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對攝影的看法
「會不會,人腿也和精緻八小類一樣分類呢。」錢小多低低的低估了一下。他並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冒出這樣的想法。不過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錢小多就再也難以讓自己安定下來,他越來越覺得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還有那個三角六行類,一定也是這樣的結果。只是不知道他們對此分類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呢。是以什麼標準呢,這些,對錢小多而言,都是一個謎團。他根本不知道。
此時此刻,他已經完全投入到了這種沉思中,全然沒有注意到身邊法身了什麼。
直到有人拍了他一下,他才回過神來。原來是攝影師圖加。錢小多這才發現所有的人都在注意自己呢。他往下面掃了一眼,就見蘇婷婷正給自己打手勢呢。他聽到了她的聲音,「演講稿拿出來,該你演講了。」
這時一看,貝凱金已經佔到了一邊,示意他來演講。
梁秋這時說,「那麼我們再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花之影公司的攝影師錢小多先生為大家演講。」
錢小多在熱烈的掌聲中,緩緩走了過去。當他去掏那一份演講稿的時候,猛然發現,考,那份演講稿居然沒有裝載身上。他臉色驚變,暗暗叫了一聲,「糟糕,不好。」
這個小小的舉動被梁秋髮現了,慌忙問他,「怎麼了,錢先生。」
錢小多怎麼好意思給他說自己沒有帶演講稿呢,慌忙說,「啊沒什麼。」
梁秋點點頭說,「那好,可以開始了吧。」
錢小多尷尬的笑了笑說,「當,當然可以開始了。」其實心裡早就亂成麻了,草,這可如何去演講呢。
錢小多知道這麼下去肯定不是辦法,他咬著嘴唇仔細想了一下,心一橫,然後說,「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可能帶來的並不是什麼演講。演講是需要演講稿的,這是要預先準備好的東西,本來我也準備了一份,但是我覺得單純的靠演講稿並不能表達攝影師真正的想法。既然是演講,就是要攝影師臨場發揮,說出自己的感覺。我今天要講的其實算是我對攝影的一種看法吧。這是臨場發揮的,沒有那麼多的大道理和華麗的辭藻,講的不好大家千萬別介意。」錢小多說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完全沒有理會下面蘇婷婷正不停的沖他打手勢呢。錢小多話聲剛落,下面就爆發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台上所有人都驚訝的盯著錢小多。大概都沒有想到錢小多居然會這麼說。
錢小多開始娓娓道來了。「其實不妨告訴大家,我也不怕大家笑話。我從接觸攝影到真正從事這個行業,時間並沒有多長。我以前是個街頭的畫家,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才進入這個領域的。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我是在撒謊。不過,我自己有時候也有這種想法。我曾經這麼問過自己,我以前不太明白,但是後來終於明白,這是因為我喜歡攝影。就像在場的所有人一樣。我現在就說說我對攝影的認知。其實我們人類本來是頑固地流連在柏拉圖的理念洞穴之中,然而攝影打破了這種沉浸的狀態,攝影給了我們一種與眾不同的觀看方式,它吸引了我們太多的注意力。然而攝影無處不在,作為一個不願做被動觀察的人,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探詢攝影的本質,直到找尋到最後的真理。
?世上皆是洞穴,攝影是一個光影、現象、人際關係的洞穴,然而其他門類亦如此,哲學是一個智慧、沉思的洞穴,音樂是一個聲音、節奏的洞穴,是否我們根本就不應在意逃脫洞穴這種說法,因為本質上來說,逃脫一個洞穴原來是走入另外一個洞穴,想從洞穴中走出來,以便有更空闊的視野來審視攝影,只是一種不實際、一廂情願的做法。也許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心態,一種收藏世界的癖好。舉例來說就像動物園,人類作為萬物的靈長,驕傲地開創了這樣一種收集其他物類,兼具收藏、觀摩、評頭論足以及經濟效益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驕傲地宣布,我見過獅子大象呢(雖然是關在籠子里的),每個人也都認為自己見識廣博,沒去過巴黎又怎樣,我了解那裡的一切,我清楚地知道埃菲爾鐵塔的模樣、質地和上面的每個細節。於是人類就這樣真的擁有了「全世界」,管它是不是「柏拉圖」式的。
?世上存在的萬物是為了終結於書本。如今萬物的存在是為了終結於照片。」
?這也使我聯想到了攝影與繪畫的關係:攝影家對這個世界的目擊方式,應該完全不同於畫家對這個世界虛幻的構想。當我們回眸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切,一定會為攝影術誕生以前沒能留下真實客觀的圖像而感到遺憾。如今我們有了照相機,甚至每一個人都可以面對世界直接按下快門的時候,這樣的遺憾也許就不復存在。你能看到的「歷史」,至今不過160多年,但是卻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開頭。我們的後人可以從照片中看到更為漫長的歷史,這就是攝影無法抹殺的貢獻,也是義不容辭的職責―――這也是攝影能夠超越繪畫的理由之一。
?收集繪畫便是收藏夢幻。收集照片便是收藏世界。你相信嗎?
?柏拉圖的理念世界終於在一個更為現實的視覺世界中轟然倒塌了,但是我們對於攝影的理解,也許才剛剛開始。世上萬物終結於書本,終結於文字,哲人都說文字的陷阱是簡化了思想,令人不再思考,但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沒有文字又怎樣傳承?又有誰能捨棄文字?所以,藝術(攝影)即使是存在片面性的、虛偽的陷阱,是向異化的陷落,但至少可以讓我們表達自己的心靈感悟,可以讓我們找尋心靈的避風港,可以讓我們以比較「高級」的方式活著。但當我們都已這種高級的方式活著,去尋找自己心靈的避風港的時候,確有一些人將攝影看成了一種工具,一種實現自己野心的工具。如果我們可以把攝影看成是可以交心的朋友,那麼在他們眼裡,攝影就是僅僅能夠給他們帶來利益的斗狗,鬥雞。雖然他們的攝影技術也非常高,但藝術這種東西就好比女人一樣,你如果不能夠真心對待她的話,那麼她也不會對你好。即便你能通過某些卑鄙的手段獲得一些技藝,拍攝出來一些作品,不過這種沒有用自己心靈去感悟的作品彷彿就是一具沒有靈魂的屍體一樣。這不能算是攝影作品,這隻能算是一張照片。」錢小多說著看了一眼四大天王。他們顯然也是知道在說自己。四個人的臉色都非常難看。
這時台下有人問道,「錢先生,聽說要成為你們這些高級攝影師必然要經歷千錘百鍊,同時還要有一些天賦。你們這些大師級的人物是不是都是要進入一個境界里才可以創作出真正的作品啊。」
「啊,這個嘛。」錢小多心裡想罵他你可真是問,問我這個問題。他正愁沒辦法回答呢,忽然腦袋裡閃了一下,猛然想起來,忍不住竊喜。錢小多笑笑說,「其實學習任何藝術無非都要經歷三個階段。初境――困境――化境。」
那人疑惑的說,「什麼意思,你可不可以說的明白一點。」
錢小多點點頭,說,「不用我說,其實大家都知道大多數的攝影大師是偶然接觸「魔盒」而誤入「歧途」以至終身不悔。可見攝影是一種神奇而有魔力的東西。未摸照相機之前,視攝影神秘兮兮的,覺得一定是門極難駕馭的藝術,思之念之,懸心以求。至入門初學,「咔嚓」不了幾卷膠捲,就如見黔之驢,不過徒有虛架。把玩掌間,時有清晰得意之作,不覺飄然頓生自豪欣喜之心,熱情激揚,對攝影技術技巧感到極大興趣,技藝一日千里,進步神速。這樣一路下來,左右逢源,前後生風,猛猛烈烈,好象無難不解,無堅不克,自我感覺特好。經過這樣一個階段,基本掌握了攝影的技能,具備了創作的最起碼的本錢。不過,這僅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一位攝影家說過,攝影是一門矛盾的藝術,它既簡單得令人發笑,又複雜得使人不知所措。初學時的容易,是由於只看到這矛盾的一個面,只是在主觀上感覺得容易,並未真正深入下去,有過自己的思考。山看到了,水也看到了,卻是表層的、概念的,而這山這水的細節、內質還在雲里霧裡。處於此種境界,認識的內容是膚淺的,掌握的技能是生硬的,對藝術的追求流於認知水平,未能把靈智貫注於藝術創作之中,熱情泛濫而不善引導運用,正是發燒的開始,火旺而後勁尚不可見。從表面上看,充滿激情,大有傾其畢生精力獻身攝影的壯志,實則心意動蕩浮躁,志高而弗遠,氣盛而散漫。在創作心理和行為上,時常流露出自大、自戀、自狂,不能確知自己的水平,也不能鑒認自己作品的價值。表現形式上愛去玩弄技巧,追新求異。平時喜歡順耳風,稍有成績心頭沾沾自喜;遇逆耳忠言,即使表面接受內心也老大不痛快;若參賽投稿屢試不中,更象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怪評委編輯有目無珠,不識他泰山面目,言攝壇風氣不正,走後門拉人情,大有千里馬不遇伯樂之感慨。就整個攝影藝術追求過程而言,初境僅是一種「過境」,是過渡形式。然而,儘管這種境界是稚幼、粗糙、不穩定的,它卻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危險的階段,既是入門功夫,又是以後各境的基礎。這時期很容易形成好的或壞的習慣,一旦成型,將延續下來貫穿整個藝術生涯,從而影響藝術境界的質量。一般說來,到了初境後期,便出現了藝術層次上的分別,進行了順昌逆亡、優勝劣汰的選擇。風風火火之後來個冷水傾盆,就各各顯出其內在心意來。有的經過一番折騰,靜心省悟,猶如醍醐灌頂,猛然有了體會,便武火轉文火,去浮躁,存誠心,氣沉丹田,潛心修鍊,實現轉境,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有的虛火長旺不下,心浮氣高,不解藝術真諦,執著小我,狂妄自大,欲退不願,欲進不能,只能住境,做些皮面文章,沽浮名撈實利;有的本來就心意不誠,底氣不足,徒有虛火,經不起挫折,冷水淋頭自然火滅心冷而退境。經此藝術進化,能實實在在上到上一個層次的,大略十之二三而已。
我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的進步,就是因為我超越了初境階段的那種貪功冒進,心浮氣躁的狀態。困境似車陷淤泥,龍困涸澤,進退惟谷,冰炭在懷,迷迷朦朦,不見天光,而暗中風聚雲集,醞釀著一場電閃雷鳴暴風驟雨。因此,困境也是暴風雨前的沉悶,黎明前的黑暗。困境展示了攝影這門矛盾的藝術的另一面,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從入門一路行來,整個初境幾乎鋪滿鮮花,柳暗花明處處春。正當洋洋得意之時,不覺間峰迴路轉,山窮水盡,煙霧瀰漫,荊棘佈道,障礙橫陳,前面展現開一片凄涼恐怖的景色。「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此境猶如嬰兒出世前的剎那,在狹窄黑暗的夾道里,先天的根行將失去,未來的人世間尚是一個未知的謎,真正的洗禮和漫長考驗、磨鍊開始了。此時的攝影家,內心焦慮不安,徘徊踟躇,愁苦萬分。外表上,幾乎看不出有什麼進步,甚或有退步。與初境作一個比較,可以看出困境與初境有截然不同的特徵:其一,初境是樂境,困境是苦境。初時,伴隨好奇心的滿足常生歡愉。星轉斗移,該學的東西都學了,似乎窮盡攝影藝術的全部奧秘,卻不知已臨衚衕盡處,見地陡高修行浮淺,平時學到的東西難能真正派上用埸,原來自以為明白的地方精究起來突然變得迷糊。前程何去?真是個「波茫茫兮無底,山森森兮萬重」。「咔嚓」一個斷境,天崩地裂,遊魂失所,不知如何安身立命。於是,困惑叢生,煩惱紛擾,真箇兒嘗到了「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滋味。痴人失戀,其苦不能言表,亦非旁人所能體味,只道是「秋來好個涼」。其二,初境是自我肯定,困境是自我否定。伴隨著從樂到苦,在心理上也由自信變為自卑。開始是上升之態,如嬰兒日見日長,這樣也好,那樣也好,時時處處順心順境。何況初生牛犢,不知天高地厚,不思前量后,只陶醉於當下成就;也不比左較右,滿足於自身增益。進入困境后,才知道山外青山天外有天,才知道山之萬重天之無垠,自己原來掌握的那點東西,實不及蒼海一粟,淺薄得很。舉目展望,但見天高山遠且雲霧繚繞,腳下的那塊土地也很鬆軟,孑然遊離,無依無托,由心高氣傲而轉為心灰意冷。此時,看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對自己極不滿意,甚至想離「我」而去。這種自我否定不僅是對以往學到的東西的反思,而且是對淺薄和浮躁心性的超越,是鳳凰涅盤,既充滿痛苦又孕育著希望。其三,初境外動內靜,困境外靜內動。初境基本上停留於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沒有深入到藝術心智的修為,是表層化的東西,藝術行為相應表現為浮躁多動而內心還是深潭靜水未曾啟動。初境向困境的轉換,實際是由表及裡由外到內的深入,卻又未真正觸動深藏的藝術靈性,藝術行為相應表現為睏乏沉靜。外表上,已經沒有了衝動和輕狂,似乎變得穩重而平靜,其實內心深處波浪剛剛掀起,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變革。這時期常伴有種種無名煩惱和主體的迷失,恍恍惚惚,心失其所,甚至於瘋瘋顛顛,不知己之所處、己之所為。對創作相當冷漠,有時連照相機都不想碰一下,出現懶動的傾向。正是在這種恍惚的狀態下,藝術的另一歷程開始了,主體的潛意識掙脫意識的奴役,變得相當活躍,各種困惑主體的問題一連串反饋到意識中來,迫使主體去思考,去省悟,去自覺打碎既得的成果,改變和調整心態,捨棄舊我,重構新我。如果說初境是認知階段,那麼困境就是參悟階段,是形向意、實向虛的過渡,是提高藝術層次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最難突破的境界。困境很折磨人也很磨鍊人,常常翻來倒去,穿心揪腸,欲續還斷,欲罷不休,苦風愁雨,痛煞斯人。對真正的藝術家來說,這是烈火煉純鋼。然而要真正擺脫困境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猶如僧人求佛,在此將悟未悟之際,極需堅強的毅力和靈敏的智慧,忍天下難忍之苦,修天下難修之事,破天下難破之迷,悟天下難悟之理,證天下難證之果。突破困境最好的策略是以靜制動,以守為攻,以退為進。要把初境中提起放在心上的東西放下,虛谷以待。不妨看點老子的《道德經》,讀些佛經,參悟道的玄妙,禪的空靈,放開自己,放開勉強的努力,順其自然,自自在在,飄飄逸逸,聽任直覺啟示,無為而無不為。必要時甚至「封機絕攝」,來個冷處理,消滅心頭妄火,把漫射外面的神光收斂聚焦返照內心,向心處用功夫,向影外用功夫。一旦機緣成熟,自然水到渠成,人不破境境自破。即便如此,能在短時間出困境入化境的也僅是少數利根之人,大部份人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或永生住於困境。化境為白鵝出瓶之解脫,幼蛾蛻蛹之羽化,行雲流水,往複自由,透透亮亮,圓圓融融,正所謂「山光晴后雨,江色晚一清」。化境是一種悟境,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境界,業已超越了攝影矛盾的對立,把諸多分別統一於心靈之中。有一句歌詞寫得好:終點又回到起點,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化境就是螺旋形回歸初時的平淡,磨難之後的返樸歸真。十月懷胎的苦楚,分娩前的陳痛,都隨斷臍而化解為新生命的歡樂,又速歸於平靜。山雖萬重而層次分明,天雖無垠而意境深遠。一切的迷惑,一切的虛妄,一切的狂躁,恰似一場春雨後,繽紛殘紅流水去。化境是微妙境界,妙在一個「化」字。化是變化、化解、化合諸意,含變易之義,但與初境、困境時的變易有根本不同。化境的變易是融通、圓潤、自然、微妙的,而後兩者是對抗、生硬、彆扭、粗糙的。初境是形變,困境是意動,化境是神化。初境的熱情啟動,困境的動量聚積,至化境就由量變上升為質變。出神入化,從初境的盲動困境的躁動變化為化境的靈動,展開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化境的微妙,其一表現為藝術風格的多樣和層次的豐富,具有細密的分別。在前兩種境界中,藝術主體的靈智尚未真正啟發,攝影創作多為機械的摹寫、生硬的排列組合,少有心靈的順暢流露,因此單調雷同。及至化境,靈智得到發展,逐漸化形為氣,化實為虛,化有為空,化意為神,心境頓然洞明,至虛靈至空靈,便或隱或現各各顯出真元本性,衍化出自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而且,化也大有講究,並非一化就能登峰造極,大化小化深化淺化各有應境,化到哪種程度就升到哪種層次,大境中又生出許許多多小境,有了悟的,也有拖泥帶水的,構成瑰麗的藝術伊甸園。其二表現為創作過程的流順和藝術作品的情真意切。拆妙字,即是「少女」。清純、柔和、飄逸是少女的風韻,也應是妙境的特色。進入化境,擺脫了功利誘惑,放下了執著勉強,變得自自在在,清清純純,坦坦蕩蕩,藝術與生命融化合一,一又化為無,一切皆由心發,無障無礙,真誠流露,妙趣自生。化境是清明境界,明在一個「靜」字。靜是寧靜、清靜、寂靜。靜是鬆弛、通暢、自由,是一無所有,空空寂寂的境地。水深則靜,靜既是修鍊高境界的必具的心態,又是高境界必呈的心態。水靜波平呈萬象,惟靜而後能清、能明、能空、能靈,才能天人合一,印證冥冥大道。靜要徹底,靜到無染、無相、無念、無住、無執,佛性湛然。靜又不是不動。澹乎若深淵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靜極而動,天然自動。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經歷了藝術創作的坎坎坷坷,心得到了反覆的錘鍊,經過無量的洗鍊,享受光明的沐浴,漸漸平靜下來,寧靜起來,荒漠成綠州,真算踏上藝術正道。此後,無論藝術心態、創作行為還是作品風格都有了本質的改變,技術技巧形式都趨淡化,如閑雲野鶴,無拘無束,一切輕鬆隨意,形直而意曲,理顯而情深,意境幽深曠遠。化境是大度境界,大在一個「空」字。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空靈妙有,有中之無,無中生萬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空靈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境界大,世界小。心空才能納宇宙萬物,有容乃大。空是靜的極致,悟的結果。放下心來便是真悟。虛心以待,沒有偏見,沒有成規,就能智慧,就有靈感,就時時創新。空靈中,思維任意縱橫,無滯無礙,上可窮九天,下可達四海,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弛騁億萬里,隨心所欲創意境。空,則靈氣往來。空是大手筆,是大氣度,是大氣象,是大境界。化境又是自然境界,可遇而不可求,恰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中事。化境是努力解卸的松馳,靈性閃現的火花,應來不期而至,未應來強求反遠,正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入境前,迷迷朦朦,不識廬山真面目,卻道山中多風光;入境來,空空明明,洞悉此山卻也無。喝茶還是喝茶,拍照還是拍照,花開花落平常心。境界的提升實質上是不斷入境、住境、破境、轉境的過程。所謂入境就是進入境界,住境就是滯留於境界,破境就是超越境界,轉境就是此境界遷渡彼境界,統稱為境界相。四種境界相中,入境破境為主,住境轉境為從。其實,住境是入境與破境的緩衝,轉境是破境的自然結果。入境是為了破境,入而不破就成住境,停留在一個層次上不能上去。破境是為了轉境,即進入更高層次的境界。作形象的描述,入境為加法,破境用減法。入境是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的積累,技能的訓練,把原不具備的東西掌握好;破境是悟道的過程,把入境掌握的東西過濾,該放下的放下,把真正合乎本性的那部分純化編入「心靈程序」三。這就是為學日增,為道日損。相應於攝影的三種境界,就是初境為學法,困境為執法,化境為破法。境界的追求是一個漫長、細緻、艱難的過程。從悟的程度來分,有有為境和無為境,是指境界的層次。有為境,關鍵是「取」,要學習,有吃苦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去承受彆扭、生硬、不自然的訓練。同時又必須明察秋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掌握好火候,文武適當,否則極易走火。無為境,關鍵是「舍」,要省悟,有空明的靈性和大度的氣象,隨機應化,否則春蠶自縛,難免入魔。從悟的遲速來分,有漸修和頓悟之別,是指修為的方法。修境的法門很多,但都應人而設,利根者當然最好是頓悟,平常根器必須老老實實,步步為營,漸修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