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五根與五力是如何轉換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五根與五力是如何轉換的?

有個時候,佛陀住在沙只城的安闍那鹿苑,有一天佛陀對出家弟子們說:「比丘們(出家人),如來現在要為你們講解五根與五力的轉換關係,五根即是五力,五力即是五根。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聽法的出家弟子們回答:「世尊您是我們的皈依,您是我們的導師,我們按您所說的法去修行,如果世尊您能夠為我們講解:「五根與五力的轉換關係」我們會在聽您說法后,按您所說的去做的,去修行的,我們會時刻都受持世尊您對我們所說的正法的。」

佛陀說:「比丘們,什麼是五根呢?即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五根。

為什麼稱其為「根」呢?「根」比喻的是堅固不動搖,如同草木的根深深的扎在大地之中,讓草木牢固的佇立在大地之上。「根」還比喻逐漸增加善法、正法的力量,如同草木從根部獲取養料逐漸的長大一樣。

什麼是信根呢?「信根」就是對如來,對如來所說的正法,對如來的出家弟子,對如來所制定的戒律生起堅固的信心。對佛、法、僧、戒生起堅固的信心也被稱為四不壞凈。

什麼是精進根?「精進根」就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勇猛精進的修習善法、正法、解脫法。「四正勤」就是精進根的一種。什麼是「四正勤」呢?「四正勤」就是:已經生起的惡行、惡言、惡念,要立刻的斷除、滅盡;還沒有生起的惡行、惡言、惡念,不要再次的生起;還沒有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要立刻、經常的生起;已經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要繼續的保持,並讓這些善行、善言、善念持續的增進、增長。

什麼是念根呢?「念根」就是經常修習四念住不懈怠(四念住解釋,見第一百三十七章),也就是經常選擇修習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這四種念住中的任意一種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解釋,見第一百三十七章)。要注意不是同時修習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念住,而是在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這四種念住中任意選擇一種念住去修行,或者修習身念住,或者修習受念住,或者修習心念住,或者修習法念住。

什麼是定根呢?「定根」就是讓內心不散亂、不混亂、不胡思亂想,讓內心平靜、寧靜,讓內心進入單個、純一的清凈境界之中。「四禪」就是定根的一種。什麼是「四禪」呢?「四禪」指的就是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解釋,見第三十五章)。

什麼是慧根呢?「慧根」就是內心安住在清凈境界之中所證悟開啟的智慧。「四聖諦」就是智慧的一種。什麼是「四聖諦」呢?「四聖諦」指的是苦、集、滅、道四種真相、真理,「苦」是指世間有生命的眾生是痛苦的(眾生解釋,見第七十七章),因為世間一切的事物無法永遠存在,無法永遠保持不變,無法永遠擁有,隨時在變化,世間的眾生會衰老、生病、死亡,世間的眾生擁有的事物會破損、衰敗、滅亡、消失,世間的眾生無法隨心所欲,還可能會遇上災難、災禍。幸福快樂的生活無法永遠保持,無法永遠存在。

「集」是指煩惱和痛苦生起的原因是什麼?煩惱和痛苦生起的根源、原因就是貪慾、渴愛,就是因為貪愛,所以失去或是得不到的時候就會產生痛苦,就是因為貪愛,所以就會想盡辦法、不擇手段的去獲取,就會去做惡行,說惡言,生惡念。做惡行,說惡言,生惡念就會造下罪業,就會導致不祥、危險、不幸、煩惱、痛苦的結果。

「滅」是指要滅盡煩惱和痛苦就要先滅盡貪慾、渴愛,滅盡了貪慾、渴愛就能滅盡煩惱和痛苦。

「道」是指滅盡煩惱和痛苦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從煩惱和痛苦中解脫出來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修習八正道(八正道解釋,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比丘們,這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的法義。

比丘們,什麼是五力呢?就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也就是實踐去修行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五根而產生出來的維持修行、達到解脫的力量。五力能夠破除煩惱和痛苦,五力能夠破除惡法、邪法,五力能夠解除內心對世間一切事物的疑惑、困惑。五力是由循序漸進、實踐的去修行五根而獲得的五種力量,也就是說五力是由五根的持續增長而達成的,五力是持之以恆實踐修行五根的結果。

什麼是信力?就是由信根的增長而破除一切邪信、惡信。比如修行四不壞凈就能破除一切的邪信、惡信(四不壞凈解釋,見第一百零六章)。

什麼是精進力?就是由精進根的增長,破除修行的懶惰、懈怠;斷惡生善,增進善法,破除一切惡法。比如修習四正勤就能增進善法,除滅一切惡法(四正勤解釋,見第一百零四章)。

什麼是念力?就是由念根的增長,安住在集中專註的念想之中,或者進入沒有念想的清凈境界之中,破除一切惡念、邪念,熄滅、平息、滅盡一切的念想、見解、思想。比如修行四念住就能安住在集中專註的念想之中,持之以恆的修習四念住就能進入沒有念想的清凈境界之中(四念住解釋,見第五十九章)。

什麼是定力?就是由定根的增長,破除內心念想的散亂,讓內心不再胡思亂想,保持長久的清凈安寧。比如修行四禪就能讓內心清凈安寧,不再胡思亂想(四禪解釋,見第三十五章)。

什麼是慧力?就是由慧根的增長,解除對世間一切事物的疑惑、困惑,開啟智慧證悟解脫的果位,從世間一切的事物中徹底的解脫出來。簡單的說就是:智慧有消除煩惱和痛苦的力量,比如明白了四聖諦就能開啟解脫的智慧,就不會再去執著和挂念世間一切的事物(四聖諦解釋,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比丘們!這就是五力的法義。

比丘們,五根就是五力,五力就是五根,它們可以相互轉換。信根就是信力,信力就是信根;精進根就是精進力,精進力就是精進根;念根就是念力,念力就是念根;定根就是定力,定力就是定根;慧根就是慧力,慧力就是慧根。比丘們,該如何理解這幾句話的法義呢?

比丘們,如來現在說一個比喻以此來解說剛才幾句話的法義。五根就如同一條由西向東流動的大江,在這條大江流動的過程中會有其他的江河匯入這條大江之中,其他的江河也比喻成五根,如果有另一條河的水流匯入這條大江,那麼在河水匯入的地方就會形成三條水流,以河水匯入點為分界點,假如河水是由北向南流動的,匯入點的北方,也就是河水流動的方向就是一條水流,匯入點的西邊,也就是大江流動的方向就是另一條水流,這就是兩條水流,當兩條水流彙集在一起的時候,匯入點的東邊就變成了彙集后的一條水流,這條由兩條水流彙集而成的第三條水流就比喻成五力。

比丘們,簡單的說:五根與五力的轉換就如同江河的彙集,有時是五根匯入五力,有的時候是五力匯入五根。

你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比如一個籃子剛開始只裝了一個蘋果,一個蘋果的重量不大,而規定五個蘋果才計為一個重量單位,也就是有五個蘋果才算一個計量單位。沒有到五個蘋果就被稱為五根,因為還沒有到計量的單位。當籃子裡面的蘋果有五個了就達到一個計量單位,就被稱為五力。

如果提高計量單位,比如規定十個蘋果是一個計量單位,那麼就算籃子裡面裝了五個蘋果,也被稱為五根,要裝十個蘋果才能達到一個計量單位,才被稱為五力。

比丘們,在以五個蘋果作為計量單位的條件中,沒有達到五個蘋果就被稱為五根,達到五個蘋果才被稱為五力。

在十個蘋果作為計量單位的條件中,沒有達到十個蘋果就被稱為五根,達到十個蘋果才被稱為五力。

現在如果有五個蘋果,如果用第一種五個蘋果的計量單位作為判斷條件,那麼就被稱為五力,如果用第二種十個蘋果的計量單位作為判斷條件,就被稱為五根。

比丘們,你們現在明白為什麼五根與五力是可以相互轉化了吧,那是因為計量單位的標準不同。

聖弟子們在不同的修行階段,達到五根的標準不相同,達到五力的標準也不相同,如果將修行的階段由低到高分成十二個層次,如果規定第一階段達到第二層次就被稱為五力,如果沒有達到第二層次境界,還在第一層次的境界就稱為五根。

如果規定第二階段達到第三層次就被稱為五力,如果沒有達到第三層次的境界,還在第一層次的境界或是第二層次的境界,就稱為五根。

按第一階段修行的標準,計量單位,達到第二層級就被稱為五力,而如果按第二階段的標準,計量單位,達到第二層次只能被稱為五根,要達到第三層次才能被稱為五力。

比丘們,五根與五力稱謂的不同,那都是因為不同修行階段的標準和計量單位不同。所以如來說:五根就是五力,五力就是五根,它們可以相互轉換。信根就是信力,信力就是信根;精進根就是精進力,精進力就是精進根;念根就是念力,念力就是念根;定根就是定力,定力就是定根;慧根就是慧力,慧力就是慧根。

五根與五力不同的稱謂其實與不同階段修行的標準和計量單位有關。不同修行階段的標準和計量單位不同,因此不同修行階段五根與五力的稱謂也會不相同,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比丘們,經常親自修習五根的世間人或眾生,他們能夠熄滅、平息、滅盡一切的煩惱和痛苦,並由此開啟智慧,證悟解脫的果位,在現在世、當生、這一世就能進入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心解脫、慧解脫境界(心解脫、慧解脫解釋,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佛陀說法后,聽法的出家弟子們都再次的頂禮佛陀,隨喜讚歎佛陀說法的無量功德,他們都按著佛陀所說的法去修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佛陀的本懷:如同大海般深廣的智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佛陀的本懷:如同大海般深廣的智慧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 五根與五力是如何轉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