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三尺高
天地之間三尺高相信一切的人和懷疑一切的人,其錯誤是一樣的。
——(古羅馬)塞涅卡
在崇尚個性的今天,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心比天高的年輕人常常將「彎腰」「低頭」視為軟弱甚至媚俗,事實上少些傲氣不等於沒有傲骨,甘居人後者的卑微姿態下往往藏有一顆並不卑微的心。據說,企鵝在上岸之前,先要猛地扎到水裡,儘力下沉,然後藉助海水的浮力躥出水面、騰空而起,潛得越深,就會騰起得越高,這就是所謂的「蓄勢而待發」。
有人問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蘇格拉底微笑著回答說:「3尺!」
「胡說!」對方非常不滿,「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的高度若只有3尺,那人還不把天給戳出許多窟窿?」
蘇格拉底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3尺的人,要想長久地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天地間的高度只有3尺,想安身者務須學會忍耐,這不僅是西方哲人對人生的認識,也是東方先賢們用親身經歷佐證過的。熱衷做預言家或批評家的人常常會對身邊剛剛或正在發生的事情做出評判,既可能會失了公允,又可能會囿於眼光的短淺。如此一來,倒不如做個善於歸納的匠人,從幾千年歷史的興衰榮辱中觸摸生活的脈搏。
古來由忍得以避禍、先忍而後顯貴的人不勝枚舉。提到忍辱負重的典型,卧薪嘗膽的勾踐和受胯下之辱的韓信真是家喻戶曉。除了他們,從屈辱中萃取財富,從磨難中提煉智慧人還有很多,如在外流亡十九載的公子重耳,假如他沒能經受得住顛沛之苦和流離之悲,怎麼能在春秋五霸中佔據一席;又如將父仇和血吞咽、委曲求全的秦孝公渠梁,忍下割地之辱的「赳赳老秦」自此休養生息,從任人宰割的貧瘠小邦變成了一統天下的泱泱大國。
反觀那些受不了氣、彎不下腰的人,他們時常怒髮衝冠或任性行事,最終的結果常常是或淪為庸人,或功敗垂成。
雄鷹有時候飛得比雞還要低,但雞永遠不能飛得像雄鷹那樣高。學會低頭,這是一種智慧。人生之路何其漫長,不可能每一扇門都是按照我們的高矮胖瘦修建成的,執拗的人若只知一味向前、不懂迂迴,難免會磕在門框上,甚至撞得頭破血流;智者就懂得側一側身、彎一彎腰,甚至從低矮的門洞中爬過,姿勢固然丑了些,但終歸是安全通過了那些沒必要為之流血犧牲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