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布局呂宋
「原來這樣,這個時代造船還不懂得使用龍骨。須知船隻越大,造船工藝就越複雜,特別是海船,對抗風浪性要求極高,沒有龍骨結構,單靠木板將船拼起來,船隻自然經不住大風大浪。就好比那隋煬帝的龍舟雖然很大,但也只能夠在內河裡走走,估計到了海中經不住幾次海浪就要散架了。」長生暗自想道。
「去紙筆來。」長生對手下吩咐一聲,片刻后便有人台上了一張小桌案,連帶著文房四寶一起搬了過來。
長生提筆過來,在紙上畫起了龍骨的結構,旁邊房玄齡伸頭望去,眉頭漸漸皺起。
「主公,您所繪的這是……」房玄齡開口問道。
「玄齡,你建過大房子么?」長生話音一轉,接著說道:「這建大房子,需要有梁有柱,房頂才能夠支撐的起。你看這造船想不想是倒過來造房子?如果也像房子一樣,在船底設上一根梁,豈不是要堅固的許多?」
房玄齡猛的明白過來:「主公,你的意思是用一根梁將船頭船位連接起來,這樣整條船前後的木板就能夠連接在一起了,妙啊如此一來,大船在海上行走將要穩固的多。要是再加幾條橫樑,那豈不是整條船所有的木板都是固定在一起了么?如此船越大,反倒是越能夠抗風浪了。這麼算的話,別說是二十丈的大船,就是一百丈的船也能夠在海里航行了。」
「理論上是可以的,只是你可曾想過一百丈的船到了海上,還如何驅動?我看就算是有二三十條大帆,也未必能推得動。」長生放下筆,開口說道。
「這倒也是,那麼大的船,帆帶不起來,人力划也未必能劃得動,得用人在岸上拖著才能夠行走,的確是沒法用。」房玄齡也感覺到自己太異想天開了。
長生將龍骨的圖紙遞給房玄齡,接著說道:「我這也只是一個設想,具體該怎麼做,還是得船匠慢慢的研究,咱們可以先造一艘小的試試,若是能夠下海,再造大的也不遲。」
「那主公,你畫的這個東西,我們該如何稱呼?也叫做『梁』么?」房玄齡接過圖紙,開口問道。
「這大船在海中行走,就好比是游龍戲水。這梁就好像是龍之骨,就乾脆叫『龍骨』吧」
……
呂宋島。
岸邊有一座小鎮,這座小鎮的居民全都是中原人和他們的後裔。數百年來,數以萬計的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從中原逃到了呂宋島,定居在這座小鎮。
當年魯明星魯明月兩兄弟逃離朱崖洲的時候,便到了這座小鎮。因此這座小鎮也是魯氏兄弟在南海上最重要的一個補給地。
小鎮的鎮長也姓魯,據說是東吳名臣魯肅的後人,算起來與魯氏兄弟還是本家。或許是因為這層關係,魯氏兄弟自來到這座小鎮以後,一直受到魯鎮長的照顧。每當海上起了颱風,一般小島礁抵擋不住的時候,魯氏兄弟就會來到這裡停泊,尋求庇護。長此以往,魯氏兄弟乾脆就拜了魯鎮長當了乾爹。
這一日,魯氏兄弟的船又停靠在這小鎮的港口上,而魯氏兄弟也照例去看望魯鎮長。
魯明星將一包茶葉放在了魯鎮長面前,接著說道:「乾爹,這是俺從朱崖洲帶來的茶葉,是主公給我們的,您嘗嘗。」
魯鎮長笑著點了點頭,拿過茶葉聞了聞,開口說道:「明星、明月,看起來那大雍的嶺南都督對你們兄弟還不錯啊,這可是上好的貢茶,中原一年也產不了多少,你們的主公竟然捨得給你們這麼多。」
「乾爹,主公說了,他是武人,不懂得品茶,平日里皇帝賜下來的好茶,全都分給了我們這些手下。」魯明月從旁說道。
「行了,你們兄弟來肯定不只是為了送這一包茶葉吧」魯鎮長擺了擺手,接著說道:「肯定還有其他事情,別賣關子了,快說吧。」
「乾爹,那些土著是不是還經常找咱們麻煩?」魯明星開口問。
魯鎮長點了點頭:「跟往常一樣,這些土著都是懶漢,不好勞作,每天只會躺在那裡曬太陽,見咱們糧食豐收了,就會過來偷雞摸狗,有時候還直接明搶。只是這些土著人欺善怕惡,只要對他們凶一些,也就挺過去了。」
「乾爹,整個南海的土著都這樣,一個個好吃懶做。也多虧了這裡年年風調雨順,糧食種下去不用管都能長熟,要不然這群懶漢早就已經餓死了。」魯明星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這次我們兄弟過來,就是奉主公之命,讓這群懶漢別再閑著。」
「照這麼說,那位嶺南都督對我呂宋島有意了?早就聽說那嶺南都督是中原的猛將,看起來是想要開疆闢土了。」魯鎮長開口說。
魯氏兄弟同時點了點頭,魯明星開口說:「主公說了,呂宋地底下有黃金,不過我們朱崖洲人手不夠,開採不了,所以就需要哪些土著來幫忙了。」
「黃金?你是說金礦?」魯鎮長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彷彿是在思考些什麼。
片刻后,魯鎮長開口說:「你們兩人的意思是想讓從鎮子上出人去打土著么?」
「不錯,乾爹,主公那邊都已經說了,咱們派一些人出來,朱崖洲也派一些人出來,兵器鎧甲也由朱崖洲出。另外主公還許諾了,若是立下戰功,朝廷還會給予官職爵位的。」魯明星開口說。
旁邊魯明月也跟著補充道:「乾爹,那些土著人一直是欺善怕惡,更何況他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很多還都是用木棍,那些木棍怎麼能夠當得了我們的精鋼兵器,怎麼可能刺得穿我們的盔甲?而且那些土著都跟猴子似得,比咱們漢人矮小多了,也不如咱們漢人體壯,只要能湊上五六千人,足以橫掃整個呂宋島。」
魯鎮長點了點頭,從他閃爍的眼神中看,好像是動心了。
這小鎮上的人十有**都是在中原混不下去了才會逃到呂宋來的,但他們心中始終都是希望能夠回到中原。若是能夠得到個一官半職,到時候不但可以名正言順的回去,更是可以光宗耀祖。
良久后,魯鎮長終於開口說道:「明星,明月,此時關係本鎮的存亡,我一時間不能答應你們,這件事情,容我跟鎮上的幾個長者商量一下,再回復你。」
……
大雍朝的吏部沿用了聖祖劉禪制定的規矩,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郎中兩人。吏部下設四司,分別掌管全國官員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其中負責官員任免的地方稱之為選吏司。在選吏司下有設有求賢科、開設科、升調科、典吏科、冊庫等機構。而在不久之前,在選吏司下又增設了一科,名為大捐處。
所謂大捐處,便是百姓辦理捐官的地方,說白了就是到了這裡可以花錢買官。
捐官制度自秦朝起便存在,漢初一度被廢止,漢武帝後期為了彌補財政的不足,又大開捐官,而漢朝捐官最盛行的是漢靈帝時,所有官員一縷明碼標價,公平買賣。
但是在漢朝,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捐官的,想要捐官,最起碼得是地方推舉的孝廉或是茂才才行,尋常的老百姓就是有錢也不能夠捐到一官半職。而且漢朝絕大多數的捐官只是捐一個名號或一個爵位,並不是執掌實權的官職。
不久前,雍帝李夢下旨,大開捐官之路。地方上郡守以下的官職,全都可以認捐,更重要的是這次捐官不限身份,只要不是作姦犯科的罪犯,只要肯花錢,就能夠買到一官半職。
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了轟動,各地的有錢人一股腦的湧向了洛陽,其中更有很多世家子弟,這些世家子弟大多是一些沒有本事的人,自知這本子想憑著本事混上一官半職已經沒有希望了,便乾脆花錢買個官做。
民間有錢人的確很多,但空缺的官職只有那麼幾個,僧多粥少,使得很多人天不亮就跑到吏部門口,等著買官,而這也讓吏部附近那些賣早點的攤位和飯館大賺了一筆。
一輛馬車緩緩的行來,看樣子是官員上早朝乘坐的馬車。馬車走到吏部門口的時候,卻發現道路經被買官的人堵得水泄不通,馬車不得不停了下來。
蕭遠山從車中探出頭來,望了望外面,開口說道:「這是怎麼回事?怎麼這麼多人堵在這裡,那邊好像是吏部吧,是不是吏部又出了什麼事了?」
侍從立刻走到近前,低聲答道:「大人,這些都是到吏部捐官的人。」
「捐官的人?怎麼來的這麼早?這些人既有錢捐官,不至於連個客棧都住不起吧」蕭遠山接著問。
「大人,是這樣的,這吏部空缺的官職有限,來完了說不定就沒了,所以這些人在後半夜就到了這裡排隊。」侍從接著說。
「糊塗。」蕭遠山搖了搖頭,接著道:「陛下可從未說過,這捐官是先到先得?回頭去告訴吏部,把這些捐官的都召集起來,然後亮出今天有哪些官職可以捐,讓他們出價,價高者得對了,得配上最低的價格,要不然朝廷可就虧了。」
————————
今天更新送上,求幾張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