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諸相皆非相
須知諸相皆非相
畫家形跡
石溪,清初四畫僧之一。俗姓劉,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石溪,號殘道人、石道人等。存世代表作有《雲洞流泉圖》、《層岩迭壑圖》和《雨洗山根圖》等。
山水冊頁其三清·石溪
讀畫片語
此畫構圖飽滿,遠山近木,人物隱約其間。在繁密中見疏靈,以濃淡墨相渲染,蒼勁凝重中透出豐潤秀逸之氣,意境奇僻幽深,深得江南山水空濛茂密、渾厚華滋之味。
禪詩偈語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哪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白居易
一縷禪思
白居易的這首詩名《讀禪經》,我想大概是《金剛經》了。
《金剛經》里講: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一切皆空,一切諸相皆非相。有餘無餘是佛學的名稱,得了道的境界是無餘涅槃,也叫做無為。有餘涅槃是小乘境界,無餘涅槃則是大乘境界。
言下頓悟,一切解脫,就是所謂的「言下忘言一時了」。
人生本來是夢,我們的所作所為,孜孜求取,無非夢中之夢,無非妄想執著罷了,都是假的。
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空。既是空的,你還要求什麼果位?還得個啥子的道?所以,「空花哪得兼求果」。
陽焰無非光影,一種幻境而已。
「攝動是禪禪是動」,把兩條腿盤起來,把心裡的念頭拚命壓下去,以為這就是學佛,以為這就是參禪,以為這就是靜心,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想靜卻靜不下來,心頭更亂。這也不為別的,只因你在強求。
假如你能「無事可思量」,自然而然,你就「不禪不動即如如」了。
看來,白樂天先生好像是悟了,但也還在邊邊上。就是這樣,也是相當不容易的認識了,是十萬功夫后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