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七]「您好,請問路漁歌在嗎?」聽到江楓熟悉的聲音,我屏住了呼吸。
果真是他。我背對著他,眼淚幾乎要漫出來了。我趕緊仰起脖子看天花板,希望讓眼淚倒流回去。
我轉過身去,江楓穿著寬鬆的短袖和牛仔褲,一副大男孩兒的樣子,對著我溫柔地笑。
「你在法國不上課的時候都去幹了些什麼,我可全都知道了。」我說。
「你穿婚紗的樣子,真的很好看。」他說。
就讓我們從重新相遇開始吧。
後記青春留給我們一個想起便慌張的人,卻不必再見
每當跟別人說起我不善言辭時,得到的回應大概都是一樣的:「怎麼可能啊你寫小說的哎」「你講黃段子的時候興奮得要死哦」……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並不擅長用嘴向別人講述我內心所想的東西,總是詞不達意,而寫小說又完全是另一回事。我的說話速度跟不上大腦,但筆可以,所以如果身邊沒有筆和本子,我常常會覺得沒有安全感。
因為不善言辭,所以我選擇寫下來。
得到第一筆稿費的時候,是在小學四年級。當時那篇文章刊登在某本教小學生寫作文的刊物上。只有五塊錢。我很清楚地記得那天下著暴雨,可我偏偏要媽媽陪著我去郵局取那五塊錢的稿費。我以為那張匯款單第二天就會過期。
中間這十幾年,我一直都在扮演「作文寫得還不錯的學生」,再提起筆寫故事的時候,已經是大三了。
第一次提筆寫短篇就是自己的故事,在寫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經歷過的場景都歷歷在目。
回憶是一種習慣,沒有好壞之分。有朋友說過他很少回憶,因為時光無法倒流,生活就應該向前。
但我很喜歡。
我記得小學時候,我跟班裡一個男生大打出手只因為他撞飛了我手中的煎餅,記得軍訓的時候某個男生一蹲下就扯破了褲子而全班只有我一個人笑出了聲,記得高中班裡某個男生強吻了他暗戀的女生,那女生當天就告訴了老師……
這些記憶點大多時候都乖乖地待在我腦子的某個角落,只會在某個瞬間,突然蹦出來,讓我在眾人面前笑得花枝亂顫但又沒法解釋。
我得把它們都記錄下來,免得以後無從想起。
寫這本書的時候,恰逢我大學畢業找工作。畢業論文搞得我焦頭爛額,我又不想從事專業所學的工作,稿子反反覆複寫得並不滿意……事情一多,我就亂了套。我每天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都盤著腿坐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感嘆「人生啊」。
每當心煩的時候我就喜歡回憶點兒美好的事。這本書中江楓的原型便是我記憶中美好的存在。我喜歡過他幾年,他成績優異,個子很高,眼睛特好看,暗戀他的人不在少數。而我就是那「不在少數」之一。
《昨日以前的星光》上市后,有讀者給我發來私信,問我是不是就是米樂,還有李無雙現在過得好不好,諸如此類。那個故事裡,有一部分是我的真實經歷,但更多的是虛構出來的情節。但是我希望能通過把自己或身邊朋友在生活中的某些細節注入到小說的人物當中去,讓他們看上去更鮮活,更像真實生活中的你我他。
所以在這個故事中也不例外。
他曾經給我寫過一封信,我現在仍能清楚地記得收到信的那天是2009年9月17日。當時連信的每個標點符號都能背下來,而如今六年多過去,我早就放下了年少時的一廂情願,但也始終記得那封信的最後一句話,不要對自己不好,要為了明天更好。
後來我告別了高中生活,遇見了大學里最好的朋友;又因為興趣開始在雜誌上寫小說,遇到了喜歡寫字的志同道合的作者們;大學畢業後來到了現在的公司工作,遇到了一群年輕但非常厲害的工作夥伴。我終於明白,人總要在某個階段開始新的篇章,在每個階段都要遇見一些人,然後成長。
如今我們早就不再聯繫,我也不再眼巴巴地偷窺他的近況。張開雙臂迎接每一天的美好生活,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曾經說過,青春留給我們一個想起便慌張的人,卻不必再見。
我正在變成更好的自己,希望他也一樣。
曾經放過狠話,說只要自己沒有男朋友,就不會讓男女主角在一起。但在這本書里,即使江楓和路漁歌二十七歲時才再次相遇,我還是沒忍心把他們分開,而是給了他們一個圓滿的結局。我一直都相信愛情,相信誓言,相信美好的事物。
這是我的一點兒小私心,也是對他們兩個人最好的交代。
有朋友說踏入了職場,我也可以轉型都市小說,或者嘗試別的類型。
我沒有告訴她,家對面就是我的高中母校,我每次路過,看到操場和教學樓之間涌動的身影,仍然覺得心潮澎湃。
少年人永遠有講不完的故事。希望我能把年輕人的故事寫得更好更豐滿,更真更深刻,讓江楓和韓江雪都像是曾陪伴左右的少年。
也許我的文筆還很稚嫩,閱歷也不夠豐富,但我不會放棄寫字。繼續寫少年少女的故事,還原青春最真實的樣子,仍是我今後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感謝我的爸爸老鄭和媽媽阿蓮,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儘管我有時候很不聽話,可我仍然想成為你們的驕傲。
感謝在無數個夜晚陪我寫字的好朋友,顧蘇和程靈素。對我來說,你們是良師,亦是益友。
感謝我的責編貓冬,謝謝你給的機會,我寫的故事才能被更多人看到。
感謝對我傾訴心聲的幾個姑娘,你們正在經歷的,都是我曾經歷過的,所以我格外懂得。
最後,謝謝每一個看到這本書的你。或許我們未曾謀面,但以這樣的方式相遇,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我的第二本書,請多指教。
餘音
2015年10月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