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博物館(上)

又到博物館(上)

又到博物館(上)

從公元前三世紀埃及亞歷山大城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被公認為是第.一座博物院開始,到英國王室1753年建立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英博物館;從1900年英國探險家E.H.威爾遜抵達宜昌,開始了為19世紀歐.洲zui大的苗圃採集植物,到蔡元培1933年倡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人類對歷史文物的收集保存與展覽研究才越來越重視。

博物館的興衰存亡就和大浪淘沙一樣,有著歷史的變遷和始料未及的更改。那座人類歷史上zui早的博物館毀於公元5世紀的戰亂。據《洋人舊事》著者李明義介紹,那座十九世紀曾經輝煌的維奇苗圃被其後人於1969年賣掉。看著那張全球zui著名的溫室之一、建成於1844~1848年、外形像一艘倒置航船的邱園裡zui具標誌xing的建築棕櫚室的照片,就會想起當年的那些採集人的故事。

作為一個詞,"博物"zui早出現在《山海經》上,意思是能辨識多種事物;而把"博物"一詞開始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卻是19世紀後半葉從ri本傳入我.國的。據史料記載,自隋煬帝以後,歷代帝王皆設宮室專事收藏名家書畫及珍玩,迨至清而不廢。不過除了專供帝王玩賞,並未以惠澤百.姓為目的,而民間的一些收藏家,也是出自愛好或增值的目的涉及其中,就致使千餘年來中.國士大夫藝術與民間藝術的風格迥異其趣。

位於大巴山與江漢平原、川江與荊江過渡地帶的宜昌在歷史上要麼是官吏貶遷罷黜之地,要麼是夷人之鄰,在沒有成為舉世聞名的"水電城"之前,要麼被視為邊城,要麼"藏在深閨人未識"。1979年,設在解.放路2號(今文化廣.場附近)的市文物處成.立;地區的文物辦改成文物隊,第.二年設在自立路1號(今自立路天主教堂)的地區博物館成.立。

因為要執行宗.教政.策,退出天主堂的宜昌博物館無處可去,只得暫借已經搬走了的三三〇文工團大院。從1.9.80年開始策劃,直到地市合併,兩家文物機.構也合併以後的1993年,位於夷陵大道115號、佔地9700平米,建築3825平米,陳列樓是一幢三層仿古建築的宜昌博物館才姍姍建成,並正式對社.會開.放,進行陳列展覽。印象中,過門而不入的情況很多,進去參觀的次數屈指可數,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對宜昌歷史不感興趣,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據資料介紹,位於宜昌市伍家崗新區求索路、總投資7個多億元的宜昌博物館新館於2013年正式立項,主體建築於2016年底基本完工;室內裝修、展廳裝飾等布展工作2018年正式進場施工,2019年正式開館。這座新的博物館佔地33000平米,主體建築43080平米;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其中展陳面積14240㎡。ying件設施達標了,開館第.二年的2020年,就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屐痕點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屐痕點點
上一章下一章

又到博物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