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

眼睛

眼睛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特別重視人的眼睛。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這是《孟子》里的話,把眼睛當作靈魂的窗口。

孟子在人際交流中也常常以眼代言。《荀子·大略篇》記載:他去見齊宣王,見面時只是用眼睛盯著對方,並不說一句話,如是三番令王宮裡的人大為奇怪。孟子後來對別人的解釋是:「我先攻其邪心」——在開口說話之前先放出浩蕩目光,給大王來一次心理衛生。

在孟子看來,眼光的清與濁能暴露出內心的善與惡。一個偽善者最懸心的事,是他的裝模作樣最可能被自己的目光公開告發。目光一亮,目光一暗,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心機暴露無遺。可以想象,偷雞摸狗的劫賊,東藏西躲的間諜,還有虛情假義的演藝明星,即便面對著毫不知情的陌生人,也喜歡用一付墨鏡遮蓋自己的雙目,大概就是緣於缺乏控制眼光的自信,不能沒有這種障眼設備。

朋友老木最近在我的面前戴上墨鏡了。他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保健的原由,比如並沒有需要遮擋的太陽強光,看來只是要阻擋和躲避我的直視,使我不能不有一種黑上心頭的慌亂和悲哀。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什麼事情在黑色鏡片那邊已經發生。果然,一個月後,另一個朋友大川告訴我,老木把我們共同加工白鐵桶的錢黑去了一半,還去大川姐姐那裡騙了糧票和火車票,氣得大川定要去打他。這是墨鏡給我最早的一次刺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暗示(修訂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暗示(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