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夜半突襲
刺眼的火光映亮了夜幕之下的蒼穹,血腥的屠戮還在繼續,似乎不會停止一般。
蘇且黎依舊不為所動的安坐在戰馬之上,冷眼旁觀著項安邦猶如困獸一般,想盡一切辦法做著徒勞的掙扎。
那樣子,真是該死的像極了八年之前的宮變之夜,他自己帶著影衛困獸猶鬥的樣子。
蘇且黎不緊不慢的下達著指令,手下之人也不急不躁,沒有一口氣全殲敵人,而是按照他的指令一步步進行,不斷的攻破項安邦下令築起的防衛。
這次突襲蘇且黎佔盡了上風,自然可以在一擊之內全殲敵人,結束戰鬥。可他沒有,因為他也想讓項安邦嘗嘗希望被一點點撕碎時的絕望。
看著眼前刺目的紅光,蘇且黎胯下的戰馬焦躁的來回踱步,不時的用蹄子磨蹭著地面之上的沙土,口中還不時發出嘶鳴之聲,似乎是在抱怨蘇且黎沒有帶著它一同上陣殺敵一般。
瞧著愛駒的樣子,蘇且黎不由得輕聲笑了笑,伸出白玉一樣好看的手指輕輕撫了撫它的鬃毛,然後又輕聲安慰到:
「踏雪,耐心些,今日這些人還不夠格我們親自動手,我們只看看便是,你莫要急躁,馬上就要結束了。」
踏雪跟了蘇且黎多年,頗有靈性,蘇且黎這樣一說,它果真就安分了不少,但動作之間依然充滿了不耐煩。
蘇且黎同它相伴多年,自然足夠了解它。看著它這樣著急,他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又抬頭看了看眼前的戰場。那一眼讓他眼中寒芒四起,轉過頭冷聲吩咐到:
「左雲,踏雪等不及了,早些結束吧,」
「是!」左雲鏗鏘道,「屬下遵命!」
而後,左雲便催馬上前,下達了最後的攻擊指令,並沖入了戰場之中,同士兵們一起戰鬥起來。
大約半個時辰左右,項安邦命令手下士兵布起的防陣被全面攻破,全部人馬被蘇且黎的人馬嚴嚴實實的包圍了起來,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項安邦、主帥等一群將領都被狼狽的用繩索綁好,押至最前面跪著。
見狀,蘇且黎嘲諷的笑了笑,牽了牽手中的韁繩,不緊不慢的踱步上前,停在了這一眾人的面前。
但蘇且黎先沒有理會怒視著他的項安邦,而是將目光轉向了他身邊正踹踹不安的羌戎主帥。
「主帥大人,東陵、羌戎兩國一向和睦,甚至為了和平共處還簽下了條約。此次貴國卻擅自撕毀條約,同東陵叛軍勾結,大肆侵略我國國土,不知貴國……意欲何為啊?」
蘇且黎一臉輕蔑的問到,話到最後,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才一字一頓的問到。
聞言,那主帥立即變了神色。他本以為有了項安邦手中東陵各城關的布防圖,東陵就已然是他羌戎的囊中之物了,這才奮力說服羌戎的大王,同意他們帶兵攻打東陵。
前些日子接連不斷的勝果更是應召了他這個想法,讓他高興的方寸全失,甚至開始居功自傲,不知天高地厚,以為攻下東陵指日可待。
可誰知自從項安邦吃了第一場敗仗以後,他們的優勢便一去不返,如今更是因為一念之差,一眾人馬竟然都成了蘇且黎的敵軍的俘虜。
他一向貪生怕死,如今蘇且黎這麼威壓甚重的一問,已是叫他肝膽俱裂,連忙狡辯到:
「大人!大人!我們冤枉啊!」
他先是奮力高呼冤枉,緊接著就轉身指向他身邊同樣跪著的項安邦,繼續道:
「是這個人!他因一己之私,竟帶著二十萬大軍壓至我羌戎邊境!威脅我們同他合作,否則就要出兵攻打我們!」
聞言,項安邦不可置信的睜大了眼睛,他實在沒想到此人為了逃脫罪責,竟然如此顛倒黑白。他本想出聲分辯,但那人還在喋喋不休:
「大人!您也知道,羌戎貧乏,那裡禁得起項將軍帶兵攻打啊!無奈之下,我們只得與他合作啊!我們真不是有心要與東陵過不去啊!」
蘇且黎看了看那主帥心虛不已的眼神,又瞧了瞧項安邦青紅交加的臉色,笑的更加諷刺。他當然知道真相到底幾何,可他偏偏就是不點破,而是按照那人的話茬子,接到:
「如此說來……羌戎也是有苦衷的了?」
「是啊!是啊!」那主帥聽蘇且黎如此問到,以為事情有所轉機,忙不迭應聲到。
「即使如此……」蘇且黎戲謔的笑了笑,「在下就給你兩條路。」
「第一條,你們交出東陵的叛軍,立即退兵至東陵境外,將這些日子攻佔的城池全部還回來,兩國繼續之前交好的條約。」
「第二條,你們若是不想退兵,也不想交出那些城池。那我們便只能在戰場之上繼續兵戎相見了,那時兩國可就沒有交情可言了,我也不介意將羌戎變成東陵的一部分。」
那主帥本是滿懷希冀的聽著蘇且黎的話,話音未落,他臉上的笑容便生生僵在了那裡。
蘇且黎這哪裡是讓他做選擇啊!這分明是在用另一種方式逼他退兵!要光是退兵也就算了,可連那些到手都沒幾天的城池也要一起還回去,這換誰都不甘心。
但主帥也同樣清楚的知道,他沒有選擇,只能依著蘇且黎的意思來。因為他已經見識過了蘇且黎的本事,自然知道若是他帶兵,確有可能會踏平羌戎。
與其如此,他還不如識時務些,畢竟保住國家才有以後啊。思前想後,主帥只得閉上了眼睛,有些不不甘的道:
「我們選擇第一條!」
聞言,蘇且黎滿意的笑了笑,才緩緩開口道:
「不錯,元帥確實懂得什麼叫進退有度,在下佩服!」
說完,他又繼續吩咐到:
「隕麟,讓他們將元帥和羌戎士兵都放了吧,你盯著他們撤退,若有任何不軌之處,無需稟報,直接攻擊!」
「是!哥哥!」
蕭隕麟聞言后立即揮手示意帶走了羌戎主帥和那些士兵俘虜,獨留下了項安邦和他帶離東陵的那支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