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蘇州會館
映寒木獃獃地透過花窗,看著正堂里的客人。
那客人,頭戴烏紗四方巾身穿白色織錦緞窄袖官燕服,胸前補子上綉著代表四品文官的雲雁,身姿挺拔,劍眉星目,嘴角微揚,鼻峰挺直,卻不是昨夜的「登徒子」又是誰?
映寒瞪大了眼睛,看了又看,內心深處低低的一聲哀嚎,這老天,竟是一點都不肯照拂她。
只是白天的他,身著一身挺括制式官服,整潔肅穆,頭髮紋絲不亂,陽光下顯得俊朗沉穩,皎如玉樹,全然沒有了昨夜的洒脫不羈,倒似換了個人似的,映寒不由得輕輕蹙了蹙眉。
只聽正堂里,吳會長滿面堆笑地在與客人寒暄:「諸葛大人此次前來泉州,不曾遠迎,倒是您先來蘇州會館拜訪,真是折殺我們了。」
「哪裡,倒是叨擾貴府了。」諸葛雲亭謙道。「只是織染局楊廷軒大人知道我要來泉州,說什麼都要我來蘇州會館拜訪,順便給您攜帶書信。我已來了幾日,因公務繁忙,倒是耽擱了。」
說到此,諸葛雲亭抬眼四處打量,目光如炬一般地掃過花窗,映寒心裡一驚,下意識地向屏風后一躲。
今早便聽說,金陵城內有表哥的朋友前來拜訪,卻不知竟然是京城內赫赫有名的大理寺右少卿諸葛雲亭。更想不到,他就是昨夜那伸手相助的「登徒子」。
世人都知道,大理寺作為最高法院,寺卿與六部尚書同列九卿,主管國家大案要案及全寺事務,在他座下,左少卿負責訴訟審判,必得熟知律法,人情練達,政務精進,老成持重,而那右少卿則負責立案偵察,收集證據,還原案情,不僅要精通律法,更要邏輯縝密,見微知著,文武雙全。
邵映寒早就聽表哥提起過這當今大理寺右少卿諸葛雲亭。
說起這大舅父家的二表哥楊廷軒也是家族中年少一輩的佼佼者,自幼是蘇州城內有名的才子學霸,十歲就熟讀四書五經,十二歲中了童生,十八歲就秋闈中舉,二十二歲春闈高中副榜同進士,因為家學的背景,二十三歲通過了織染局的部試,在織染局總部為官,於今已有十年,才是從五品的官員。
可這諸葛雲亭,聽起來比表哥還要年輕個將近十歲,卻已官拜四品。
前年因著一樁朝官的貪污案,查沒了罪臣家裡不少受賄的錦緞,為了量刑,這諸葛雲亭派人請表哥前去協助盤點估價,自此相識。後來表哥每每說起他,都是讚揚之情欽佩之意溢於言表,將他誇成了神仙一般的謙謙君子,說什麼,頭腦清晰,眼光獨到,學富五車,武藝高強,最難得的是,雖然年輕,卻毫無年少得志的輕浮孟浪,倒是不驕不躁,思維縝密,城府極深……
映寒腦中卻閃現出昨夜那個在月色下悠然自得,閑雲野鶴,放浪形骸,目光明亮飛揚的青年……這,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諸葛雲亭?
正沉思間,外面傳來諸葛雲亭低沉清朗的聲音:「早就聽聞蘇州會館園林之美,不輸那蘇州的滄浪亭,不知,我今日叨擾,是否有幸得見?」
吳會長一愣。按道理來說,這京城四品要員要參觀蘇州會館,本是求都求不來的福分和體面。可是,這人第一次登門造訪,就提出如此要求,卻也……有點……
如若是往常,吳會長定然馬上點頭無不應允,可是,現下,那表小姐就住在院子一角的彩月閣里,卻是多有不便。
見吳會長面露難色,映寒心下立刻了明白了吳會長的滿心顧及。但這諸葛雲亭,不說是個得罪不得的京城要員,也是表哥有意結交的同道中人,此番拒絕,怕是要給表哥為難了。
果然見吳會長張嘴邊說:「這,這諸葛大人來的突然,在下,什麼也沒準備……」
諸葛雲亭微微一笑,本不待強人所難,就聽到花窗背後一個聲音朗朗地說:「吳大伯,諸葛大人前來拜訪,怎麼也不著人通傳我一聲?」
吳會長微微一愣的功夫,從花窗隔斷後繞出一個少年。那少年身著淡綠素絹提花長袍,外搭一件灰色雲紗罩衫,大大方方地走出來,向著諸葛雲亭拱手一稽,眉目清朗,唇紅齒白,說道:「楊廷疏給諸葛大人請安。」
吳會長連忙滿臉堆笑的說:「瞧我這老糊塗,忘了引薦,這是我們東家二老爺的三公子楊廷疏。」
諸葛雲亭深深打量了一下這個少年,面上波瀾不驚地回禮:「幸會,原來是楊大人的本家堂弟,約略曾聽楊大人提起過。」
那少年抬頭,一雙清亮的眼睛好奇地看著他,說:「怎麼,哥哥與大人提起過我?」
諸葛雲亭微微一笑,說:「楊大人說起過,家中兄弟甚多,家學很嚴,個個都勤奮努力,但只一個叫楊廷疏的弟弟最是與眾不同。」
映寒一愣,楊廷疏,是二舅父家三表弟的名字,二舅父雖遠在杭州,但這個表弟卻是一直在蘇州祖宅里長大,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埋頭佛經的書獃子,天天嚷著要出家剃度,去寒山寺當和尚去。因與映寒年紀相仿,所以她每次出遠門扮作男裝的時候,都借用這表弟的名號,已是用的熟了。蘇州以外的人,但凡認得楊廷疏的,十有八九其實認識的是她邵映寒。
二表哥說什麼也不會在諸葛雲亭提起這個想要出家為僧的小兄弟,也不知這諸葛大人是客氣,還是已經看出了什麼端倪。
映寒直愣愣地看著諸葛雲亭,卻見他神色如常,溫煦有禮,滿臉客氣,不像是別有所指,因此下也坦然地說:「晚生來得遲了,剛聽說諸葛大人想要參觀會館的園林?不如,晚生帶路吧。」
雲亭如何沒有看到這少年背後的吳會長神色略變,只做沒見,溫暖一笑,說:「那恭敬不如從命。」轉頭又對吳會長說:「我還有一個屬下,名喚鄧飛,過不多時要來這裡與我會合,屆時可否請吳會長給他杯茶喝,請他稍等片刻,我去去便回。」
吳會長兩手相搓,點頭道:「好好。您這邊請。」
雲亭抬步出門,沒忽略那吳會長在身後一把拉住少年。雲亭略一側頭,眼角看見那少年調皮地吐吐舌頭,又寬慰地拍拍那吳會長的手臂。
蘇州會館的園林就在蘇州會館的隔壁,從一進院子的偏門推開掩映的柴扉,一眼就看到滿園蒼鬱。
那少年一邊在前帶路,一邊朗聲地說:「諸葛大人想必知道,這普通人家的宅邸本有三間五架的限制,私家園林,非是朝中要員,本是不讓修的。我二哥在朝為官,清廉守理,不曾逾制,只是這蘇州會館,是個半官方的民間組織。經福建巡撫衙門特別批准,視同五品府衙,所以才集資修的這座花園。大人從京城來,不見得知道這地方權宜之計所開的俗例吧……」
那少年又說:「修這園子,本也是為了蘇州客商方便。他們離家千里,來這泉州生意,也是為了支持朝貢坐派,總得有個落腳談生意的地方,因此才有了這蘇州會館。這園子本也是他們閑暇無事,休息的所在。只是這個季節,海上颱風頻起,不是朝貢貿易的旺季,因此您看泉州城裡大多是水手船主在歇船,蘇州的商人,卻是來的少了。」
只聽身後諸葛雲亭不緊不慢地悠悠問:「那楊小弟為何此時倒在這泉州城裡?」
映寒聽到這個猝不及防的問題,險些腳下一個趔趄,隨即被身後一隻穩定的大手輕輕地扶住了手臂。
映寒連忙撤身一步,笑著說:「大人小心腳下,這石板卻是鬆了。」
諸葛雲亭收回手,覆手而立,脊背挺直,只是微笑地看著她。
映寒也不慌張,調皮地笑著說:「我是前來遊歷的。我大伯每個月都會著人為蘇州會館送點家鄉土產,我因讀書讀的悶得慌,就請纓前來了。」
諸葛雲亭說:「看你年歲,應該已過了鄉試吧。」
映寒吐吐舌頭,說:「我二哥才是家中難得的才子,我不是那塊讀書的料子,只是中了童生,鄉試卻還未參加過。」這倒不是誑語,楊廷疏醉心佛法,於那聖賢書怎麼也讀不通。
諸葛雲亭也不再糾纏,做了個手勢,示意她繼續帶路。
話語間已行至園林深處,清幽的石磚小路到了盡頭,翠竹背後掩映著另一道風景,只見一座壽山石堆砌的假山旁,一條台階通向山頂,另有一條小路穿山而過。映寒帶領雲亭拾階而上,山頂竟有一座精緻的小亭子,亭柱上還題著一副對聯:「雲捲雲舒雲散,風起風落風回」。
映寒調皮地笑著說:「這亭是全園子的最高點,叫做際會亭,取得是風雲際會的意思,卻不小心暗合了大人的名諱。」
雲亭溫柔一笑,那笑意此次是發自內心的,直達眼底,悠悠地發出燦爛的光芒。
映寒微微一愣,似是又在這一瞬看到了昨夜那個在月色下的率性青年。
雲亭抬眼從亭中望去,整個園子的景色盡收眼底。其實園子並不大,但勝在設計精巧,曲徑通幽,花木繁盛,水系縱橫,因此行走其間,路接橋,橋連廊,一步一景,竟是覺得無處不是驚喜。
映寒手指著假山下的穿山而過的小路,說:「從那小路,可去晦明樓,轉過去,那裡是彩月閣,晦明樓前的是夕照池,池裡荷花開得正盛,待會兒,吳大伯必是要在晦明樓里安排薄酒,方便您賞荷。」
雲亭順著她的手指,看到那晦明樓雕窗繁複,但沒有蒙紗,坐在其中,可以悠享四時辰光,體會天地晦明,正是賞荷的好去處。
雲亭遺憾地說道:「我今日還有要務在身,不好繼續耽擱了,那杯酒看來是要改日再來叨擾。」
「不知諸葛大人此次前來,所為何事?要待多少時日?」映寒眨著清澈的大眼睛,似是無意地問。
「大理寺能有什麼事,左不過是為了一樁陳年舊案罷了。」雲亭笑笑:「至於時日嘛,自是什麼時候辦完什麼時候走。」
「什麼陳年舊案,還要勞動的右少卿大人親自走一趟?」映寒這次卻不是有意打聽,是真地好奇。
雲亭低頭,目光從微合的眼眸中看著她,一時沒有回答。
映寒這才發現,這諸葛大人的睫毛濃密,垂目之下,幾乎將那雙晶亮的眼睛都掩蓋住了,彷彿減弱了幾分目光犀利,卻多了幾分深沉幽靜。
映寒被看得發毛,訕訕地囁噥:「不方便說就算了。」
雲亭這才抬眼微笑,看向那滿池荷花,遍地芳草,深深吸了一口氣:「這園子設計當真精絕,不是尋常人家的手筆。單隻這滿池荷花,映天蓮葉,就比得上金陵城外的南湖一隅了。」
映寒也抬眼向園子里看去,臉上露出微笑:「大人謬讚。蘇州園林重意境,輕氣派,自然比不了皇家園林的大氣。這荷花盛開時固然賞心悅目,但最好看的時節,反倒是那留得殘荷聽雨聲的秋初。到那時,如果大人還在泉州,必得來這裡,喝一杯薄酒……哪怕不著一言,於雨中只是靜靜地坐著,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那,也是人生當中難得的愜意……」
雲亭怔了一怔,不由得再度垂首去看這眼前這少年。正是鬱鬱蔥蔥的年紀,為何卻喜歡那殘荷的意境?
雲亭內心深處,不知為何油然升起一絲溫柔的憐惜,不由自主地說:「到那時,如果楊小弟還在,可否也來與我對坐,閑話家常?」
映寒抬眼看他,從他眼底看到真誠坦蕩的溫柔關懷,沒來由的心內一慌,半晌才低頭說:「那,那時,我應該已經回家了……不回去,會被祖父訓斥。」
雲亭一笑,也不說話。一時間,有微風襲來,吹的滿園竹葉花木索索輕響,兩人就這樣比肩站著,一個軒亭疏朗,一個細潤如玉,微風拂過這一對璧人,一陣溫暖的靜默,鑄成了這美好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