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第二
坤卦第二——厚德載物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坤卦象徵地,元始,亨通,利於像雌馬一樣守持正固。君子有所行,要是搶先居首必然入歧途,若隨從人後,就會有人做主,必得利益。往西南走會得到朋友,往東北走會失去朋友,這時安於堅持正道則吉。
◎《彖》解釋道:坤元(配合天開創萬物的大地)真偉大,萬物因它而生,故順承天道。坤用厚德載養萬物,功在無疆。包含光大,眾物皆得通順。母馬是地上的動物,奔行於無邊的大地,柔順而宜于堅持正道,君子有所行,要是搶先居首必然會入歧途,若隨從人後,就會有人做主,必得利益。西南得到朋友,是同類相聚而行;東北喪失朋友,但最終將有吉慶。安於堅持正道的吉利,正是迎合了無邊的地德。
◎《象》解釋道:坤象徵著地勢,君子以寬厚之德容載萬物。
【智慧解讀】
▲伏羲八卦圖
坤是「地」的意思,也有「順」的意思。
坤卦上下皆為坤,六爻皆陰,是純粹的陰,象徵地。乾卦代表剛健,講的是奮鬥精神;而坤卦的性質卻是柔順(純陰),充滿了憂患意識和寬容精神。它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利,只有執著於正道、柔順寬容,才會吉祥。因此不能強出頭,而應緊隨人後,同時要像大地一樣具有寬容精神,載養萬物而不止。
【要訣】柔順寬容。
【例解】
有一條大河,河上有一座用一根圓木搭成的獨木橋。有一天,兩隻山羊分別從河兩岸走上橋,到了橋中間,卻誰也不肯退讓。結果兩隻山羊頂撞起來,最終雙雙跌落河中被淹死了。試想,如果它們讓對方先行,自己退讓一步。表面看來,自己吃了虧,但實際上卻是免去麻煩,利人利己。柔順寬容,這正是坤卦的精髓所在。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譯初六,踏到薄霜時,則(知道)堅冰就要到來了。
◎《象》解釋道:踏到薄霜時,陰氣開始凝結。順著陰氣發展的規律,則堅冰必將到來。
【智慧解讀】
「初六」在坤卦最下方,是初始第一爻,是老陰,有轉化為陽爻的可能。從「初六」開始,陰氣開始增長。霜是陰氣凝結而成,可能象徵著不好的事物。它提示我們,不好的事物剛出現苗頭的時候,尚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因此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在萌芽狀態就採取措施,否則可能會釀成大禍。此爻告誡我們,應該有憂患意識,應見微知著。
【要訣】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例解】
東漢和帝時,竇太后親臨朝政,其兄竇憲掌握大權,官員們爭著逢迎巴結,因此政局混亂不堪。但和帝對此卻並不在意。司徒丁鴻憂心如焚,他借著日食出現的機會,向和帝控訴竇憲仗著太后的權勢,包攬朝政、獨斷專行,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接著他又說:「穿破岩石的水,一開始都是涓涓細流;長到天上的大樹,也是由剛露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從小地方著手,在禍患處於萌芽的時候消除它,這樣就能夠安定漢室王朝,國泰民安。」漢和帝聽從了司徒丁鴻的建議,革了竇憲的官職,削減了竇氏家族的勢力。由於朝廷除去了隱患,國勢便開始出現好轉。
▲朱門高樓中不知嚴寒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譯六二,(大地)平直、四方、廣袤,即使去陌生的地方,也不會不利。
◎《象》解釋道:「六二」之動,「平直」而「方正」。即使去陌生的地方,也不會不利,這是因為地道柔順廣大。
▲約束外家
【智慧解讀】
「六」是陰爻,「二」是偶數陰位。陰爻得陰位,得其正,又在下卦的中位,故是中正之位,有利。大地平直、四方、廣袤,直行橫行皆一望無際,象徵著人正直、剛正、胸襟闊大。這一爻以大地的形勢說明,順從大地的法則,不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就能無為而無不為,得到較好的結果。因此要心胸寬廣,坦坦蕩蕩做人。君子坦蕩蕩,故不會瞻前顧後,無往而不利;小人長戚戚,故局促狹隘、斤斤計較,反而事事不順心。
【要訣】正直方大,無往不利。
【例解】
艾森豪威爾在當選總統前曾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當時各部門領導都要前來拜訪,談談各自的工作。於是他每天要接見兩三位院長或部門負責人。幾天以後,他問副校長像這樣的人一共有多少,對方說共有63位。艾森豪威爾兩手舉過頭頂高聲喊道:「天哪!太多了!太多了!我當盟軍統帥的時候,只接見3位將領,我完全相信這3個人。他們手下的將領,我從來不用過問。想不到我當一個大學校長,竟要接見63位負責人,他們談的我不大懂,又說不到點子上,這對學校實在沒有好處……」艾森豪威爾坦坦蕩蕩,敢於說真話,所以仗打得好,大學也治理得好。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譯六三,蘊含美德而不張揚,吉利。跟從君王作戰,不以成功自居,才會有好的結果。
◎《象》解釋道:蘊含美德而不張揚,目的是待時而動。跟從君王作戰,不以成功自居,這正是智慧光大的體現。
【智慧解讀】
「六三」是陰爻,在奇數陽位,不中不正,正如陰氣在半空中,半剛半柔、半靜半動,正醞釀著變化,因此有利也有弊,需要謹慎行事。它告誡我們,美德、才能,遲早是會被別人承認的,此時不要張揚,必須謙虛謹慎。成功了也不能驕傲,謹慎從事,不居功自傲,才能有好的結果。此爻講的是不出頭、不爭強、不貪功,恪守本分,才能善始善終的道理。
【要訣】謙虛謹慎,恪守本分。
【例解】
有一個計算機博士去應聘,開始他提出很高的薪金要求,結果總是碰壁。後來,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再以自己是博士而自視甚高。他到一家公司應聘,只拿出本科文憑,結果被錄用了,但工資很少。他無怨無悔,認真工作,不久老總發現他的才能,提升了他,這個時候他亮出了自己的碩士文憑。後來老總認為他能力很強,又一次提升了他,這時候他才亮出自己的博士文憑。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不要張揚,而要謙虛謹慎,保持本色。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譯六四,紮緊口袋,沒有過失,也不求讚譽。
◎《象》解釋道:紮緊口袋,沒有過失,謹慎就沒有危害。
【智慧解讀】
「六四」是陰爻,在偶數陰位,但卻是上卦的最下位,得正卻未得中,上下不交,陰氣太重,故仍然是危險的位置。這個位置的上下無交,預示著讚譽和詆毀都會到來,必須萬分謹慎。它告誡我們,此時形勢異常複雜,必須適時收斂,強行忍耐,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能做的事不做,千萬不能強出頭。就像紮緊的口袋一樣,使別人的讚譽和詆毀都無法施展。在這種時候,必須明哲保身,避免禍患。
【要訣】明哲保身,收斂忍耐。
【例解】
明代著名的戲曲家湯顯祖自幼就聲名遠播,當時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希望能夠將他收為己用,便欲幫他打通會試的關節。此時,如果湯顯祖能夠順勢投靠張居正,肯定可以高中,但他嚴詞拒絕了張居正。結果湯顯祖受到排擠,名落孫山。後來,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和他有關聯的人都受到了牽連。湯顯祖卻未受其害,就是因為他深知權重者不謙遜,必定沒有好下場。他如果接受了張居正的幫助,可能會獲得一時的權位,但必定會招致莫大的禍患。面對複雜的形勢,湯顯祖能夠正確地抉擇,避免了一場災難。
▲張居正像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譯六五,穿黃色的裙裳,大吉。
◎《象》解釋道:穿黃色的裙裳很吉利,溫潤而守中道。
【智慧解讀】
「六五」居上卦的中位,大吉。但在奇數位,故不正。陰居陽位,其位尊高,其德謙下,有柔順之德。黃色是大地的顏色,也是中央之色,較貴重,因此用它來預示吉利。裳為下裙,黃裳則比喻尊貴而居下位,保持柔順的本色。它告誡我們,不管有多麼得意、多麼位尊權重,仍然要保持謙遜的美德、和善的本色。不能自以為高人一等,瞧不起人;更不能飛揚跋扈,利用手中的權勢,損害別人的利益。
【要訣】謙遜有禮,保持本色。
【例解】
某單位要選出一名優秀分子給予表彰,小張工作突出、成績優異,但他恃才傲物,瞧不起同事,甚至與單位好幾位領導都發生過衝突。在群眾評議時,領導便把小張提出來,說將要選他為優秀分子,看看大家的態度如何(大家可以自由發表意見)。眾人早就看不慣小張,於是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他的缺點,最後,領導只好放棄了小張。這個故事說明做人不要張揚,必須謙虛謹慎。不居功自傲,才能有好的結果。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譯上六,龍在原野上爭鬥,血流遍地。
◎《象》解釋道:龍在原野上爭鬥,是因為純陰之道已發展窮盡。
【智慧解讀】
「上六」是六爻的最高位,又是偶數陰位,此時陰已過盛,達到了極點,必然要陰極轉陽,和陽的爭鬥在所難免。順轉為逆,向不好的方向轉化,此時是非常危險的。坤卦所代表的是柔順、謙遜,但如果「坤道」發展到極致,則必然物極而反,逞剛於外,爆發衝突。此爻告誡我們,功高蓋主必遭忌。居於臣屬的地位就要盡忠職守而不可越俎代庖,權勢炙手可熱之時若適可而止、急流勇退,自可善始善終。
【要訣】過猶不及,適可而止。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譯用六,有利於永守正道。
◎《象》解釋道:永守正道,以坤道養育萬物而大終。
【智慧解讀】
「用六」的意思與「用九」相似,謂坤卦之六爻皆六。依古筮法,遇到六爻皆六的情況,就以「用六」爻辭斷事。乾卦的「用九」,教導人們善用陽剛,遵循自然法則生成萬物,因而它居於創造地位。坤卦的「用六」則教導人們運用陰柔原則,如大地厚載,包育萬物,位居從屬,須永遠純正才能有好結果,故曰「利永貞」。
【要訣】執著純正。
【例解】
下面的故事發生在西漢名將張良發跡前。張良有一次在橋上漫步,忽遇一老人。只見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橋,對張良說:「你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有點生氣,但礙於老人的年紀,只好下橋去撿鞋。撿了鞋后,老人又讓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跪膝於前,小心幫老人穿上了鞋。事後,老人非但不謝,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五日後的黎明,與我會於此。」前兩次會面,都因張良遲到而散,第三次張良夜半赴約,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給張良一本書。張良覺得很奇怪,天亮后一看,方知書名為《太公兵法》,張良日夜誦讀此書,終於成為名將。張良以自己的執著純正,贏得了老人的信任,蘇軾在《留侯論》中曾對張良的涵養評論道:「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我們為人處世,正需要這種執著純正的態度。
▲張良得《太公兵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