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日本在南洋的殖民統治

第三節 日本在南洋的殖民統治

第三節日本在南洋的殖民統治在茫茫的南太平洋上,無數的島嶼星羅棋布,這些為數眾多的島嶼被統稱為密克羅尼西亞群島,自古以來就有人類在這裡棲息和繁衍,並孕育出了獨立的文化。歐洲人發現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則是在大航海時期之後了。

在16世紀中葉,西班牙、葡萄牙人最早來到了加羅林群島,組成船隊,從事貿易或開展傳教活動。加羅林群島的名稱就源於當時西班牙國王的名字。之後,荷蘭和法國的勢力開始抬頭,南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就逐漸轉移到這些國家的手裡。及至19世紀,德國的勢力也開始進入這個地區。1898年,圍繞著古巴的領有權爆發了美西戰爭,戰敗了的西班牙不得已從太平洋撤出勢力。於是,德國乘機從西班牙手裡購買了權益。

薩摩亞群島的情況也比較類似。在18世紀初期,荷蘭的航海者發現了薩摩亞群島。不久之後,法國的探險家拜訪薩摩亞,並將其命名為「乘船的島嶼」。19世紀中葉,法蘭克福的「歌德夫羅伊商會」將其經營南洋的據點設置在了薩摩亞。1878年,美國為了確保海軍的煤炭供給,合併了東薩摩亞的帕果帕果。在這種情況之下,1880年俾斯麥向議會提出將薩摩亞變為德國的保護領土,但是議會否決了他的意見。面對德國的野心,美英都開始感到了威脅。1899年,在薩摩亞發生了內亂。乘此機會,美英聯軍對德國的大本營阿皮亞發起攻擊。結果,規定了德國佔領西經171度以西的島嶼,美國佔領子午線以東的島嶼,英國從薩摩亞群島撤退,作為補償佔領湯加塔布群島和索羅門群島。從1900年3月起德國開始了在南洋的正式經營。馬紹爾群島原本是被西班牙人發現的,德國人真正在該地從事活動,是在1878年與雅魯特部落簽訂了契約時才開始的,1885年10月15日,德國宣稱將此地區劃為自己的保護領地。

1521年,麥哲倫發現關島,之後世人才知道馬里亞納群島的存在。1565年西班牙宣稱佔領群島。但是,由於西班牙耶穌會強制進行傳教活動,與關島的原住民部族之間的糾紛不斷,後來依靠武力來進行鎮壓,關島的人口也因此而銳減。1898年,西班牙在和美國的戰爭失敗之後,將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關島交給了美國,其他的島嶼則賣給了德國。1899年11月17日,德國將塞班島置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揭開了統治馬里亞納群島的序幕。

1914年8月23日,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日英同盟」為借口對德宣戰。9月2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在山東半島的龍口登陸。9月5日,兩架海軍航空機空襲青島。9月28日,加藤定吉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主力,與英國艦隊聯合向膠州灣展開猛烈的炮擊。與此同時,日本海軍編成第一、第二特務艦隊。第一特務艦隊被派遣到了開普敦,第二特務艦隊被派遣到了地中海。

一戰中,日本與美國、英國等協約國一方宣布對德國作戰。日本雖然加入了英美同盟,但實際上並沒有在作為一戰主戰場的歐洲和非洲打過一仗,日本僅僅是在南洋一帶與德國的海軍交過手。曾擔任過「國際聯盟」委任統治委員會的海軍中尉松岡靜雄,在1914年10月7日率領一隊日本海軍在德國佔領的南洋群島的查蘭卡諾亞登陸,沒有流血就佔領了該地,接著繼續向波納佩本島進發,同樣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就順利地佔領了該島嶼。當時駐守波納佩的德國首席官員和50餘名黑人士兵,早在日軍到來之前就逃到山裡去了。躲在山林里的德國官員以及巴布亞士兵最終都向松岡靜雄的部隊投降,松岡解除了他們的武裝,日本對南洋群島的佔領宣告成功。

日本海軍代替德國佔領了南洋群島后,對該地實行軍事統治,開了在南洋群島上實行軍政的先河。在軍政時期(1914—1917),日本海軍活用了德國佔領時代制定的行使警察事務職權的「防備隊」,用於佔領地區的治安維持。

一戰之後的《凡爾賽條約》,正式承認了日本對於南洋群島的委任統治。美國當初並不贊成日本對南洋統治。但是,「國際聯盟」在1920年12月17日重申日本對於密克羅尼西亞的統治權,美國最終也同意了日本除關島之外的對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委任統治。1922年2月11日,日本對於密克羅尼西亞的委任權最終生效。

1922年3月,日本政府在總理府下設「南洋廳」,從海軍手裡接過了統治權。1924年,「南洋廳」劃歸外務省管轄,開始了真正的民政統治。作為日本在南洋統治最高機構的「南洋廳」,其統治政策主要有以下四大方向:經濟開發、勞動力輸出、原住民的日本化、戰略及軍事考量。「南洋廳」的本廳設置在帛琉科羅爾,在本廳之外還在塞班、帛琉、雅浦、波納佩、賈魯伊特、特魯克設置六個支廳,在提尼安和羅塔島設置支廳的出張所。「南洋廳」長官擁有最高許可權,海軍設置駐武官府,維持實權。將島上的原住民視作「島民」,但不認同其作為日本國民的合法性。雖說是民政,但是並沒有超出軍政的領域。

1935年,日本退出「國際聯盟」,但是,南洋群島依然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一直維持到日本戰敗為止。一直到1940年,不包括軍人,約有8萬日本人生活在南洋各地,而南洋群島上的原住民才大約5萬人。截至1944年,總部設在南洋的日資企業約有60多家,這些企業作為日本的「國策公司」,在南洋大肆開發,獲取源源不斷的巨額利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南洋興發株式會社。

日本四面環海,資源匱乏。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經顯露出對外殖民掠奪的野心。明治中期,在以北海道為中心的「內地」開發告一段落之後,海外殖民地的論調開始迅猛抬頭。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本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並在中國東北展開殖民統治,以「滿鐵」為中心的日本企業及資金紛紛轉移到中國,從而施行殖民掠奪。就在這舉國沸騰的「大陸熱潮」中,志賀重昂於1887年及時地拋出其論著《南洋時事》。這本書是志賀重昂隨海軍兵學校的訓練艦艇,視察澳大利亞和南洋群島長達約10個月的見聞錄。該書的目的很明確,旨在提醒那些懷抱「雄飛大陸」之志的青年人,不要忘記了浩渺無疆的南太平洋,著意喚起國人對於東南亞地區的關心。與此同時,一個名為「望南州」的人出版了一部自傳性作品《我的影子》,同樣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這個所謂的「望南州」的真實名字乃是梅吉庄屋,此人出生在港口城市長崎,從小頑劣,不願意生活在國土狹小的日本,而是渴望去大海的彼岸尋找新的天地。為此,他乘船到香港,以經營照相業為生。

明治二十七年(1894),25歲的望南州來到東京,拜訪了自由民權家、政治實力派人物大井憲太郎,披露了其「南洋貿易及移民」的計劃。大井曾在朝鮮鬧革命,為支持朝鮮獨立黨而策劃了所謂的「大阪事件」,其目的是要刺激日本,進而大興民權運動。計劃失敗后被逮捕入獄,1889年因為明治憲法的頒布而獲得大赦。出獄后的大井結成「東洋自由黨」,主張對外實行強硬政策的國家主義思想,主張與因為列強的入侵而陷入危機的東亞諸國建立聯盟關係。他的這一想法與望南州不謀而合。望南州的想法是往泰國的橡膠園和礦山移植日本人,慢慢地將日本和泰國合併。這也是當時日本人對於南洋的有代表性的想法。當然,真正實現了大井、望南州等人的南洋抱負的其實是後來的松江春次。松江春次被尊為「南洋開發之父」,他也是因在日本第一個製作冰糖而聞名的人物。

松江春次是會津藩藩主松江久男的次子,會津中學的第一屆畢業生。松江春次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曾留學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松江春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被新納入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的塞班島創建了南洋興發株式會社(簡稱「南洋興發」),任社長,致力於生產蔗糖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大正初期,因為一戰帶來的商機,日本經濟十分景氣。很多日資企業不僅大量前往中國,還紛紛入駐南洋。可是,戰爭帶來的景氣曇花一現,日本經濟進入了大蕭條時代。1920年,這些進入南洋的日資企業都被捲入經濟危機而備受打擊,紛紛開始撤退。在南洋塞班島,從沖繩以及日本「內地」、朝鮮招募而來的1000多號工人全都失業,再加上島上炎熱的自然條件,失業工人們處在了極為悲慘的狀態。日本政府及時進行了食品的緊急運輸。在殖民地發生飢餓,這有損作為新興帝國躋身列強的日本的國際形象。由於事關國家的威信,日本政府為了解決這一內憂外患的困境,於1921年成立了作為「國策」企業的南洋興發株式會社,主要產業是利用南洋豐富的天然資源甘蔗來生產蔗糖,松江春次任第一任社長。其弟松江豐壽從軍界退出,協助春次完成開發南洋的宏偉計劃。

公司成立不久之後,1922年,松江春次又從沖繩招募一批工人到了塞班島,也僱用那些留在島上的失業工人(含朝鮮人)開始了創業。松江春次一邊著力開墾島嶼,栽種甘蔗,一邊策劃鋪設鐵路,目的是用於甘蔗的搬運。南洋興發很快就開始盈利,從公司成立第二年開始,每天都有多達1200噸的蔗糖從南洋船運回日本。1926年,公司利用精製砂糖時產生的糖蜜建成了威士忌蒸餾所。松江春次將塞班島產的高質量的「老蘇格蘭威士忌」運回日本,銷路良好,也擴大了利益。「南洋廳」為了方便公司產品向日本「內地」的輸入,在塞班島擴建了港口。

南洋興發所主導的製糖業的發展,大大地增加了「南洋廳」的稅收,1932年,「南洋廳」獲得了繼「台灣總督府」之後的財政獨立。南洋興發將製糖業獲得的巨大利潤注入南洋的拓殖事業中,從造酒業、礦業、水產業再到農業、運輸業等,拓展了業務範圍。在塞班、提尼安、羅塔等島嶼,多達七成的土地被官有化,全都變成了甘蔗田。由此可見,在政府的扶持下,南洋興發的壟斷程度何其之高。最終南洋興發以製糖業為主,旁系企業多達20多家,總從業員人數達到了4.8萬多人。南洋興發被譽為「海上滿鐵」,成了一家可以左右國家命脈的大公司。

作為松江春次的事業成就,需要提及的是他對提尼安(天寧)島的開發。1926年,松江春次租借了提尼安島。那時的提尼安島幾乎是無人的荒島,松江春次將在塞班掙來的錢傾注在了這裡。松江春次首先在提尼安島建起了他拿手的製糖工廠,還順著海岸線建起了工廠和倉庫,招商引進了鐵道車庫、事務所、俱樂部、藥店、酒店等產業。數年之後,在提尼安島中各種店鋪就達到了70多家。他又對島嶼整體進行了規劃,在重要的地方修建了街道,架設了鐵路。1935年,提尼安島的人口就達到了1.4萬多人。在昔日的荒島上修建起了商店、學校、美容院、電影院、照相館、五金店、魚店、廟宇和餐飲店等。在提尼安島除了栽種甘蔗之外,還栽培紅薯、棉花、咖啡等農作物。截至1937年,提尼安島每年會向日本出口蔗糖4萬多噸、糖蜜1萬多噸,還修建了足夠容納兩艘4000噸級的船隻同時停靠的碼頭。到了1932年,僅憑收取近處提尼安島碼頭的船隻的稅收收入,就可以讓「南洋廳」的財政獨立。

當然,南洋興發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狂進行殖民掠奪的「國策」公司,在貫徹、推進日本的所謂「南進政策」中,成了實質性的經濟上的推手,沾滿了鮮血。南洋興發在南洋群島大搞人種歧視,將入住南洋的1.4萬多名日本人尊為一等公民,把從沖繩、朝鮮來的勞動者當作二等公民,把南洋原住民歧視為三等公民。此外,南洋興發在南洋群島的掠奪式開發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提尼安島等地的森林資源幾乎被毀殆盡,一些重要的古代遺迹也慘遭破壞。製糖業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甘蔗,為了防止甘蔗被蟲蛀,當時南洋興發想出的一個辦法就是人工繁殖大量的蒼蠅來消滅蔗蟲,但是為了驅逐蟲子而引來的蒼蠅又傳播了許多疾病,島上的原住民們深受其害。

戰後,南洋群島通過聯合國的決定變成了美國的委託統治領地,並開始圖謀獨立。基於與美國之間的自由聯合協定的不同的對應方式,南洋群島分為四大塊不同的政治體制區域。塞班、提尼安等北部馬里亞納聯邦成了美國的自治領地;馬傑羅、雅魯特、比基尼等馬紹爾諸島共和國和波納佩、特拉克、雅普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宣布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帛琉共和國和美國間沒有達成協議,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委託統治領地存在,而後,帛琉在1994年9月在和美國達成了一系列的協議后宣布獨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島敦研究:「越境」的文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島敦研究:「越境」的文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節 日本在南洋的殖民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