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章華寺到車馬陣(11)

從章華寺到車馬陣(11)

從章華寺到車馬陣(11)

在考古發掘遺址上就地修建的車馬陣展廳是一座大型跨越式鋼結構建築。展廳里1號車馬坑南北長132.6米,東西寬12米,是目前全國發現最長的車馬坑。經過這幾年的考古發掘,清理了這座大車馬坑中2/3的部分,長約79米,已出土43輛車和1.6.4匹馬,其中兩馬駕車7輛,四馬駕車33輛,六馬駕車3輛。

在1號車馬坑的西邊,考古人員還發現小型車馬坑38座,分2列排列整齊有序。整個1號大車馬坑雖然還有3分之1未發掘,但是按其中軸對稱的特點,專家推測整個大車馬坑共葬車輛66乘,馬匹258匹,在當時馬匹車輛都極為珍貴,如此大數量的陪葬,反應了當時楚國國力處於鼎盛時期。

《逸禮o王度記》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庶人一"。這說明,周禮中規定只有周天子才能駕御六馬,而楚王只是周天子下的一個諸侯國之君,亦能乘坐此種最.高規格的馬車,可見陵墓主人地位之高,權勢之大,直逼周天子。還有人調侃,武漢話中的"不服周"最早就來源於楚王不服周天子,后被引申為"不服氣"的意思成為地方的俗語。

還是站在那座龐大的展廳里的那個南北長132.6米,已經發掘的長度有79米的範圍內,一共有1.6.4匹馬、43乘車。戰馬屍骨完好,車輪、車廂、車傘雖歷經2000餘年,輪廓依然十分清晰的大型1號車馬坑的玻璃面前,無不讓人感到非常磅礴,也被那規模而感嘆。

站在8200平米的楚王車馬陣展廳里,彷彿穿越回金戈鐵馬的春秋戰國時期,置身於君王出行的壯觀行列之中。從規模宏大的車馬陣中,可以讓人穿越兩千多年,直接感受楚國的強盛和楚人的智慧。不得不感嘆楚國先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造出了無數令世人矚目的燦爛楚文化。如此完整的歷史遺迹,世界罕見,令人震撼。

可遺憾的是,也許是因為不在旅遊季,又是冬天,觀者寥寥。一路上沒碰見一輛車、一隊人,進入景區,一直還懷疑我們就是整個上午的唯一看客,謝天謝地,總算在車馬陣展廳遇見過一對夫婦抱著孩子快速走過,還有兩個女孩拿著手機一路走一路拍,口裡喃喃有語,不知是不是現場直播?

相對於北方火爆的旅遊線路秦始皇兵馬俑,同樣是文物,同樣體現的是喪葬文化,南方的荊州楚國車馬陣的歷史更加久遠,也更加具有文化價值,大大的景區里除了植樹種草的工人幾乎不見遊客;那麼令人震撼的展廳門可羅雀。雖然能夠獨佔如此珍貴的文物,堪稱奢侈,應該感到慶幸,但是卻又感到十分遺憾。如此珍貴的文物,如此鮮活真.實的歷史,為何要遭受如此冷落?莫非真是"身在深山無人問"?

除了正值旅遊淡季,加上熊家冢子地處邊遠,有些閉塞,而這裡的交通除了自駕游之外,僅僅只有一條農村客運路過,十分不方便,加之門票過貴,設施很簡陋,宣傳力度不大,又不是旅遊景點,這樣的冷清也就不出意外了。當然,即便是花大價錢上了旅遊4A5A,不是喜歡歷史、了解楚國,一般的遊客也不會到這裡來。我.國畢竟不是ri本,不會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其實,無論是深藏在沙市鬧市街頭經過重建初具規模的章華寺還是位於荊州邊邊荒郊野外好大一片的楚王車馬陣都是一種文化。那些深藏地下二千多年的豪華車馬直到現在才面世,講的是楚國的興亡;章華寺的楚梅唐杏每一次花開、每一次葉落,都是在無聲地訴說佛教的盛衰,而文化就將這些帝王的、諸侯的、宗.教的、民俗的全都包羅萬象,或任人評說,或啟人思路,或記憶歷史,或默然面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屐痕點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屐痕點點
上一章下一章

從章華寺到車馬陣(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