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最初開始構思帝闕韶華,是在很多年以前,剛剛結束了第一人稱的寒雨連江,我想著要寫一篇宮廷兼武俠題材的小說,講述沉冤莫白與捲土重來的復仇,裡面要有華麗的重樓宮闕、傾國之姿的美人,也有馳騁江湖的快意恩仇,當然還有感情。裡面要描述五個性格各異的皇子以及一個老謀深算的皇帝,題目就叫做韶華。

於是,寫下了一章引子,也就是開篇的「師出寒山」,給皇子們都起了名字,發在自家的小罈子逍遙居里。

那會兒不管是宮斗、宅斗還是奪嫡,都遠遠沒有現在多,所以想象的空間還很大,反而是新武俠的風頭還沒過去,武俠文不少。寫完引子之後我就擱下了,因為不管怎麼構想,都覺得人物多、框架大,絕非單憑一時熱情就能寫出來,不但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自己還未必駕馭得了。

然後這篇故事就沉睡了,偶爾想起,會發覺情結似乎在非常緩慢地自行生長,但我仍然認為,以自己之懶,它大概永遠也不可能有機會成為真實存在的文字。

在2018年,當我對著電腦,再一次打開僅僅幾千字的文檔時,腦海里並沒有明確的情節,只有一些隱約的意象,包括北境會發生驅除外虜的大戰,京城的主角們將在重逢后逐漸冰釋誤會,一同經歷刀光血影,進出宮廷,與對手明爭暗鬥,而後去往江南。其他就是幾個零散的畫面,譬如開篇出現的牡丹盛開的靜王府,尾聲處晚霞夕照的城門。

從第一個重逢場景到最末,彷彿相隔千山萬水,不知能否順利跋涉到終點,會不會連自己也坑進去,但我還是出發了,計劃的篇幅是六七十萬字。

按照一貫的方式,沒有建大綱,就是跟著感覺走。每一卷開篇的時候,我基本上都只設想了大致內容,以及要將情節推進到哪一步,譬如第三卷要寫洛城比武,風雲忌諱,那麼各方勢力雲集之下,必然醞釀陰謀,再為下江南鋪展一下道路,好了就到這裡。至於比武如何比法,陰謀又是什麼樣的陰謀,誰與誰聯手,到底如何破局之類的,其實顧不上去想。

應該說,在沒有存稿的情況下,一面更新一面編織情節的過程還是很順利、很有趣的。我有時候覺得,或許是在擱置多年的過程中,故事早已自行生成,只是藏在潛意識裡,等待我去將它找出來,釐清頭緒。

相信寫文的筒子大都有過類似體驗,有時候,一些小小的變化和梗會埋伏在前進的去路上,靈光一閃般突然冒頭或跳出來,告訴你情節到了這一步,理應如此發展,否則就是誤入歧途。我還是迷失方向好幾次,癥狀就是在貼出新章后,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就像經脈堵塞一樣不自在,不得不回頭修改甚至重寫,直到找出癥結所在,將之重新打通。

前面三卷寫了一年,六十多萬字,2019的下半年,我抱著僥倖心理直接開始了終卷,想著讓主角們去江南處理下事情,回到京城后不就可以完結了,二十多萬字應該能打住。結果,四十多萬字,足足寫了兩年,效率與之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最後還是根據內容又多分出一捲煙雨金陵。

現在回想,之所以後面速度越來越慢,並不是遇到瓶頸,而是當框架和人物性格都已趨向成熟,在收線之際,既要承載前文的鋪墊和情感,推進高潮,又要將各條線索的人物歸攏匯聚,安排合理結局,對筆力的要求大為提高;而這個時候,偏又因為已經持續寫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心生倦怠,於是三天一章的節奏說什麼也保持不下去了,改為周更,有時雙周更,偶爾月更。

靜王洛湮華是我很心水的人物,從外表到性情,包括他的名字;而寧王洛憑淵,在我心目中,內在性格其實也很複雜,或許成為皇帝後會更深沉一些,但本質上始終是一個心性堅定而重情的存在,能夠分清輕重。兩人都已經歷過足夠的考驗和挫折,因此皇兄的將來會過的很好的很好的。

而琅環,作為江湖武林,或者說民間力量的代表,在某種程度上更像一種理想化的寄託。記得初中時第一次讀到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郭靖應該是頭一個明確說出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俠客,他與黃蓉也的確放棄了世外桃源般的桃花島和江湖逍遙的日子,用大半生的時間守護襄陽城,最終於城破時殉難。當然,國破山河在,如果國家陷於危難,到處民不聊生,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自在逍遙。我只是有時會想,人性有如許多弱點,難以經受考驗,對抗外虜時,皇權需要琅環,但到了承平之世,琅環這樣的宗派必然受到內外壓力,能否恪守信念延續下去,又會面臨怎樣的局面和命運?

洛湮華同時具有兩重身份,在他的際遇里,矛盾衝突或許體現得最為明顯。前十七年人生,因為長於宮廷,應該是皇子的身份更為凸顯,需要學習文韜武略、治國之道;而遭遇劇變后,無論出於母親之死亦或蒙冤的痛苦,以及對自身責任的擔當,他雖然留在洛城,但更多是作為琅環宗主來運籌布局,應對皇帝和各方強敵,一步步實現既定目標。而洛憑淵儘管拜入寒山派門下,但在回到洛城之後,卻主要仍是從皇子的角度出發行事和思考,也很清楚自身所處的位置、要做的事。其他配角,不管是皇帝、幾位皇子,還是秦肅、慕少卿等琅環中人,亦或那些美麗靈慧的姑娘,描寫起來都很有樂趣。

現在回顧,這篇文的內容就像當初預想的,朝廷與武俠的成分在□□到五五之間,劇情與感情也差不多同時進行,每到激烈的宮中對峙或比武決勝場面,還是相當來勁的,但在朝廷中文臣武將以及政務方面,線索和落筆就比較少,一方面是從清丈、賦稅、治水、吏治等傳統題材中已經很難尋求新意;另一方面,是覺得寫起來耗時費力太麻煩,還容易偏離主線、流於沉悶。武將可以打仗,而文臣往往需要通過朝政和理念才能展現出個性,因此輔政薛松年這條線大多時候都是一筆帶過,長期被忽略。為了讓情節盡量跟隨主角,試劍大會前後省去了不少背景細節和配角們的支線;而雲王在綏寧城外陣前換質,本來場面宏大,前後描寫鋪墊理應至少幾萬字,也為了將視角快些轉回京城,儘可能控制在三四章內寫完,不免有些倉促。此外,作為架空歷史背景,韶華在朝廷官制上基本就是信手拈來,唐朝、五代、宋朝、明朝都有點似是而非的影子,我敲字的時候有時考證一下,有時心急,就將腦子裡想到的第一個官職名稱用上去。禹周的國土明顯比五代十國要寬廣,從對抗外虜的角度,北遼與北宋十七的遼國相近,而夷金在地理位置上接近西夏,影射的卻是金國女真,而且,禹周的征戰能力也明顯強於重文輕武的宋朝。擦汗,也許將來有時間有機會,會進行修改,將上述這些地方做一些增加和調整,使整體內容更充實。只是,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時候。

三年前寫完夜霧曇花,拿給朋友看,聽到最多的是:這就結束了?可以多設計一些情節,讓兩個主角繼續走下去啊。如今網上的小說,確實很長,越來越長。或許亞蘭蒂爾和李默梵的確可以有續集,而韶華的主角們也仍會一起經歷許多風雨,不過在我來說,情節或許能不斷延伸擴展,但故事所承載的情懷卻是有盡頭的,需要在該結束的時候進入終曲,所以儘管不舍,還是唯有在夕陽晚霞映照的朝鳳門畔,告別靜王與憑淵,一如多年來腦海中留存的畫面。

再次謝謝看文回帖的寶寶們,儘管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但分享與伴隨的時光真的很美好。

P.S.因為想要更自由,過程中始終沒考慮簽約,不管寫還是貼都甚是任性;現在完結了,反而有點不知該如何是好,先放一放吧。

關於帝闕韶華,近期會有兩篇小番外;另外,預備寫一個以感情線為主的外篇,大概只幾萬字,名叫昨夜閑潭夢落花,文案過些天在專欄里貼出,寶寶們感興趣可以關注收藏一下額。

下一章:番外一書籍詳情頁上一章:尾聲

帝闕韶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帝闕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