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多難我重來(4)
萬方多難我重來(4)
上面這張照片刊登在1914年德國《斯特拉斯新報》(周末藝術版增刊)《看世界》(Wetschau)上的三游洞,是李明義老.師為符號老.師2019年在宜昌市圖書館講壇縱橫三游洞文化而提.供的資料之一。於是,我們第.一次見到了百年.前三游洞的真.實全貌,尤其是那座牌坊似的山門,比現在的石砌大門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上面這張代昊提.供的照片選自1926年ri本出版的《亞東印畫輯》,內容主要是三游洞口及其兩側的明清古建築。照片清晰顯示:三游洞口左側是佛道廟觀的山門,為明清時期廊道廳堂閣樓式建築,面闊一間,進深二間,二層樓房,屋面為覆以青se小瓦的歇山九脊四坡水大屋ding。洞口右側有兩間普通民房,一間為二層樓房,一間為單層平房,屋面為青se小瓦單坡水屋ding.這應該是經營食宿和售賣香燭等祭品的商鋪和棧房。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介紹文.章,說三游洞原本zui初是屬於道教的洞天福地,清朝之後,佛教借著朝廷打.壓道教之時趁虛而入,使得佛道兩教並存。其實也正常,守著這方寶地,又是旅遊景點,香火錢自然少不了,當然要利益均分。照片上應該是佛道二教進行佛事道會活動的佛堂道場和寺僧道人的居所。
可惜好景不長,ri軍在佔領武漢以後,湖北省政.府就遷來宜昌。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就把三游洞里的道.士和僧人統統趕走,三游洞和那幾棟建築就成了省政.府的辦公之地。1939年4月,民.國湖北省政.府代主.席嚴立三和建設廳長石瑛、民政廳長張難先在三游洞.開會,並題有石刻:"中華民.國廿八年chun,寇機屢襲宜昌,居民死傷數千人,爰率本府同仁駐此辦公,書以志痛。"只是馮玉祥的"是誰殺了我們同胞的父母和兄弟"的壁刻千萬別當真,這個一身倒戈九次的"倒戈將軍"將"有奶便是娘"和"識時務者為俊傑"演繹得淋漓盡致。導致他的西北軍成為抗戰期間投敵zui多的國.軍。
摩刻與碑文中有為數不少的是類似迎來送往、文學欣賞水平不高的詩詞歌賦,如書法大.師huang庭堅的"huang大臨、弟庭堅同辛紘、子大方,紹聖二年三月辛亥來游。公弟"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摩刻就想起了一樁軼事。在陳建候之女用小篆書寫的巨幅壁刻左側,有一幅寫的行雲流水的草書:"依舊青山枕碧流,千年古洞人重遊。此邦民心關心切,記別彝陵十二秋。"那個寫著來自北平、其實是江蘇泰州人,字爕浦的宜昌知府丁柔克(公元1840-?年)在跋中寫道:"光緒丙申(公元1.8.96年)曾守斯土,今於丁未(公元1907年)又落此邦聊題一詩以記"。
有資料記載,丁柔克有個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進士、當過雲南蒙自等縣知縣的爹,還有一個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進士,官至雲南巡撫的岳父,所以,不管丁柔克少時顛沛流離,科舉坎坷艱難,捐個官當.當還是沒多大問題的。就事論事,丁大人的那首詩寫得一般,可摩刻在三游洞佔據的位置、字體的大小都十分醒目,誰教人家是有權有勢的地方官呢?但也就在同一年(光緒三十三年),《清實錄》記載:"候補知府丁柔克年力衰邁。聲名平常。著勒令休致"。
據說丁柔克很有才的,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無不涉獵。被他丈人贊為"無書不讀""壯志有奇氣。"單說他所著的《柳弧》里提及的劉墉(劉羅鍋)的"坐、請坐、請上座"和"茶、敬茶、敬香茶"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其實有些事誰也說不明白,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