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長會想讓您參加
我的家長會想讓您參加
■孩子來信
我叫樂樂,名字是奶奶起的,她說這是希望我永遠快樂的意思,但我並沒有如她所願。
我生活在一個三人組成的家庭里——奶奶、爸爸和我。奶奶說媽媽不要我了,以後不許我想她。可是有的時候我會管不住自己,比如說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
以前一直是媽媽給我開家長會,無論多忙她都會去,自從她撇下我和爸爸,和另一個男人走了以後,家長會就變成了我的煩惱。四年過去了,學校組織家長會也有十幾次了,每次老師總是要強調,盡量讓爸爸媽媽去,實在不行才可以叫爺爺奶奶去。
自從他們離婚以後,爸爸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回家越來越晚,對我的事情也不再關心,家長會更是一次都沒去過。這幾年都是奶奶在照顧我。她已經是將近七十歲的老人了,身體特別不好,常常要去醫院打點滴,腿腳也不太好使,我不忍心讓奶奶去,可是她不去,就真的沒有人給我開家長會了。
我也曾經叫爸爸去給我開家長會,剛開始他「嗯、啊」地敷衍我,後來明確表示不感興趣,最後竟然跟我發起火來:「一個家長會,不去又能怎麼樣?你再磨嘰,小心我揍你!」就這樣,家長會和我爸爸就「絕緣」了。
從此,我的家長會只能讓奶奶去開了。可是由於她老人家身體不好,也只能是偶爾去幾次。大多數的家長會,我那個座位都是空蕩蕩的。其實,即便奶奶去了也只不過是佔個位置而已,因為她的聽力在很多年前就已經不太好了,所以老師說的什麼她也聽不清楚,去了無非是安慰我一下。
有時我想,我在學校里學習不是很好,也許沒人給我開家長會並不是壞事,至少考不好時不會有人批評我。可是每當想到開家長會的時候,同學們的位子上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有我的座位是空的,我就很難過,彷彿一個人孤單地向前走,不知道目標,更沒有方向。
我小時候一直很崇拜爸爸,那個時候總覺得他無所不能,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成為他那樣的男子漢,可是就是這個我崇拜的爸爸,對我的學習和喜怒哀樂不聞不問,他是多麼的不負責任啊!我現在對他真的很失望!
我現在已經上初中了。初中班主任召開第一次家長會時,我並沒有告訴奶奶,因為奶奶的腿腳越來越差,我實在是不忍心。老師向我問及原因的時候,我就把家裡的情況說了,她要了爸爸的電話號碼,可是第二次開家長會的時候爸爸依舊沒去。我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忙,連我們老師親自請他他都不來。
現在,我們班只有我沒有家長來參加家長會,我同桌問我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我並沒覺得自己做過什麼讓爸爸不開心的事,他為什麼就不能考慮一下我的感受呢?我現在已經上初中了,他難道都不想知道我在學校的表現嗎?他怎麼能對我這麼漠不關心?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會萬萬不可錯過
說起家長會,我的感受很深。第一,我也是家長,經常參加女兒學校召開的家長會;第二,我經常被一些學校邀請去做家教講座,而這些講座有很大一部分利用的正是家長會時間。
在家長會上,我總能看到一些白髮蒼蒼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在認真地聽老師講話;當然,也經常會看到幾個空位……
為什麼總會有空位呢?家長們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可我認為不管因為什麼,都不應該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父母要親自參加,實在不行再由其他成年親人代行參加。但是不管是誰參加,都要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這既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因為只有這樣做了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孩子,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
信中這位同學的父親,離婚後就一蹶不振,七旬老母不顧,年幼的孩子不管,真是愧對「父親」這個神聖的稱謂。不管經歷了怎樣的生活波瀾,作為家長必須努力要撐起一個完整的家,為孩子遮風擋雨。這是為人父母的基本責任,推卸責任就是嚴重的失職。
家長經常不參加家長會,會使孩子感覺得不到父母的關懷,造成情感缺失,形成自卑心理。情感的缺失會使孩子的人格發展出現扭曲甚至變形。例如,人際交往能力差,內心壓力大,害怕被別人欺負,尋求保護或自我保護意識特彆強,在自我保護方面出現過激行為,等等。同時,這些孩子因為情感缺失,很容易對父母產生一種怨恨情緒,成年後更有可能會滋生怨恨社會甚至報復社會的不良心態。
面對面的溝通是家長和老師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所以,我們絕不可以錯過家長會這樣的好機會。開家長會時,我們可以通過校長的講話來了解學校的方針、政策;通過和班主任老師溝通,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方面表現;還可以通過家長會來認識班內其他同學的家長,側面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由此可見,從家長會上得來的信息,能夠使我們進一步、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從而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動權。
因為「忙」而沒時間參加家長會,是大多數家長的共同理由。其實要說忙,東子也和大多數家長差不多。我每天的工作千頭萬緒,除了撰寫文稿,還要接聽心理諮詢熱線,採訪別人或接受他人的採訪,到學校、企事業單位、部隊作報告或演講,到電台、電視台主持節目,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到外地講學、作報告、參加會議……一天忙下來,回到家還要看看書、上上網,等等。
什麼叫有時間,什麼叫沒時間?如果你認為鈔票重要、工作重要,那自然就沒有時間參加家長會。但如果你認為孩子的事重要,那你就有時間參加家長會。所以,無論多麼忙,我都會爭取參加女兒依依的家長會,自己不能參加也必須讓孩子的媽媽或其他成年親屬代替參加。
為人父母不僅要從生活上關心孩子,還要經常和孩子溝通感情,學會了解孩子。也就是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同步進行。所以,家長應經常與孩子的老師取得聯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學習狀況,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開展家庭教育工作。
參加家長會是父母之責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長對孩子的責任就已經形成了。
如何成為一名負責任的家長,是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應當慎思的問題。在大部分父母的意識里,對兒女只要能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做到衣食住用行有求必應,有病及時治療、保證身體健康,父母也就盡到了責任。其實這是一種低層次的責任意識,父母教育的關鍵,是要滿足孩子心靈上的需求,即對兒女思想素質上的培育及精神上的撫慰。
其實養育兒女就如同培育一株幼苗,並不是施了肥、澆了水就可以任其生長,我們還要天天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該打葯時打葯,該修剪時修剪。這樣才是一位合格的「園丁」。
我採訪過一個叫「珍珍」的孩子,她今年十二歲了,父母都在南方打工。家裡的生活全靠爺爺、奶奶種地分擔。爺爺身體不好,常年離不開藥,無法下地幹活,生活的擔子就全壓在奶奶一人身上。而對於珍珍來說,生活的貧困與心靈的孤獨相比,卻是微不足道的。因為父母長年不在家,爺爺奶奶又忙得根本抽不開身,所以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就是珍珍最傷心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的家長都能來學校,自己的位子上卻是空空的,她總是忍不住想掉眼淚。她多麼希望自己的父母也能來參加啊!她多麼希望有一天,家長會上她的那個座位不再是空的……
很多家長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參加家長會也是表達自己對孩子關愛的方式,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精神慰藉。
由於父母長年不在家,或者因為平時只與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不少孩子覺得自己得到的愛不夠多,所以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如今,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普遍增大,父母為了打拚掙錢,同時也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生活得更好,從而有可能忽略掉孩子的情感需求。這種顧此失彼只管掙錢不管孩子的做法,只能是得不償失。
所以,再忙也要參加家長會,再忙也要與孩子溝通,再忙也要過問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這樣您的打拚才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