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時光流連

二十二。時光流連

贊曰:

佳人清香月有陰,

春宵一刻值千金,

最是韶光留不住,

嬌花辭樹顏辭鏡。

當徜徉在紫禁城中,為各種西洋螺絲鐘錶器械所震撼,小鳥報時、人馬行走,看到消息機關能夠做到如此精妙的地步,不由驚嘆那是人類機械的巔峰。

當留戀在奢侈品專賣店,眼前一個個閃動光華的名字,寶璣寶帕堡獅龍,看到那精美絕倫的工藝,不由眼底閃爍起長草的晶瑩。

然而說這些與宋朝有關嗎?當然有關係。時間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單位之一,(當然從前沿物理角度講,時間存不存在還是疑問。但我們畢竟討論的是人文不是?)人類對時間的重視,也是無與倫比的,所以從人類萌芽時期起,計時器就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左右。從沙漏到日晷,從滴壺到打更,古代的人們自始至終地在想盡辦法獲取時間的度量。日月星像,山海地貌,無所不取,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時間值的渴求,比如「早知潮有信。」

現代精確計時器的發明,大致按以下路徑,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鍾,日差為15~30分鐘,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鎚,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鐘;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伽利略不用介紹了吧);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鐘,創立了擺鐘。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遊絲,(此公在科學史上名聲不小,光電波動性以其為尊)並用後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遊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鐘錶上(這個也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成員,英國在鐘錶領域的成就,證明了工業革命與憲章革命都是以英國為源頭,不是偶然的);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製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鐘中。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後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鐘錶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製造出高精度的標準航海鍾;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然而並沒有瑞士大師們的什麼事。

那麼說了一大套,與中國有什麼關係呢,與我宋又有什麼關係呢?相必您也看出來了,鐘錶之路,就是擒縱機構的發展之路。只有擒縱機構,才是精確控制時間的關鍵,我們能夠陶醉於機構清脆的滴答聲,宛如心臟的跳躍節奏,就是擒縱機構發出來的。那麼擒縱機構最早出現在哪?猜對了,就是我宋。

「水運儀象台」是由北宋蘇頌等人在1088年開始製造的,代表了當時天文、計時科學的世界最高水平,其中裝置的擒縱機構計時系統被世界科技界、計時儀器史學界公認為近代機械鐘錶的鼻祖。

1990年瑞士巴塞爾鐘錶展,1981年英文版本的百達翡麗鐘錶圖錄上載有「水運儀象台」外貌全圖及說明。其中寫到:現在鐘錶中所使用的擒縱器是1090年中國的蘇頌發明的,他製造的「水運儀象台」已達到每日誤差僅為1秒的水平。而西方使用擒縱器來計時是在蘇頌之後三個世紀的事。既然作為鐘錶和其他計時器區分的標誌——擒縱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那不就等於說是中國人發明了鐘錶嗎?1992年4月,在瑞士最具權威的鐘錶博物館里,又一次有中國水鐘的圖片。

1996年10月,世界名表百達翡麗公司博物館舉辦特別展覽時,該公司總裁在其畫冊序言中寫到:「這次展出的珍品代表著『百達翡麗』150年來的心血結晶,而這些成就也要歸功於各種測時機制的發明,它們包括於1090年由中國的宰相蘇頌所製作巨型水鍾里裝置的擒縱器和其他機械鐘錶先驅們研究出的成果。」英國著名的李約瑟博士(中國科技吹)也曾對這一創造予以高度評價:「蘇頌把時鐘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起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先行了七個半世紀。」這又一次說明了「水運儀象台」在世界鐘錶發展史上的地位,中國人開創了鐘錶史已成為國際鐘錶界的共識。它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巨大貢獻。

蘇頌是北宋知名文學家,宰相。與蘇軾家有聯宗之誼。宋史載,「拜刑部尚書,遷吏部兼侍讀。請別制渾儀,因命頌提舉。頌既邃於律歷,以吏部令史韓公廉曉算術,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為台三層,上設渾儀,中設渾象,下設司辰,貫以一機,激水轉輪,不假人力。時至刻臨則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則驗不差晷刻晝夜晦明皆可推見前此未有也自書契以來,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圖緯、律呂、星官、演算法、山經、本草,無所不通。紹聖四年,拜太子少師致仕。」可謂諸子百家,無一不精;奇淫巧技,無一不通。是伽利略、達芬奇一流的人物,(伽利略、達芬奇均是通曉百家、無所不能的人物,達芬奇甚至是以藝術家而不是以科學家流名。所以文藝復興以義大利為源頭,同樣不是偶然的。)不單應該在中國的科室史留名,更應該在文化史留名。但是,伽利略、達芬奇在義大利均塑像俄俄,而蘇頌在中國知名度幾乎為零。難道是中國像蘇頌這個級別的大師實在是數不勝數了嗎?呸。張衡、沈括,寥寥不數人而已,伸出一隻手指數都能有富裕。(一部中國科技史,大宋當仁不讓!半壁江山!然張衡傳說大於實質,郭守敬胡膻大於中國,唯沈括以書傳世,蘇頌以文留名耳。)

單就鐘錶發明而言,英國著名科學家惠更斯和胡克各自發現了螺旋式彈簧絲的振蕩等時性,這為近代遊絲懷錶和手錶的發明奠定了基礎。此二公,在科技史上,都是開了掛的人物。可以這麼理解,此二公都是小號的牛頓,在光學、力學、天文學上都做出了卓越貢獻,都是現代物理的奠基人之一。英國人在德先生與賽先生上是遠遠走在時代前面的,光榮革命與工業革命均發軔於此,名至實歸。

那麼,大宋有沈括、有蘇頌,為什麼誕生不了中國的牛頓呢?說來慚愧,沈括、蘇頌後來都深深地陷入到政治鬥爭中去了。當時政治風氣並不好,相互亂整。舉個栗子,適逢蘇軾冤獄乃成,於是沈括落井下石告密,而且恰巧蘇頌在隔壁被迫聽審,可謂均在政治鬥爭中介入得很深了。理科生們都開始開批鬥會、搞背靠背、表忠心、拉幫結派,這個時代的科技能夠發展才是怪事哩。

然鵝,大宋已是我中國曆朝歷代,政治最寬鬆的時代了呀,誓不殺文人嘛,蘇軾放別的朝代死十次都不夠。所以說,中華科技的全面落後,是有原因的,無節制地搞政治鬥爭、政治運動,是主因之一。宋代的政治爭鬥,相比諸朝諸代,僅僅是稍稍收斂了一些,就隨隨便便地發明出了鐘錶的核心部件,想必,在中華的歷史長河鬥爭史中,不知有多少奇思妙想、真知灼見就白白地被消耗掉了吧。

如果單以機械錶論,是中國文人給了它最關鍵的心臟,由英國的科學家們把它的技術含量推到了極致,而最後落到瑞士鐘錶匠手裡,只不過在藝術造詣上有所突破罷了,生生把一件工業品、消費品拗成了藝術品、奢侈品。但是窮奢極欲,離它的生命終點,也不遠矣。

謬史氏曰:雖然機械錶是人類機械的巔峰,但是俱往矣。從計時器角度講,再值錢的瑞士表,也逃不過每天多少秒的誤差;而石英錶在精度上卻可以輕鬆秒殺之,畢竟電子震蕩頻率精度要高得多;而更後來居上的智能表,則可以做到分秒不差!無他,實時掛在網上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逸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逸史
上一章下一章

二十二。時光流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