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五胡戰爭之重回動蕩4

第197章 五胡戰爭之重回動蕩4

78.8.5劉裕北伐

這一回說到,離亂江南鬧斗米,豪橫擊北逞卻月。

宋武帝劉裕,也是現在網廟聖賢,什麼被譽為南朝第一帝、第一名將,甚至說是南北朝第一帝。這就有些開玩笑了,難道武力高代表一切?現在的網路噴子、鍵盤俠啊。再說,劉裕的武功也未必蓋世呀,你看,連統一都作不到,整哪樣呢?難道他的武力就是體現在殺前朝皇室與自己同僚上?(劉裕粉還喜歡碰瓷趙宋,以為南朝宋比南宋還牛逼,想什麼呢?南宋gdp佔全世界三分之一呢,劉宋的gdp有北朝高么?說到底,還是劉裕出生低,給屌絲以逆襲感,這個與對朱八八對某某某的崇拜,還真是一樣一樣的呢。。。底層人一個是喜歡逆襲,什麼贅婿情結之類大行其道,一個是喜歡暴力,什麼戰神歸來之類大行其道。。。真是可笑復可憐!真是奶頭樂啊!這麼說起來,劉裕還真配他們胃口!說實話,上流的未必都卑鄙無恥,底層的也未必沒有卑鄙無恥的,但是,從底層躋身上流的,沒有一個不是卑鄙無恥的!無他,競爭太激烈耳,內卷太厲害,劣幣驅逐良幣!)

劉裕崛起,靠開了三把大的。第一把,孫恩盧遁造反;第二把,桓玄之變;第三把,北伐!下面一一分析。(劉裕一路走來,也是有不少同路人的,按其他人的模板,頗有君臣相得、風雲際會的味道。可惜竟無人相陪走到最後。所以說底層出身容易對功臣產生屠戮的衝動。這一點後人指出不多,但可以看看底層鍵史俠對劉裕的追捧,快趕上朱八了,由此也可見端倪。劉裕據說是漢朝劉交之裔,別說與其它正宗的漢室後裔比如劉琨相比,我瞧比劉皇叔的中山之後還不靠譜,起碼劉皇叔沒有那麼喜歡陰人家整別人,劉裕這一生簡直是受了「底層互害」多少年訓練的自然反應!)且說混跡市井的劉裕賭錢輸大發了,與刁逵相爭,司徒王謐門人與劉裕素善,王謐出錢了了此事,並勸送劉裕過江投北府軍。(北府軍是天下一等一的強軍,此時掌握在名將劉牢之手裡,劉牢之就是一個小號的劉裕,如果歷史沒有波瀾的話,劉牢之將提前達到劉裕的高度,行各種事。可惜,歷史跳脫不堪令人無從把控,劉牢之死前一定這樣想的。)劉裕以王謐的面子投到劉牢之帳下,起點相當不錯了,又與劉牢之子劉敬宣、甥何無忌相善,所以在軍中如魚得水。(這兩位也算是劉裕掌控北府軍的障礙,辛虧後來各種原因死了,否則後來狗屁倒灶就不好看了。當時北府軍人才濟濟,劉毅、孟昶、高雅志、諸葛長民。。。現在都是劉裕袍澤,將來都是劉裕對手!)

劉裕起步的第一塊墊腳石很快出現。孫恩反了。作為當時的五斗米神主,與後世定義的農民起義領袖,孫泰圖謀作亂,被執政的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逃亡海外孤島。隆安三年(AD399年),孫恩接過其叔孫泰的衣缽,乘著司馬道子亂政,民心不穩,從海島率眾乘機進攻上虞(今浙江上虞)並殺上虞縣令,隨後攻克會稽(今浙江紹興),會稽內史王凝之被殺,(王凝之就是謝道韞口中的「竟有王郎」,王郎不會打仗,只會拜神,終於被神將孫恩殺死。謝道韞不屈殺賊,落入敵手。孫恩倒也挺敬重,禮送出境,大概年紀太大了。)孫恩部眾增至數萬人。當時會稽郡、吳郡、吳興郡、義興郡、臨海郡、永嘉郡、東陽郡及新安郡皆有人響應孫恩叛變,三吳八郡於是一時皆叛,孫恩部眾亦增至數十萬人。自稱征東,逼士人為官屬,不從者戮全家。

於是劉牢之北府兵出,大破孫恩將許允之等。十二月,劉牢之率部抵達吳地,派劉裕領數十人偵察義軍的動向。不巧碰上數千義軍,劉裕率眾迎戰,在隨從戰死大半的情況下仍手舞長刀,酣戰不止。後來,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及騎兵主力相繼前來,起義軍潰退,劉裕乘勝收復山陰(今浙江紹興)。孫恩逃回海上。(這一仗現在被吹得神乎其神。「以一敵千」都出來了。須知當時是遭遇戰,劉裕也不是什麼大首領打扮,誰叼他呀。無非是菜雞互啄、雙方混戰罷了,劉裕人被殺光了,劉敬宣晚來一步,大英雄就要跪地求饒啦!把他吹成君王武勇第一,不說李二、趙大的,知道霸王么?)

接著朝廷派謝琰牧會稽。隆安四年(AD401年)五月,孫恩攻克會稽郡,殺死謝琰。十一月,劉牢之再次領兵東征,孫恩敗退。劉牢之駐紮上虞,派劉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寧波)。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數百名,劉裕常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衝鋒在前,賊軍這才退回浹口。次年三月,孫恩北擊海鹽縣,劉裕跟蹤追擊,在海鹽縣城舊址築起城池。賊軍連日攻城,城內兵力空虛,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短兵器,擊鼓吶喊衝出城。賊軍遭到震懾,士氣大喪,丟盔卸甲逃散,大帥姚盛被斬。劉裕雖然連戰連勝,但考慮到眾寡懸殊太大,於是假裝棄城而逃,誘使賊軍蜂擁進城。他乘其懈怠,發兵伏擊,大敗賊軍。六月,孫恩轉進渡海,準備突襲丹徒(今江蘇鎮江),聚集部眾達十餘萬。劉牢之還駐山陰,京師震動。劉裕聞訊,日夜兼程,與起義軍同時抵達丹徒。當時敵我眾寡懸殊,又加上長途急行軍十分疲憊,而丹徒守軍又無鬥志。孫恩率兵數萬,攻打蒜山,遭劉裕部猛攻而大敗,跳崖投水而死者甚眾。朝廷加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率領水軍追擊至郁洲,又大敗孫恩,迫使其南逃。十一月,劉裕在海鹽再度擊破孫恩。自此,他三戰三捷,俘虜義軍數以萬計,而義軍遭遇「饑饉疾疫」,死亡過半,從浹口撤至臨海。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孫恩之反,幾乎是劉裕一手平定的。朝廷加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仍參劉牢之軍事。但不管怎麼說,劉裕已經從一個普通軍漢,進入朝廷眼中,上達天聽了。說這是劉裕的起步之役,絕不為過。)

劉裕掘得第一桶金后,很快又有人給他送來新的墊腳石。一方面,王恭、桓玄相繼起兵清君側,還是王敦、桓溫那一套;另一方面,作為天下強軍的北府軍,成為了各方勢力爭奪的王牌。而王牌的首領---劉牢之,顯然其政治頭腦跟不上他的野心,在紛亂中反覆橫跳,一叛王恭、二叛司馬道子、三叛桓玄,終於眾叛親離,完蛋了。這給了劉裕擷取北府軍的領導權以絕好的機會。(劉牢之與劉裕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從軍隊中下層干起,都是憑軍功立足朝廷,都是野心勃勃視北府軍為私軍。。。其實真正有資格以北府軍為私軍的,是人家謝家,人家又是怎麼作的呢?辛虧劉牢之沒有把控住自己的命運、及時死了,否則,倆劉對決,畫面一定很美!)

桓玄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於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視他,任命他為中兵參軍,暫時不敢動他。元興二年(AD403年)初,孫恩的妹夫盧循再次起事。五月,桓玄派劉裕討伐,殺其大帥張士道。盧循渡海南逃,劉裕因功被加封為彭城內史。十二月,桓玄篡位。桓玄的妻子劉氏頗能識人,她多次勸桓玄除掉劉裕,但桓玄卻以要借劉裕蕩平中原為由拒絕。同時,桓玄稱帝為消除隱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殺北府兵舊將,北府軍幾乎遭到滅頂之災。正在桓玄盤算之際,劉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殘餘兵將聯絡,伺機反攻桓玄。(桓玄實現了乃父篡位的理想,桓溫也過了一把被追封為皇帝的癮,但同時,桓玄也為劉裕送上了經驗大禮包。面對桓玄,劉裕採取兩招,一招是不參合,作壁上觀,避免亂橫跳導致劉牢之的下場;一招是「把對手培養成大傻逼」策略,桓玄想稱帝,徵求劉裕意見,劉裕把桓玄誇得花好稻好,桓玄直接飄了。)

當時北府軍余部,分佈在京口、廣陵,分別由桓家的徐州刺史桓修與青州刺史桓弘統領。(桓修雖然是桓玄的堂兄弟,但他顯然不是桓玄集團鐵杆。一開始還站在朝廷方面。充其量說他是兩邊下注吧,可惜身處波峰浪尖,一把毀了。否則之後肯定還會有各種表演。)先是,青州刺史桓弘派北府軍將領孟昶進京拜謁,朝廷參軍劉邁,因為個人恩怨,阻了孟昶的上進之路,孟昶憤而北返。(孟昶這名字也很牛逼了,之前三鎮結盟,楊鎮的兄弟叫楊廣,是後世皇帝名諱。這個孟昶,也犯後世后蜀皇帝名諱,而且孟姓少,昶字用得更少,這都能重名,難度比楊廣之類難多了。楊姓人太多,像楊俊這種爛大街,我都同學過;楊勇這種開發商,都把楊廣給掘了。)孟昶路過京口,就找劉裕搞事,劉裕久有此心,雙方確定,京口以劉裕為中心,廣陵以孟昶為中心,雙方同時起爆,倒反桓玄!京口這邊,劉裕與何無忌密議,拉攏軍頭劉毅、魏詠之(此二人不在京口)、檀憑之(檀道濟叔父)、王玄德、王仲德等(王氏兄弟是北人)。。。劉裕對何無忌說缺一主簿,何無忌推薦劉穆之,從此成為劉裕最大的臂助。(劉穆之與劉牢之可沒有關係。他是劉邦兒子劉肥一系,說起來與劉裕倒是遠親。)廣陵那邊,孟昶與最大的軍頭劉毅、劉道規(劉裕之弟)、劉邁(是劉毅的兄弟,也是在建康得罪孟昶的那個,真是諷刺。他在建康作內應)等一起密謀。元興三年(AD404年)二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北府兵殘餘兵將一千七百餘人,在京口舉兵起義。何無忌覲見刺史桓修時,突施殺手,斬殺之。劉裕眾遂據有京口;廣陵那邊,如法炮製,劉道規覲見時,突殺桓弘,謀眾一起發動,據有廣陵。接著,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劉裕合二州之眾,南下討伐桓玄!(比如歷陽的北府軍頭諸葛長民、魏詠之等起事,劉裕當初的仇人刁逵被執送石頭,豫州乃平。)

桓玄自從獲悉劉裕率眾起義后,成天憂心忡忡,想不出對策。有人說:「劉裕等力量弱小,哪裡具備成氣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擔憂呢?」桓玄回答說:「劉裕堪稱當代雄才;劉毅家無多少儲蓄,卻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他們聯合起來,共舉大事,怎能說他們不會成功呢?」且說北府軍王玄德潛入京城,與劉邁等想在京城放火乘亂起事,事泄,劉邁、王玄德等一黨皆死。桓玄先派手下猛將吳甫之及皇甫敷帶領精兵抵抗劉裕,劉裕親身陷陣,先於江乘殺吳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羅落橋時奮力作戰,又殺皇甫敷,繼續進攻。(這是劉裕起事以來最艱難一戰,劉裕與檀憑之各領一軍接戰。皇甫敷果然不負勇將之名,領軍主將檀憑之戰死,義軍一路潰退。敵軍所有軍力全部集中到劉裕身上。劉裕兵刃打光,身陷重圍,堪堪廢命,拔樹而戰。興得何無忌遠處看到,冷箭一箭射死了皇甫敷。敵軍主將戰死,劉裕贏得相當僥倖!)

三月,劉裕進攻覆舟山,並命弱兵登山,持著旗幟分道而行,營造四周皆有士兵,數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軍大多是北府軍出身,面對劉裕都沒有鬥志,劉裕於是與諸軍進攻,順利以火攻擊潰桓玄守軍,而桓玄亦棄城西逃。桓溫被打跑后,劉裕進入朝廷,把持朝政。(劉裕獲王謐等百官推舉,出任使持節、鎮軍將軍、徐州刺史,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並八州諸軍事。不久后,又奉武陵王司馬遵承製,總領百官行事。劉毅為青州刺史,何無忌為琅琊內使,孟昶為丹陽尹,一應大事、皆付劉穆之。大伙兒腦袋別在褲帶上起事,到此分贓完畢!這時朝廷就成了一個玩意兒,誰拳頭大誰來占,所謂「武裝竊國」是也。當年劉裕微時,刁逵作仇、王謐為恩,如今劉裕上位,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當真是快哉的很!)

隨後,劉裕組織東軍,以北府軍三大名將,劉毅、何無忌、劉道規為統領,(劉毅代表北府軍原勢力,何無忌代表劉牢之遺產,劉道規代表劉裕集團。北府軍內各山頭已經初見端倪。)大舉西進,趕殺桓氏集團。桓氏集團逃回荊州老巢,重鼓餘勇,與東軍決戰。桓玄派遣庾稚祖、桓道恭率領數千人配合何澹之等人共同守衛湓口,何無忌、劉道規的軍隊到達了桑落洲,何澹之帶領水軍抵抗。何澹之平時所乘坐的旗艦總是插滿了羽儀和旗幟,他還想玩虛實不定的把戲,何無忌說:「現在我們的軍隊人數少,未必能勝。何澹之既然不在這條船上,船上的守衛一定很弱,我們全力攻打,一定能夠得到手,那麼,他們的氣勢就會喪失,我們的氣勢就會倍增,到時候再去攻打他們,就一定會擊敗敵人。」劉道規極力贊同,於是眾人前往攻下了這條船,然後讓士兵一起大聲呼喊說:「已抓到了何澹之!」何澹之的軍隊受到了驚嚇,人心惶惶,何無忌的軍隊也相信了,士氣大振,此消彼長之下,何澹之的軍隊大敗。何無忌於是佔領了湓口,駐守於尋陽,然後派遣使者奉送宗廟的神主回到京師。桓玄姐夫殷仲文以何皇后及王皇后歸劉裕,橫跳成功。(但他後來也沒有躲過劉裕的大清洗,被打進駱冰反歌名集團,皆族誅之。又與殷氏一族有關又與桓氏一族有關,你逃得了么?)

何無忌、劉道規、劉毅等人率軍從尋陽繼續向西前進,桓玄自江陵率軍東下,雙方相遇於崢嶸洲。劉毅他們的軍隊人數不足一萬人,而桓玄的士兵有幾萬人,大家都很害怕,想退回到尋陽防守。劉道規說:「不行,現在敵眾我寡,如果畏懼懦弱不敢前進,一定會被他們趁機擊敗,就算我們能跑回尋陽,哪裡又安全呢?桓玄此人雖然有豪傑之名,內心其實膽小,他已經逃跑戰敗在先,部屬們都沒有士氣,兩軍對陣的時候,決定勝負的關鍵,是將帥的勇猛,不在於兵卒的多少。」於是劉道規指揮軍隊前進,劉毅等人跟從。桓玄雖然士兵眾多,但他常常停泊一條大船在船隊的旁邊,隨時準備逃跑,大家誰也沒有戰鬥的士氣。交戰之時,劉毅等人順風放火,所有的精銳部隊都奮勇爭先,桓玄的軍隊大敗,軍糧和重型裝被都被燒毀了,桓玄連夜狼狽而逃,郭銓投降了劉毅。

桓玄逃到江陵,已無鬥志,馮該勸其勒兵再戰,不聽。桓玄就謀划往漢中逃,於路眾皆離散亂叛。正巧碰上益州刺史毛璩派來的船隊,忽悠其入蜀,於路上盡殺之。(毛璩本來就是反桓玄的,乘機落井下石,沒想到得起首功。)傳首江陵,於是江陵太守王騰乘勢反正,給傻子皇帝找個地盤,又撐起東晉的旗幟,把桓玄腦袋給東軍送去。

於是劉裕一夥均感天下已定,作威作福起來。留在武昌的東軍,互相開始算計起來,離江陵短短距離,居然遲遲不到。桓玄雖死,桓氏集團並沒有全軍覆沒,桓謙從沮澤、桓振從華容反攻,江陵城中桓氏集團也大有人在,斬關而入,江陵太守王騰等俱死,召集舊部,桓氏復起。等到何無忌等再趕來,擊敗桓謙於馬頭,接著桓振引兵逆戰於靈溪,東軍居然大敗,退回尋陽。(正是哪兒來回哪兒,一切回到始點。何無忌、劉道規、劉毅等也是飄了,意見不一也開始浮出水面。)上表請罪,劉裕派劉敬宣前來支援。(又增加一股勢力。劉敬宣到北國晃一圈,儼然是獨立勢力了。)復兵再來夏口,時桓謙派大將馮該守東岸、孟山圖守魯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壘,成鼎足之勢、固若金湯。(大概就是現在的武昌三鎮吧,武昌之戰又起。)東軍劉毅攻魯山城、劉道規攻偃月壘、何無忌攻馮該,還多出一個劉敬宣,活該西軍倒霉,於是兩城皆潰,孟山圖、桓仙客成擒,馮該逃跑。

時值AD405年,全國諸侯圍剿桓氏。南陽太守魯宗之擊馮該部,消滅之。幹掉桓玄的益州刺史毛璩也舉精兵出益州進攻,意圖再立新功,沒想到家裡被偷塔了。桓氏集團此時以桓謙為首,派桓振親出與魯宗之戰,也同時沒想到東軍的北府軍名將劉毅偷家,直接攻取江陵。桓謙逃跑,桓振戰死。(桓謙、何澹之等北去投了後秦。後面還有他們的出場機會。)總算找回了傻子皇帝,返回建康。劉裕算勉強擺平,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桓氏集團沒有徹底消滅,蜀地又起波瀾。(朝廷論功行賞,北府軍軍頭們各取所需,劉裕豫章郡公、劉毅南平郡公、何無忌安平郡公,輪到劉敬宣,劉毅與劉敬宣有仇,進言攻擊,劉敬宣自有把柄,不敢領賞。)江湖稍微平歇,北府軍內鬥又起!經此一役大分贓,三巨頭格局---劉裕、劉毅、何無忌已經形成。大家本來腳碰腳,劉裕要脫穎而出,北府軍內大撕逼不可避免。劉毅野心畢露,像條瘋狗,見誰咬誰;劉裕則採取「把對手培養成大傻逼」策略,不動聲色。劉毅開始排擠百官之首王謐,王謐憂鬱而死,死前請解揚州刺史授劉裕。劉毅當然不肯,想用謝混替代,派尚書皮沈去通知劉裕。劉穆之探得此消息,遣人飛報劉裕,不論皮沈說什麼,千萬不能答應。果然皮沈來見,劉裕令且退再議。另尋他的文膽謀主劉穆之商議,劉穆之認為,首輔之位不能讓出。(東晉一朝,揚州刺史是首輔的象徵。之前王謐是劉裕的人,問題不大,如果掌握在居心叵測之人手裡,後果不堪設想。)劉裕即自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從此走向了權力的巔峰!

回頭再說蜀地風雲。益州刺史毛璩命令參軍譙縱(是蜀中本地人)率領諸縣士兵,沿涪江東下,去江陵征討桓玄的侄子桓振。蜀中士兵不願出川,在侯暉、楊昧帶領下發動兵變,以武力逼譙縱反叛,推舉他為首領,出兵涪城,攻殺毛璩的弟弟毛瑾。譙縱遂自稱梁、秦二州刺史,兵指西南的成都。毛璩聞變,自略城徒步趕回成都,令參軍王瓊帶兵三千前去討縱,又令其弟毛瑗帶兵四千繼后,譙縱遣弟譙明子及侯暉領兵對敵。兩軍在廣漢相遇大戰,侯暉戰敗退綿竹,但王瓊中了譙明子的埋伏,虧得毛瑗接應才逃回成都。譙縱兵抵成都,益州營戶李騰開門迎縱兵。譙縱殺毛璩、王瓊、毛瑗等,自稱成都王。以從弟譙洪為益州刺史;以親弟譙明子為巴州刺史、鎮東將軍,率兵駐白帝城,防晉軍東來。(史稱「譙蜀」,這段歷史,現在很少有人提及,也是奇怪。大概是防止地域主義吧。史上在蜀地建立割據政權的,不知凡幾,但由蜀人建立的,僅此一家。自來蜀地的政權,外來統治者與本地土著的矛盾,從來沒有平息過。比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蜀漢政權,到最後還不是外來的姜維還要打,本地的譙周忽悠後主投了?巧了,還都姓譙這個十分罕見的姓。)此後,東晉與譙蜀,陷入了持續的拉鋸戰。比如AD408年,襄城太守劉敬宣,受劉裕之令,率兵五千攻后蜀。秋七月,兵入三峽中,他與鮑陋、文處茂、時延祖等率主力由墊江走內水,轉戰至黃虎,離成都只有五百里。這裡,後秦姚興也遣平西將軍姚賞,南梁州刺史王敏將兵二萬人入援;譙縱也派輔國將軍譙道福,率眾拒險死守。兩軍相持60餘日,晉軍不能進,且軍中食盡,又疾疫流行,"死者大半,乃引軍還"。(譙蜀、後秦、桓氏餘孽,後來就搞到一起去了。譙蜀向後秦稱臣,請求桓謙幫忙,桓謙還主動請求願意去!其實他最好的選擇是在北方安度餘生,當然後來劉裕也伐秦了,但還可以往北魏逃嘛。。。)

此時的劉裕,內憂外患,一刻不得安寧。(朝廷內各種豪門可看不上劉裕這個兵胚,即使劉裕賴以起家的北伐軍內,也是暗流涌動,劉毅野心勃勃,誰的北府軍?這是個問題;外部,北方胡族肆虐,現在蜀地又被佔了,簡直叔可忍嬸不可忍。下層起家的就有這個問題,很多立下大功的人,並不認為他是為你立的功,而是為他自己。股份制企業與家族制企業的差別,可嘆中華的土壤,永遠是要向家族制轉化的。所以股份制們顯得分外悲催,不經過一番血雨腥風,是收購不了股份的!)為了給自己壯膽,也為了叫對立面閉嘴,劉裕選擇北伐建功!(北邊接壤的兩個柿子先挑軟的。但是南燕被北魏擠兌的不行,就它了。)

再說南燕皇帝慕容超自襲位后,信用奸佞,誅戮賢良,縱兵肆虐淮北。義熙五年(AD409年),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遂欲挂帥北伐。時朝臣多勸阻,劉裕不從。(朝中大臣廷議均認為不可,唯有左僕射孟昶、車騎司馬謝裕、參軍藏熹極力贊成北伐。)於四月自建康親率舟師溯淮水入泗水。五月,進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船艦、輜重,改由陸路進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為防南燕以奇兵斷其後,所過皆築城壘,留兵防守。南燕鮮卑人恃勇輕敵,對晉軍進入其境不以為慮,慕容超不採納徵虜將軍公孫五樓「堅壁清野」之良策。(其實,堅壁清野對本國傷害極大,不到萬不得已,自然誰也不肯使。)六月,劉裕未遇抵抗,過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率步、騎兵五萬進據臨朐(今屬山東)。慕容超得知晉兵已過大峴山,自率步騎四萬繼后。燕軍至臨朐,慕容超派公孫五樓率騎前出,控制臨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東彌河)。與晉軍前鋒孟龍符遭遇,公孫五樓戰敗退走。劉裕以戰車四千輛分左右翼,兵、車相間,騎兵在後,向前推進。晉軍進抵臨朐南,慕容超派精騎前後夾擊。兩軍力戰,勝負未決,劉裕採納參軍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軍繞至燕軍之後,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逃往城南左將軍段暉營中。劉裕縱兵追擊,大敗燕軍,段暉等十餘將被斬。慕容超逃還廣固(南燕國都,即山東青州)。劉裕乘勝追擊北上,攻克廣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劉裕築圍困之,招降納叛,爭取民心,並就地取糧養戰。慕容超被困於廣固內城,先後遣尚書郎張鋼、尚書令韓范,馳往後秦求援。七月,後秦主姚興派衛將軍姚強率步、騎兵一萬,與洛陽(河南洛陽東北)守將姚紹匯合,統兵共救南燕。並遣使向劉裕宣稱,後秦以十萬兵屯洛陽,若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姚興虛張聲勢,不為所動。

不久,姚興被夏主劉勃勃(赫連勃勃大王)擊敗於貳城(今陝西黃陵西北),遂令姚強撤周長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於廣固,不見後秦援兵,欲割大峴山以南與東晉為條件,稱藩於東晉,劉裕不允。南燕大臣張華、封愷、封融及尚書張俊相繼降晉。九月,劉裕截獲為借兵去後秦的韓范,使其繞城而行,以示後秦救兵無望,城內南燕守軍驚恐。十月,燕臣張綱被俘,晉軍製成飛樓、衝車等各種攻城器具,加強攻防能力。次年二月,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送至建康斬首,南燕亡。劉裕進入廣固城中,欲將城中的男子全部坑殺,將妻女賞給將士,后經韓范勸止,只將燕王公以下三千人處死。(東晉自北伐以來,也未取得過什麼像樣的戰績,這次取得滅國大勝,自然得大吹特吹。可惜,南燕一直被北魏擠兌,北魏懶得滅它而已。這樣的一州之地的小國,滅了也未必長臉。青州孤懸北境,南朝就算滅了它也守不長久。果然不久之後就都歸了北魏,此次北伐的成果全般付之東流。據劉裕吹的說法,劉裕戰力強橫,發明了「卻月陣」法,專門克制胡騎。此次大勝慕容鐵騎既是明證,畢竟慕容鐵騎是大燕最強兵種。後人分析,卻月陣就是車兵、步兵、水兵統合的陣型,可以給騎兵帶來很大的麻煩,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有效但有限。這種東西就像是奇門兵器,第一次沒見過容易吃虧,劉裕後來北伐,第一大擺卻月陣大破北魏騎兵,但後來北魏的騎兵就沒怕過劉宋的軍隊。只要不像慕容那樣被卻月陣一陣而滅,想出反制也是很容易的。畢竟陣型越複雜漏洞越多。而這個陣卻複雜難練、勞民傷財,戰車不要錢?戰車跑來跑去擺陣還要不傷自己人會好搞?說到底,劉裕就是認為自己天縱奇才、別人都是傻逼的自以為是罷了。這也是後來胡馬一直肆虐而卻月陣卻在歷史上曇花一現的緣故。)

劉裕還未高興多久,米賊又反了。此次是上次孫恩的妹夫盧循又復反了。(孫恩兵敗自殺后,孫恩的殘餘部眾數千人推舉盧循為首領。當時的太尉桓玄打算用安撫的手段使東部地區的局勢穩定下來,於是,任命盧循為永嘉太守。)佔據嶺南的盧循、徐道覆趁劉裕領兵在外,於義熙六年(AD410年)起兵,進攻江州。當時劉裕尚在南燕。劉裕至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時知江州刺史何無忌已戰死,(原北府軍的頂級軍頭,死了好,免得我們的宋武大帝再費一番手腳。)於是加速回防建康,並於四月趕至。接著,荊州刺史劉道規也敗於盧循。(這位是劉裕兄弟。)五月,豫州刺史劉毅大敗於盧循。(這位北府軍軍頭就不肯去死。)盧循繼續東下,兵臨建康。(此次起事,賊勢頗大,比當初孫恩更厲害。劉裕這邊幾個滅桓玄的最能打的大將都打敗了。不過也可能是劉裕為了北伐把精兵強將都抽走的原因。這有點得不償失,被鍮家了。賊兵縱橫整個國土,一直打到京城!)而劉裕當時就招募兵眾,修治石頭城並於當地聚兵。不過,由於劉裕急急南返,士卒多有傷病,而建康兵力亦不過千人,面對有十多萬人的盧循大軍顯得實力懸殊,然而劉裕堅決不肯接受諸葛長民及孟昶(又兩個北府軍軍頭)奉安帝北歸廣陵(揚州)避敵的建議,決意死戰江南。(經過此事,孟昶仰藥自盡,諸葛長民尚不知道大禍臨頭了嗎?孟昶得以體面,諸葛長民還要劉裕幫他體面。)

盧循軍到后停駐蔡洲(今江蘇江寧縣西南江中),劉裕就以木柵阻斷石頭城及淮口,修治越城(今江寧縣南)並建查浦、葯園、廷尉三個堡壘,分兵戍守以御盧循,北府軍名將劉毅與諸葛長民頂住了盧循的攻勢。盧循曾分疑兵進攻白石及查浦,自率大軍進攻丹陽郡,但都沒有取勝,而且在各縣中都無法搶掠到物資,於七月退兵江州。十月,劉裕率劉藩、檀韶、劉敬宣(名將劉牢之之子,劉裕的親密戰友)等人進攻盧循,並於十二月以火攻擊敗盧循船隊,盧循試圖於左里(今鄱陽湖口)反擊,但遭大敗,只得南逃廣州。但劉裕早已派孫處及沈田子經海路攻佔了盧循的根據地番禺(即廣州),盧循一再敗逃,終為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殺。徐道覆則在始興被殺。劉裕於義熙七年(AD411年)正月班師回到建康,被改授為大將軍、揚州牧,賜班劍二十人,但他極力推辭。(這戲演的真好。至此,因為北伐引發的災難,屁股才算擦乾淨。外患既除,內部撕逼自然擺上檯面。)

78.8.6謬史氏曰

劉裕崛起,是偶然也是必然。王敦、桓溫、桓玄等溫文爾雅的竊國大盜不成功,結果就是窮凶極惡的劉裕成功了,果然歌名不是請客吃飯;另一方面,豪族高門為了與皇權保持平衡,動不動需要一個強權人物跳出了威脅皇權,只不過這次玩砸了而已。。。也再也回不到平衡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百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人間百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7章 五胡戰爭之重回動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