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走向獨來獨往的世界

人正走向獨來獨往的世界

人正走向獨來獨往的世界

人天生孤獨,註定會獨自來到這個世界,也會獨自離開,最初和最後的獨來獨往,這是所有人最起碼的命運。

所謂「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不過是種美好的願望罷了,並且是那種註定會被時光改變的願望,是連自己到時也不想再去實現的願望。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人如此多的美好的初衷最終都無法實現呢?

我以為自己是找到了答案的……

這個世界最折磨人的,就是它分別給人準備了兩份對立矛盾的禮物,一份是需要人獨自前往才能獲得,另一份需要與另一個人或是其他更多人一同前往才能獲得。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分別品嘗過兩種禮物的美好,一個人時擁有一個人才能有的快樂,擁有不受限制、充滿著各種可能性的自由,可以專註於自己的興趣,可以深入自己,獲得靈魂深處的愉悅;兩個人時,有兩個人在一起的幸福,有愛的付出和獲得,有親密關係的慰藉,有感情生活的濃郁,有離別的思念和重逢的浪漫,有家庭的溫馨。

因此兩種禮物對於一個人都充滿了誘惑,但在現實生活中,熊掌和魚是不可兼得的。

每個人,既想要一個人的生活,又想得到兩個人的世界,人既純粹不了,也徹底不了,一個人生活久了,就盼望兩個人的慰藉,在兩人世界待得久了,又盼望一個人的自由。

痛苦源於在兩人的世界里,「我想一個人待著,別打擾我」這句話在心裡重複了千萬遍,仍沒說出口……

在一個人的世界里,「我想你了,我需要你」這句話在心裏面矛盾著、掙扎著,仍沒有說出口……

痛苦源於兩個人彼此之間的需求,是不可能同步的。我想做愛的時候,未必另一個人也想;我想把頭放在你肩膀上的時候,你的肩膀正在忙著;我想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正想找我嘮嗑……痛苦源於當上述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要麼懷疑對方,要麼自我懷疑……多數時候,我們都記住了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極少能感受到,自己同樣有讓別人失望的時候。

我們總是相信人與人是可以溝通的,是講道理的,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是可以靈魂互通的,是可以寬容的,是能心有靈犀的……

於是我們都認為自己遇見了錯的人……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是荒謬的,但這恰恰是我們心裡最想要、最完美的那個情人。

我們想要一個純粹的、徹底的個人世界,在有需求的時候,我們又盼望著得到一個純粹的、徹底的、完美的兩人世界。

每個人都想同時擁有這兩份最好的禮物。所謂的溝通、道理、理解、寬容、心有靈犀……不過是兩份禮物發生衝突時候,各自的話術而已。

人人都感到自己得到了一個充滿缺陷的自己,又得到了一個充滿缺陷的感情世界。不約而同做過的做法是,我們都把這樣的結果歸咎於別人。

人生最初的迷宮不是自己設計的,不過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參與了這個設計,原來並沒有這麼難,是自己讓它變得難了,要找到出口,先得去梳理自己參與建築迷宮的那個部分,最後再解除世界本身的那部分。

人們一長大就被告之,男人女人是被上帝一分為二的,人們得去找到那另一半,否則,人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況且,家長用事實說話,告訴我們這是真的,但父母從來不會告訴我們心裡話。

上帝又同時給了男人和女人一人一顆心靈,裡面裝的是自己的世界,誰也代替不了誰的世界。不過,這些都是以教訓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的。

沒有人活在純粹的尋找另一半的人生里,也沒有人不是一邊喜歡著孤獨一邊又在逃避著孤獨。這是我們自己悟出來的。

自我認知能力較差的人,從來不自省,沉淪在感情失落的世界里,漸漸麻木。

品嘗過孤獨好處的人,漸漸覺醒,在獨來獨往的路上,一路狂奔,夢裡依然有著「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感情世界。

隨著閱歷的增長,人們會逐漸發現,獨處時要搞定自己是相對容易的,而想要去控制和改變他人,似乎是自尋煩惱的一件事。並且,我們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連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波動都很難,我們以雙重標準待人,自己可以喜歡很多人,仍希望自己可以被別人排他性喜歡,我們總以為別人是只屬於自己的人,總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全部的世界。

我們更會發現,在獨處的世界里,人會越變越好,容易遇見更好的自己;而在各種關係里,人總是越變越差,總是遇上過去的自己。一個人的改變已經很難了,在兩個人的世界里,想要共同改變,難度係數的增加是按種乘法而非加法。

世界正在往獨來獨往的方向上去,獨生早就不稀罕了,況且,還有互聯網的虛擬的世界,正在推波助瀾。

不過,我仍在想,當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圓滿的狀態時,是否可以再次接受另一個圓滿呢?

世上從來不缺孤獨終老的智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上一章下一章

人正走向獨來獨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