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 可用之人

0004 可用之人

李綱本是第一人選。

他是進士出身,隸屬文臣,主戰派領袖,靖康時期最著名的人物。

其實歷史上對於李綱,也頗多爭議。

有人認為,李綱是北宋末期的中流砥柱,若不是宋欽宗聽信讒言,在金軍退走之後,便將李綱趕出朝廷,貶往地方,根本不至於有金軍的第二次圍城,乃至後來二聖北狩,北宋覆滅。

也有人認為他雖然在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中,成功的擊退金軍,其實他並無多少軍事才能,這從後來他到河北組織抗金屢戰屢敗就能夠看出。他被貶出朝廷,不單純是因為奸臣的排擠,也與他軍事上的失敗有莫大幹系。

不過正史記載,還是以前者的看法居多。

歷史書的真相,是不是歷史的真相,誰也不清楚。

單以趙桓個人的判斷,李綱還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畢竟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在外圍援軍沒來之前,都是李綱一刀一槍親自指揮的。

而且,趙桓真正看重李綱的,軍事才能倒是其次,而是他一往無前的抗金決心,和發動群眾的組織動員能力。

這是趙桓目前極需要的,不能眾志成城,談何據城死守?

趙桓的前任似乎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在金軍合圍之前,已經下詔將李綱召回。

只是古代沒有飛機高鐵,此時詔書有沒有送達到李綱手中,都是個未知數。

就算他已經接到詔書,飛奔來京,也不可能越過金軍的包圍圈進城。

是以,李綱暫時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趙桓搖搖頭,用墨筆將排位第一的名字劃去。

…………

北宋雖然重文抑武,但由於與外族戰事不斷,實際上還是出產了很多的名將,眾所周知的便有楊家將、狄青等等。

徽宗朝時期,最有名氣實力的,應屬種家軍、姚家軍、折家軍這三大武將世家。

這三大世家,在北宋與西夏的交鋒史上,都曾經留下過輝煌的戰績。

可是靖康元年,金軍第二次圍城之前,三大世家都完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

折家軍折可求。

靖康元年七月,金軍圍攻太原,折可求率兵前去救援,結果在文水被完顏婁室打得大敗,退回府州,從此不敢輕出。到南宋建立后,直接投降了金人。

姚家軍姚平仲,北宋名將姚古養子。

在東京保衛戰中,姚平仲在援軍沒有到齊的情況下,貿然制定夜襲金營的軍事計劃,想要一戰功成。有人說是姚平仲輕敵冒進,也有人說是朝中投降派故意向金人泄露的風聲,反正,結果是夜襲計劃失敗,姚平仲幾乎被殺得全軍覆沒,隻身逃得不知所蹤。

種家軍种師道、种師中兩兄弟,也就是水滸里的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

靖康元年時,一生都在與西夏金國打交道的哥哥种師道,已經年過六旬,十月在汴京城病死。

弟弟种師中,靖康元年五月,在太原被圍時,帶兵馳援。他一口氣攻到了太原附近,卻由於其他援軍行動遲緩,軍糧供應不上,被金軍包圍。种師中孤軍作戰,被金軍圍攻,寧死不降,最後以身殉國。

這三大世家,也被趙桓依次從紙上劃去。

…………

紙上還剩下七個名字。

宗澤、張浚、劉錡、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岳飛。

這七個人,乃是南宋立國的柱石。

特別是后四個人,被後世稱為「中興四將」。(一說四將中的劉光世應改為劉錡)

不過在當時,這四個人的官位都不顯赫,其中最為著名的岳飛,在欽宗朝甚至還沒有正式的官職。

當時職位最高的、威望最大的,是宗澤。就連金軍都很畏憚他,呼他為宗爺爺。

靖康元年六月,宗澤被趙桓封為河北義兵都總管,輔助康王趙構,募兵勤王。

這是趙桓最大的外援,是以趙桓把他排在最前面。畢竟沒有外兵的馳援,僅靠死守,終有城破的那一天。

最重要的是,終級大殺器岳飛,當時也在他的軍中,是他部下劉浩麾下的一名小隊長。

至於怎樣與他聯絡上,趙桓暫時還沒有具體計劃。

宗澤、岳飛都不在城中,另一抗金重臣韓世忠也不在。

此時的韓世忠正在大名府總管趙野麾下,任前軍統制,組織義軍抗金。

趙桓將這三個人的名字圈了起來。

…………

「這四個人要是也不在城中,那可麻煩大了……」

趙桓微微皺眉,瞧著紙上僅剩的四個名字。

其餘四人在靖康元年職位還不高,名聲尚且不顯,所以趙桓也不能確定他們在哪裡。

「來人啦……」

趙桓向門外呼了一聲。

一個年少的小內侍(小太監)應聲推門進來,低著頭站到趙桓面前。

「你去大殿中,將吏部侍郎程大人請過來……」

小內侍低聲應了一聲,退出文德殿,反身將門輕輕帶上。整個過程,都沒敢向趙桓看上一眼。

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吏部侍郎程汝林便站到了趙桓的面前。

「這四個人現居何職,身在哪裡?」

趙桓沒有同他閑話,直接將一張紙遞給他。

這不是原先的那張絹紙,此時趙桓還不想暴露自己決心抗金的本意,便在另外一張紙上單寫了劉光世等四人的名字。

程汝林接過紙,快速的掃了一眼。

官家不顧垂拱殿中滿朝的大臣,商議如何去金營議和的大事,卻向自己問起這幾個職位不高的無關人等,這讓他心中十分疑惑。

疑惑歸疑惑,君權在上,他也不敢貿然開口相問。

好在這幾個人都是在吏部備過案的,作為吏部主管官員檔案工作的程汝林,對他們的履歷還能說得上來。

「張浚,漢州人氏,時年30歲,政和(1118年)進士……,現如今任太常寺主薄職,身在汴京……」

「張俊,鳳翔府人氏,時年41歲,出身軍伍,以軍功入職……,現如今任戶部主事,身在汴京……」

「劉光世,保安軍人氏,時年38歲,鎮海節度使劉延慶次子,以父功蔭補入職……,現如今任侍衛馬軍都虞侯,在禁中當值……」

「劉錡,德順軍人氏,時年29歲,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之子,以父功蔭補入職……,現如今任閣門祗侯,身在汴京……」

程汝林略微想了想,便將幾人的簡況奏了上去。

「居然都在城中,也算是上天不絕人之路……」

趙桓心裡微微鬆了口氣。

「官家,殿中諸臣還在……」

程汝林悄悄瞄了趙桓一眼,見他情緒還算平靜,便鼓起膽量,想提醒他殿中大臣還在等著他議事。

「朕知道了。你去告訴白時中、李邦彥,稍後朕便去垂拱殿……」

趙桓揮了揮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正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宋正道
上一章下一章

0004 可用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