孫無忌急忙認錯。
李世民嘆道:「輔機,這件事你是毫無過錯的,朕怎會遷怒於你呢?」
「不過以朕想來,這場比試到現在都還波瀾不驚,還有半月左右就要結束,晉王和太子如此一鬧,或許對於分辨比試的結果更有益處。」
「你覺得呢?」
皇帝的話,顯得非常有深意。
長孫無忌怎麼說也是大唐的元老大臣,這點政治覺悟還是有的。
若單純只是以二人治國和治軍的能力來相比,那不用說了,肯定是李治完勝。
李承乾到現在於治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很一般。
跟李治那耀眼的成績一比……
瞬間就暗淡無光。
這場比試的結果,已經不單純以最後誰賺錢多少,或誰更懂得收買人心能釐定,而看最後誰更有皇帝的風範。
當然,也要看誰的過錯更少。
長孫無忌馬上行禮道:「臣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相信太子會在這一兩天就把告狀奏疏送到朕的面前,到時留中不發也就是了,朕就是不想在結果出來之前,干涉他們兄弟之間的恩怨。」
……
如李世民所料。
李承乾沉不住氣,跑去跟李世民告狀,卻是上奏發到洛陽后,便如石沉大海沒了消息。
李承乾本以為他老爹會給他做主,苦等半天都沒結果。
到此時,距離比試結束還只剩下十天了。
「父皇這是怎麼回事?照理說這幾天,批複的詔書也該下來了。」
李承乾有幾分失望。
他的人被打,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本以為李世民就算不對李治有實質性的懲罰,也會降旨怪罪一番。
到結果,卻是一點風浪沒掀起來,就好像從未發生這件事一般。
太子的人,打了白打?!
李百葯立在一邊,連話都不說了。
比試期限剩下十天,李承乾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
從側面來說,若是現在李世民掛了,讓李承乾當皇帝,便以李承乾這兩個半月的表現來看,根本不足以承擔大唐皇帝的重擔。
別說是合格了,就算是最基本的保證朝廷各衙門正常運作都有難處。
「李學士,這件事你怎麼想?」李承乾問道。
李百葯嘆道:「或許陛下是覺得,比試還只剩下十天就結束,等十天後再處理這件事也不遲。」
李承乾生氣道:「那意思就是說,父皇會偏袒老九?」
李百葯還是沒有明說。
「那李學士,現在戶部和工部的錢糧缺口有多大?經過這段時間的籌措,應該沒問題了吧?」
李承乾最近因為心煩意亂,全都跟一些狐朋狗友廝混在一起,基本都不過問戶部和工部的事情,全然交給李百葯和剛回到長安的房玄齡去做。
「回太子殿下的話,如今缺口……仍舊在三千萬錢上下……」
李百葯的話,令李承乾把眼睛都瞪大了。
「你再說一次,缺多少?」
「三千萬錢。」
「為什麼還這麼多?之前缺得多,不是老九那小子給了兩千萬錢以上的糧食物資嗎?難道這小子還想跟朝廷逼債不成?」
李承乾想不通,為什麼缺口會日漸增大。
李百葯嘆道:「是在房尚書回到長安后,整理了戶部歷年的賬目,總結出原來在過去幾年裡,戶部還有數百萬錢的虧空。」
「這只是一方面,還有晉王所提供給北方的糧食和物資,大概能令北方軍需供應一年以上,本身北方所需要犒賞三軍所用的金銀錢財等,還需要朝廷另行撥付。」
李承乾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一方面是過去幾年的虧空,現在也算在他的頭上。
還有就是北方所需要的不單純是糧食、布料、藥材和物資等,李治提供的這些,有很多是多出來的部分,可以讓北方軍民用一兩年以上。
北方不止缺這些物資,還缺少犒賞三軍所用的金銀珠寶和新鑄的銅錢。
如此一來,朝廷還是需要再行撥給,才能滿足北方的需求。
李承乾怒道:「這小子,早就知道他會給孤挖坑。」
「他一邊假仁假義給朝廷調撥糧食和物資,讓朝中人都知道大唐沒了他不行,卻不給錢財和金銀珠寶,故意捉弄於孤!」
「他這麼做,簡直是大唐最大的蛀蟲,就這樣父皇還認為他可以當儲君?根本是個禍國殃民的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