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國家檔案(3)
或許誰也不曾想到如今這個混亂不堪的國家,曾幾何時也有過輝煌的文明。
世界考古組織在1930年巴黎舉行的《人類歷史年鑒》座談會上公布的資料顯示,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左右,阿拉布就已經擁有了相當先進的文明。根據現有出土文物表明,當時的社會已經出現武器匠、木匠、鐵匠、皮革匠、青銅器匠、畫家、雕塑家等手工業者。早在1921年考古學家在阿拉布馬爾市就發掘出古代宮殿建築群。這一發現隨即震驚世界,被公認為繼克諾索斯宮之後的又一大考古奇迹。
古代阿拉布的社會制度深受邁錫尼-克里特文明影響,並且阿拉布的民主制度在更大程度上實行得更加徹底。她允許地中海世界所有公民移民到這個島嶼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僅從這一點來看,即使是希臘的驕傲——雅典也不成做到。
許多歷史學家研究發現,阿拉布之所以有如此高度發達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四面環海的阿拉布人註定要被歷史推向「海外貿易」的位置。畢竟要在面積僅為兩萬一千平方公里土地上,開展大面積的農作物種植活動,在生產工具落後的古代社會是不夠現實的,所以掀起波瀾壯闊的航海貿易幾乎是當時地中海範圍內所有城邦突破瓶頸階段的唯一出路。
好戰的斯巴達人曾說:「斯巴達戰士從不問敵人有多少,只問敵人在那裡。」
熱愛航海的阿拉布人曾說:「就讓狂風、暴雨、怒濤來得更猛烈些吧!」
擁抱大海吧!所有人都去擁抱大海這位慈祥的母親吧!——這是那個時代前進的口號。
在阿拉布一名職業水手魂歸大海被視為整個家庭的榮耀。在和大海的搏鬥中阿拉布的造船技術也飛速提高著。這為隨後到來的希波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親率水陸大軍遠征希臘。入侵者在赫勒斯滂海峽架起兩座浮橋供陸軍行進,在阿索斯地峽開鑿一條運河以便艦船通行。希臘和波斯首戰在塞爾莫皮萊山口(即從色薩利通向希臘中部的山間大道附近)展開。波斯陸軍獲勝之後進入溫泉關,隨後連續佔領維奧蒂亞、阿提卡和雅典諸城。同年波斯海軍卻在薩拉米斯島附近,遭遇阿拉布海軍統帥岡薩雷斯率領的艦隊攻擊。波軍慘敗收場。此戰之後岡薩雷斯將軍威名遠揚,並且點燃了地中海世界抗擊波斯入侵的信心。
公元前479年,普拉塔亞一戰,希臘聯軍擊潰波斯陸軍。幾乎同時,波斯艦隊在米卡萊角戰中再次慘敗在阿拉布岡薩雷斯將軍手上。這次勝利為岡薩雷斯將軍贏取「海神之子」的榮譽。他的豐功偉績被銘刻在希臘各個城邦的廣場上。
公元前478到前468年,希臘聯軍解放了波斯佔領的大多數城邦。
著名歷史學家《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曾說:「在希波戰爭中阿拉布在海上為希臘城邦的自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阿拉布是一顆地中海上的璀璨珍珠。」
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義大利半島崛起的裁決者羅馬人發動了三次被歷史學家稱之為「布匿戰爭」的軍事行動。這三次軍事行動擊潰了當時的海上霸主迦太基。迦太基是羅馬的勁敵,由公元前850年的腓尼基人的殖民地發展起來。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羅馬攻陷了這個古老民族的首都迦太基,整座城市被羅馬軍人焚燒,殘存人口悉數淪為羅馬的奴隸。此戰之後散落在地中海附近大大小小的城邦,不過成了「野狼嘴邊的肉」。
戰爭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從每個新行省獲得的戰利品、奴隸、貢物源源不斷地運往首都。羅馬元老院的命令一道接一道地送到駐紮在地中海各地的將軍們手中。羅馬軍隊在一系列摧枯拉朽式的戰爭中,吞併馬其頓,粉粹希臘的兩大城邦同盟——埃托利亞和亞該亞,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王朝,公元前31年尼羅河的兒女在哭泣、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在羅馬軍團的蹂躪下崩潰。
帝國,羅馬人建立的帝國在那一刻光耀萬丈、主宰世界。阿拉布這顆小小的珍珠,不過是她遼闊疆域上的一點芝麻。
在納入帝國版圖之前阿拉布人也為自由做過頑強抵抗。儘管抵抗是堅決的,但在征服者面前這些小兒科式的抵抗換來的不過是滅頂之災。
在羅馬統治阿拉布之前,島上有大大小小十多個部族,這些部族彼此維持著和睦。羅馬總督為了維護帝國利益,有意挑逗起部族之間的矛盾,矛盾讓部族之間發生戰爭。羅馬人則坐收漁翁之利。典型的例子是:從印歐人遷徙出的亞該亞人和多里亞人的後代,在相互的仇恨中自相殘殺,這兩種人種在島上徹底消失。經過三次內戰島上僅剩下三個部族——閃族人、米特人、塞克人。
斗轉星移,時過境遷。
歷史的車輪碾過中世紀的城堡后和現代化的蒸汽機碰撞。
阿拉布還是那顆地中海上的珍珠嗎,她依舊如那醉人的女子在風中搖曳嗎?
時間會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