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東吳日趨向下
晉朝的文武百官都投入到了建設之中。
但有幾位比較重要的人物,既沒有擔任文武要職,也沒有封侯賞的,主要有張錄、那樓、杜長、劉磐這四人。
最主要的當屬張錄。
他是四海商幫長期以來的負責人,曾經是黃於、申隆的上級,還精通道術與卸嶺的技能。
如李通、廖化、劉辟、龔都等人,都是最早通過他的人脈挖掘聯絡到的。
在童遠擊敗混沌之前,張錄一直擔任顯要職位,輔佐童遠對抗暗中的敵人。
如果說王異是四海商幫中,那個站在明處而光鮮亮麗者,那張錄則是默默做了許多灰色的事情,當然也包括除掉一些內部敵人。
如果說左延年是潛伏偽裝,最後洞悉了劉協的行為,團結了諸葛亮,最終擔任錦衣衛中郎將實至名歸。那麼錦衣衛和四海商幫,按照管理的序列,都應該歸張錄,左延年只是張錄的下線而已。
但是,童遠擊敗混沌之後,鴻鈞告知他:「洪荒歸洪荒,凡世歸凡世」,那些神話時代的內容自此永遠是傳說。
張錄也在這之後,主動卸去一切職務,將商業、情報的責任全部移交給王異、左延年、羅偉、鮑出、李穎等人。
他本心追隨其本來師門的闡教,自此不問凡世。
江湖中有作為的修仙問道者,多與張錄保持著有好的關係。童遠心有感悟,知道這方面的事情自己不是一個人,還有張錄知曉。以後按照鴻鈞法旨,這些事情都與自己不再有關了。
所以,張錄不用封國公,也沒擔任本來留給他的太尉,而是徹底羽化登仙去了。
然後是烏桓一支的首領那樓,他是屯田軍前幾名的大將之一,待遇理應不在申隆之下。
可是,那樓作為最忠心於童遠的烏桓人,堅決解甲歸屯民,不擔任任何職務。
他這麼做是做出一個表率,帶頭讓烏桓人漢化,不再單獨作為一個群體而存在,而是徹底融入漢人。
童遠給了他私下裡侯爵的待遇,但他把這些財產用於推動烏桓融入漢民。此事那樓有大功,日後長命百歲頤養天年。
曾經黑山軍的二把手杜長,也沒有擔任官職。
他主要是因為年歲已高,早年與漢軍大戰,被追得九死一生,身體積勞成疾已有許多病痛。就此致仕在家,安心養病,待遇上也有榮譽性的侯爵,大體與李通等人相當,略低於實封的二十位侯爵。
劉磐則是在童遠北征幽州,抵抗胡虜的時候,採取私自行動,試圖截殺從河東潰敗退回江東的孫權。
此事童遠嚴格命令,荊州方向不得輕舉妄動,尤其是對面有魯肅、陸遜守著柴桑、吳郡,絕不是從荊州可以直接偷家的。
結果為了給義父劉表報仇,身居無畏軍要職的劉磐,私自動員數千兵馬、部曲家丁和劉表舊部,去截殺潰退回來的孫權。
結果被魯肅早就盯上了,與陸遜合力設下埋伏。
又有留守將領孫恆、賀奇、朱恆、全綜等人非常能打,地方官員駱統、周魴等很懂些軍事,一同伏擊將冒進的劉磐擊殺。
可憐多次給東吳造成壓力,唯獨太史慈才能擋住的一代勇將,就這樣不聽號令而陣亡。
老黃忠與劉磐交情深厚,發誓日後一定要參與南征東吳,為劉磐報仇。
童遠經過此事,整頓了無畏軍、屯田軍思想情況,將領對換職位,避免脫產精銳變為將領私兵,所以才有後面無畏軍十二衛,將領與之前職位大不相同。
至於之前曾經也有突出表現的成公英、裴儁、傅巽、馬謖、閻行、楊秋、吳班、韓德、朱蓋、雷同、楊懷、裴元紹以及一大批文武,大多在各個道任職,或在無畏軍、屯田軍擔任副將、參將等職務。
因人才太多,就不一一列舉。
......
隨著北疆安穩,晉朝對於東吳的經濟、政治、軍事、體量乃至文化、科技優勢越來越大。
定下的十年時間不南征,讓遭遇大洪水的兗州、豫州逐步恢復,如今也逐步穩固起來。
東吳那邊卻發生不少人員變動。
首先是積勞成疾東吳的大都督魯肅,於215年病逝。
魯肅是孫權的得力助手,大局觀很強,當時孫權鬼迷心竅認為奪取天下的機會來了,不顧魯肅的強烈反對,窮兵黷武把東吳的主力全部帶走,最後只帶回不足2000殘兵。
當時孫權沿大河進軍龍門時,還下令讓魯肅率軍從柴桑突襲荊州,想以此分散當時新西涼軍的注意力。
幸虧魯肅沒有聽孫權的安排乘機奪取荊州,否側必然是撞在嚴防當地的劉磐、文聘面前,尤其是文聘非常擅於防守,擋住吳軍大半年絕不是問題。
等到孫權和劉協2天時間,就在龍門大敗虧輸的時候,按兵不動的魯肅,就是守護住東吳的最關鍵人物。
魯肅死了,孫權等於失去了主心骨,但他還有心腹呂蒙。
孫權提拔過來的得力幹將呂蒙接替魯肅職位,進駐柴桑嚴加防守荊州方向的晉軍,可是自從被關羽擊敗以後,呂蒙就失去了之前的銳氣,現在諸事繁忙,竟然也一病不起。
結果兩年後,竟然也因病去世。
再加上之前龍門之戰時,江表十二虎臣一次性全部陣亡,自此江東的文武骨幹發生斷層,出現巨大的缺口。
一時間出現動蕩的趨勢,一些人直接北逃到晉朝。
魯肅、呂蒙死後,非常被孫權信賴的諸葛瑾站了出來。
他力挽狂瀾,一系列惠民政策出台,才保證了江東沒有大動亂。
僅論行政才能,諸葛瑾不在諸葛亮之下,但是要說軍事才能,那就差太多了。
他也算是具備一些軍事能力,但距魯肅、呂蒙相差太遠,所以只能穩住經濟,卻不能補上軍事。
失去周瑜、魯肅、呂蒙,以及十二虎臣的孫權,為了鞏固政權只能選擇最後一個辦法,那就是全力拉攏東吳本地的大士族。
軍事上放權給他們,讓東南大族掌控主力兵馬,政治上全力提拔,半數以上要職歸他們。
這才沒暴露出巨大漏洞,維持住與晉朝對峙10年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