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向孩子詢求疑問

第六節 向孩子詢求疑問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父母為此感到納悶,認為孩子太「不知好歹」。這是為什麼呢?毫無疑問,父母都非常關心、肯定和愛孩子,但孩子卻總是很反感。問題是,父母有時在不經意間犯了錯誤,引起孩子的誤會和疏遠。

小傑是一年級二班的學生,一天放學后,他對媽媽說:「我很討厭學校的王老師。」

媽媽聽了,沒有批評孩子,而是親切地看著孩子,專註地聽著,並且面露疑惑,鼓勵孩子接著說下去。

小傑說:「老師說郭富城的歌不好聽,不讓我唱。」知道了原因,媽媽接著問題:

「你喜歡聽郭富城的歌,聽了老師的話,你肯定很生氣吧?」

「是的,所以,我不喜歡她。」

「媽媽喜歡的老歌,你也喜歡嗎?」

「一點都不喜歡,非常難聽。」

「那麼,老師為什麼非得喜歡郭富城的歌呢?」

孩子看了看媽媽,低下了頭,不再吭聲了。

家長應該認真傾聽、引導孩子認識到他自己的錯誤,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家長若是發現孩子對老師或別人有抵觸情緒后,不要立刻批評孩子的不對,也不要強迫孩子去向別人道歉、認錯,這樣的結果會適得其反。

這實際上與溝通方式有關。父母把自己想法往往變成控制孩子思想傾向的工具,是我們把孩子拴得太緊了。重要的是,應把孩子當做一個「人」,一個具有思想和獨立意識的人。而不是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在受父母的控制。

父母犯哪些錯誤呢?只是陳述,而不是詢問孩子的感受和意見,這樣的話,孩子會認為自己受到了侵犯。比如,孩子在學校挨了老師批評,放學回到家沉默寡言時,你說:「振作一點,老師的意見並不代表是正確的。」或許你說的很對,但孩子認為自己受到了侵犯,覺得你在居高臨下地可憐他。父母應該創造一個互動的氣氛,然後問孩子:我可以問一下關於你的事情嗎?如果得到孩子肯定的回應后,再從自己觀察的角度提出問題:「我注意你一直沉默,是不是有什麼事情令你不安?可以和我談一談嗎?」

孩子不喜歡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感受作為父母的談資,所以,父母還要營造讓孩子放心的氛圍。是否告訴你,由孩子自己決定。他如果知道你在關心、傾聽並肯定他,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或建議時,就會很樂意與你分享他的孤單和悲傷等情緒。

孩子對你放棄了戒心之後,一定會告訴你困擾他的原因。這時,你可以流露出非常感興趣的神情,讓他知道你很理解他。如果孩子守口如瓶,不滿意表達,你就需要諮詢一下專業人士了。

當你不得不對某種不可接受的行為提出反對時,同樣不要採取批評的方式,要加入個人的感**彩,比如說:當我聽說你做了蠢事後,我對你傷心、失望到了極點。

許多人擔心這種方法會剝奪他們維護道德的權利,事實卻恰恰相反,運用這種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話語,能夠更有效地表達你的價值觀。因為被你的個人情感所感染,你的配偶、孩子或朋友不會覺得受到威脅,只會因你的溝通而感動。

1.請牢記,一個人如果感到自己的情感和言行被另一個人控制時,他就會感到恥辱,從而自覺地啟動防衛機制。

2.父母與孩子溝通就不要有任何其他形式的企圖,且態度友善,而不期待任何回報。這樣,孩子就會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方式接收和表達自己的信息。他可能大笑,他可能沉默如金,他可能暴跳如雷,他給你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節 向孩子詢求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