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開戰
十月底的時候楊之初接到昭王的來信,信上面沒有多餘的廢話,言簡意賅的告訴楊之初儘快讓定北侯進京護駕。
楊之初收到信之後絲毫不敢耽擱第一時間就讓朱赤快馬將信和兵符送給定北侯,讓他聽令立刻趕往京城救駕。
如果兵符不在楊之初手上他還有退路,但是因為這個兵符除了上昭王這條船之外楊之初沒有任何的退路,只能奮力一搏。
楊之初也已經做好破釜沉舟的準備,一旦昭王爭位失敗的話兵符的事情只能拿皇上的密旨搪塞過去。實在沒有辦法的話,就想辦法保住林榮即可。
但是勝利往往是掌握在武力更強大的人手中,更何況昭王一直能深受皇上信任,這麼多年的經營也不是沒有任何成效的。
支持嫡子康王的首輔一派顯然都是屬於文官體系,雖然陸首輔以朝中眾位大臣的聯名上書施壓給太后請康王榮登帝位,但是昭王直接找出太醫的證詞表明康王先天不足,將來無以為繼不能繼承大統讓群臣啞口無言。
之後就是長子簡王和昭王的皇位之爭,昭王之所以動用定北侯就是因為康王背後只是文官體系的支持,只要找出一擊致命的缺點就足以致他於死地。
但簡王是皇上的長子,在眾位皇子還沒有接觸朝政的時候他已經開始領命帶兵到處打仗了。
雖然昭王後來居上深受皇上愛重,簡王在昭王成長起來之後再也沒有領過兵,但是跟著簡王出生入死的死忠很多現在已經成了各地的總兵或者參將。
為了防止他們的動亂,昭王不得不動用兵符急召定北侯入京。
其實當初兵符是昭王向皇上進言交給楊之初以防萬一的,但理由並不是為了不惜一切代價查清軍餉貪污一事,而是為了昭王自己的私心。
昭王日夜陪伴在皇上身邊,知道他對於邊關議和之事一直耿耿於懷,於是利用了皇上的心理給出了這個提議。
楊之初不知道的是給他的兵符是皇上的私人兵符,只用於調動皇上最信任的定北侯進京或者進宮護駕。
能夠和簡王背後的武官勢力相抗衡的只有定北侯,而定北侯又是只忠於皇上的人,要想讓他帶兵進京救駕,聖旨和兵符缺一不可。
在察覺到皇上身體出了問題之後,昭王就借著楊之初出京的機會當機立斷的將兵符弄到手。
這樣做一方面拉了楊之初進了自己的陣營,但更重要的是能夠保證不久之後的皇位之爭萬無一失。但當時昭王還是抱有最後的希望,皇上能夠直接立儲。
奪位之戰雖然殘酷但也十分迅速,不到一個月就落下了帷幕,最後以昭王的完全勝利、簡王的囚禁和康王的名聲全無落下帷幕。
雖然楊之初不明白為什麼皇上最後的時候不立儲君,反而要讓他們兄弟互相殘殺,但是帝王的心思即使能夠猜透也不能說出來,適當的裝傻才是活路。
但是還沒等楊之初慶幸昭王的順利登基,隨著新皇即將登基的消息先皇駕崩的消息也傳到了西涼,邊關瞬間變成一觸即發的狀態。
剛過周歲的六斤已經長大了很多,雖然礙於當時皇上病危不能大辦,但是一家人還是舉辦了小小的周歲宴幫他慶祝了一番。
六斤現在已經能夠在地上爬的飛快,林榮經常一不注意他就會鑽到房間的任何角落或者底下的地方藏起來。
雖然剛滿一歲,但很多簡單重複的多的話語六斤都能聽得懂。一旦聽到林榮要找他的聲音的時候,他就會藏在原地不出聲,等到人找到他的時候才會呵呵大笑。
以六斤到處爬來爬去的性子少不了會磕到碰到,楊之初就讓奶娘隔著一段距離看著他,只要不會受重傷就好。
所幸六斤是個不愛哭的性子,自己走路走不穩摔倒的時候也只是趴在地上傷心一會兒,然後一股腦兒的撅著屁股拱起來蹭蹭蹭的爬遠了。
楊之初進屋順手把藏在桌子下面的六斤提起來拎到榻上,看著六斤胡亂踢著小腿還一副笑嘻嘻的興奮樣才去換衣服。
林榮剛開始很不習慣楊之初這種毫不在意的提起六斤的做法,但是時間久了看他們兩父子都不介意這種相處之道也就適應了。
楊之初換完衣服出來將新買給六斤的玩具——竹響球遞給他,看著他抱著啃來啃去啃不動就覺得好笑。
楊之初不顧他的反對將竹響球拿過來搖了搖,六斤聽到裡面清脆的鈴聲兩隻圓溜溜的杏眼都瞪圓了,不等楊之初還給他就伸出兩隻小胖手奪過來自己嘗試著搖了搖。
在「叮鈴鈴」的背景音中,楊之初和林榮談起暫時跟著百戶夫人他們去西涼府城避難,等戰情平定了再回來的事情。
林榮本來坐在榻上整理著今年剛從京城送來的賬目,聞言便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楊之初看到林榮這種表現就想起來西涼府前的情形,但是這次跟上次不一樣。上次只是不確定的危險,現在是已知確定的危險,所以楊之初堅持要送林榮走。
上次是楊之初對著林榮妥協,這次輪到了林榮對楊之初妥協,林榮知道楊之初的決定不能改變的時候只能點頭同意。
等玩的開心的六斤被抱走之後,夫婦兩人才開始互訴離情。
因為時間緊急,第二天下午的時候林榮便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帶著六斤去和喬夫人會和前往西涼府城。
六斤還抱著楊之初昨晚給他的竹響球,時不時的晃一晃聽到響聲就高興的喊兩聲,得到身邊人的回應更加開心的大叫。
林榮打開馬車的窗帘,抱著還在傻樂的六斤跟楊之初最後道別。為了避免自己狠不下心離開,林榮拿著六斤的小手給楊之初揮了揮便放下了帘子。
楊之初目送林榮他們走了之後,才帶著人回了縣衙,準備部署各種戰備事宜。
西涼和韃子的通商點最近已經變成人跡罕至的荒地,本來人數都不多的中間區更是聽到風聲之後全部人都撤到了城內。
楊之初除了要安置逃到城內的難民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跟喬百戶一起布置白河縣的防線。
由於白河縣防線不易防守,所以楊之初提出在防線後面空曠的地區加挖陷阱。
由於韃子騎兵很多,所以陷阱的規格和難易程度都是按照騎兵來挖的。
除了必要的巡邏人員之外,楊之初將所有的民壯都派出來負責挖陷阱。
楊之初和喬百戶等人忙活了十幾天將事情全部準備好之後,就靜靜地等待即將進入陷阱的韃子。
在哨兵觀察到有韃子往白河縣的地界趕來之後,立刻點燃狼煙,好讓楊之初和喬總兵收到信號。
等喬總兵也點燃狼煙之後,收到信號的哨兵布置完最後的陷阱匆匆趕回城內。
從符瑾的信中,楊之初也知道韃子一向是兵分兩路的作戰方案。一路攻打防守薄弱的地方,一路攻打最讓人措手不及的地方。
很顯然,這次韃子是挑選了白河縣作為這個容易攻打的防線,跟符瑾發了信號之後,楊之初就忙著安撫民眾,然後時不時的到城門上查看情況。
韃子雖然在陷阱的地方人員折損了不少,但是這顯然也激起了他們的鬥志,第一波攻擊來的又猛又很。
喬百戶也不是吃素的,手下的士兵顯然訓練有素且對敵經驗豐富,對於韃子常用的手段都有克制之法。
雖說韃子人數要比他們多了一倍,但是楊之初他們防守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加上民壯和巡檢司的人數跟韃子總數也差不多。
開戰第一天人數傷亡是最大的,但同時也給了來勢洶洶的韃子重創,因此大家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即使全身都被血汗混合起來的液體凍的僵硬也都能看著初升的太陽露出笑容來。
這次韃子似乎也是有備而來,竟然還在攻打的第三天的時候在白河縣這裡增援了人手。這跟楊之初和喬百戶認知中打不過就跑,換一個地方接著打的韃子作戰方式完全不同。
察覺到韃子的異常之後,楊之初主張立刻向其他城池請求增援,喬百戶則反對楊之初的主張。
「楊老弟,你放心,我在白河縣鎮守這麼多年了,從來沒有見這群韃子堅持攻城超過四天。等過幾天他們攻不下城,加上糧草不夠肯定就會撤去,到時候我們乘勝追擊說不定還能再斬掉個他們一個尾巴。」
楊之初知道喬百戶身為武將,不喜歡別人質疑他的領兵能力和對戰場情勢的判斷,如果能以一己之力退敵他就不會選擇增援。
但是作為父母官,楊之初顧慮更多,韃子在第三天非但不退兵反而增兵的異常舉動確實讓楊之初覺得心底不安。
「喬大哥,這次韃子的異常你也察覺到了,我們背後不光是我們自己,還站著白河縣的幾萬百姓,我們不能冒險。」
喬百戶對楊之初的這種說法十分不贊成,就拿出自己以前的戰績告訴楊之初:「楊老弟,你放心。我原來帶著我一百多個兄弟對戰四五百人的韃子都毫不示弱,更何況這三百多個韃子。你放心,我最後肯定打的他們屁滾尿流的退出白河縣。」
不得不說,喬百戶的這些話安慰到了楊之初,本著對他的信任,楊之初將請求增援的事情往後放了放。
現在城門剛封閉三天,縣城裡面的糧食充足,秩序也算井然。加上城內民壯和衙役不停的巡邏,安了不少百姓忐忑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