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535.眾生相(求訂閱,求月票 推薦票,求收藏)
李自成在昏迷了三天之後,終於醒了,但是明眼人很容易就分辨出這是迴光返照。
弩箭不致命,但是弩箭上的毒卻最終要了李自成的命。特別是這兩年李自成因為勢力大增,開始沉迷於享受,身子骨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健壯了。加上在水裡泡了那麼久,抵抗力嚴重下降,多重作用下還是沒有躲過這一劫。
李自成不行了,這對大順朝來說簡直就像天要塌下來一樣。
原本大順朝就是憑藉著李自成的威望和手腕強行捏合在一起的,凝聚力並不高。大順軍中各個軍頭還掌握著很大的權力,李自成的想要調動軍隊也需要那些軍頭們的配合。
鬆散的組織結構註定了一旦失去李自成這個大家共認的領袖,大順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將大家統一起來,分崩離析就在眼前了。
大順政權成立的時間太短,李自成又沒有兒子,法理上沒有一個可以得到大家認可的繼承人。
醒過來的李自成用最後的一點生命力告知身邊的人,由他的侄子李過繼承大順朝的皇位,然後就一命嗚呼了。
從血統上來說,李過是李自成目前最合適的繼承人,只是他的威望沒有李自成高,無法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大順軍分崩離析的局面已經無法避免了。
李自成的中軍大營在李自成死後很快就陷入了混亂,除了最忠心的那一部分決定南下尋找李過,其他的人不是跑到河南就是返回陝西了。至於湖廣,這些人是一刻都不敢留了。
李自成死亡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大順軍的前鋒部隊,這些部隊毫不意外的分崩離析了。
前鋒部隊的骨幹們在確定李自成死亡之後,立馬就逃跑了。失去了這些骨幹們的控制與約束,炮灰部隊茫然的留在了原地,然後在反應過來之後,毫無意外的投降了安國軍。
這些炮灰部隊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意志,唯一的希望就是活下去。安國軍對待他們這些俘虜的態度早就傳遍了炮灰部隊,投降安國軍是最明智的選擇。
魯若麟也非常驚訝於李自成的死亡,因為沒有確切消息,所以他也不敢肯定是不是刑天戰隊做的。但不管如何,李自成的死亡是事實,安國軍沒有不痛打落水狗的道理。
原本處於防守的安國軍全線出擊,幾乎是以摧枯拉朽的態勢不斷攻佔兩江的沿岸城池,收復被大順軍佔領的失地。
李過在得知李自成死亡的消息之後,猶如遭受了晴天霹靂一般,根本沒有成為大順朝新一任皇帝的喜悅。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根本就駕馭不了大順軍的那些驕兵悍將們。這個時候別說繼續和安國軍戰鬥了,能不能活下來並保存住實力都是問題。
李過非常明智的選擇了撤退,並且不是撤回荊州,而是一路北上直奔襄陽。甚至襄陽不是李過撤退的終點,西安才是李過的目標。只有回到陝西,李過才能有一點點的安全感。
隨同李過逃跑的都是大順軍的核心軍隊,至於那些外圍軍隊,無疑都被李過拋棄了。就連花費無數心血打造的戰船和水師,也被李過毫不猶豫的放棄了。
想要在長江上逆水行舟,並逃過安國軍的追殺,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些戰船此時就成了無用之物。
為了不便宜安國軍,李過甚至下令將戰船焚毀,使得長江上的大順水軍營寨火光衝天,令前來攻打的安國軍前鋒部隊惋惜不已。
大順軍的百萬大軍,真正的核心部隊不到二十萬人。隨著這些核心部隊撤退或者分道揚鑣,剩下的外圍軍隊除了一部分做了潰兵,大部分都做了安國軍的俘虜。
原本以為的一場驚天大戰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李自成的意外死亡。
周智義也是在確保安全之後才得知李自成身死的消息,那一刻他的心情是無比的激動。全體刑天戰隊的成員們更是歡呼雀躍,因為他們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戰友們的犧牲不再毫無價值。
當盧千奇一臉亢奮的將剛剛拿到手的斬首行動報告交到魯若麟手裡的時候,他充滿了無窮的驕傲。刑天戰隊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是這場會戰的首功。
因為他們幹掉了李自成,使得安國軍少犧牲了起碼幾千人,更是省下了無以數計的物資。大大縮短了安國軍收復北方失地的時間,可以說居功至偉。
「賜刑天戰隊集體特等功,所有參加斬首行動的隊員賜特等功,犧牲隊員撫恤加倍!」魯若麟看完報告之後毫不猶豫的命令道。
「謝大人!」盧千奇立馬敬禮說道。
「不用謝我,這是他們應得的。我也沒想到過程會這麼簡單,李自成這是命中該絕啊。」魯若麟感嘆道。
「只能說李自成太疏忽大意了,防護更是漏洞百出,否則我們也不會有機會。」盧千奇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命令刑天戰隊執行斬首行動,沒想到還真成了,簡直是意外之喜。
「前車之鑒不可不防。刑天戰隊回來之後讓他們來親衛師進行戰術指導,總結經驗和教訓,不能讓李自成的事情發生在我們安國軍。」魯若麟不能不小心,既然李自成能夠被刺殺,代表著自己也有這個可能。
而且安國軍除了魯若麟,還有其他很多重要人物,也要防著被敵人暗殺,所以趁機加強安全訓練很有必要。
「是。」盧千奇雖然不認為有人能夠刺殺得了魯若麟,但是這樣長臉的事情怎麼會拒絕。
「情報司不能驕傲自滿,天下還未統一,我們的敵人還有很多,繼續加強情報收集,刑天戰隊可以適當擴大規模,總有用得著的時候。」情報司剛剛立了這麼大的功勞,既要敲打,也要給點甜頭。
「末將領命!」這是盧千奇聽到的最好命令。
情報司雖然作用重大,但大家在尊重之中難免會帶著一點輕視。現在情報司斬殺李自成成功,改變了一場事關天下大戰的走勢,讓安國軍上下無不對其刮目相看,並開始重新審視特戰隊的作用。
刑天戰隊已經在口口相傳之中成了飛天遁地、無所不能、戰力無雙的頭號王牌,也成了所有戰士嚮往的目標。
李自成的死亡不僅影響到了湖廣戰局,更是震動了整個華夏大地。
天津戰場的劉宗敏原本就已經陷入了被動,在進攻天津不利的情況下,又被沈世魁和祖大壽的聯合騎兵部隊切斷了後路,正在拚命突圍想要返回京師。
結果李自成身死的噩耗傳來,直接導致劉宗敏的大軍一夜之間分崩離析,突圍變成了潰敗,最終全軍覆沒,連劉宗敏都在逃跑中被擊殺。整個京畿之地已經沒有了任何抵抗安國軍的軍事力量,京師再次回到了朝廷的統治之下。
安國軍重新統一天下不過是個時間問題了,對此所有人幾乎都沒有任何異議。
現在不光原來心向朝廷的地方官府開始向安國軍獻媚,就連原本屬於大順軍地盤的城池也開始爭相倒戈,幾乎不用安國軍出面,這些牆頭草們就把自己洗乾淨送到了安國軍面前。
安國軍現在頭痛的不是進展太慢,而是進展太快甚至來不及進行接收。
李自成身死,大順軍戰敗的消息傳回江南之後,百姓們是歡呼雀躍,高興於天下將再次一統,不再承受戰亂之苦。而大明皇帝朱慈烺和朝中百官則內心充滿了苦澀和惶恐,魯若麟的上位已經不可阻擋了。
這個世界永遠不乏見風使舵之人,朝中開始出現請求冊封魯若麟為王的呼聲。
稱王不是目的,那不過是改朝換代的前奏,那些人不過是希望能夠藉此尋一份擁立之功而已。
仗打到這時,魯若麟繼續留在武昌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將戰事委託給孫富貴之後,魯若麟帶著近衛師順江而下,回到了南京城。
沿途停泊的各城幾乎是以對待皇帝的態度來接待魯若麟,甚至有一些獻媚的人高呼起萬歲,呈現各種祥瑞,苦求魯若麟能夠登基稱帝。
對於此種行為,魯若麟當然不會姑息。
這些人說白了就是投機取巧,妄圖憑藉此舉謀取榮華富貴,魯若麟如何會讓他們如願。
在嚴厲斥責和處罰了這些投機之輩后,後面的接待終於正常了。
回到南京城的時候,不僅安國軍自身的人馬來到碼頭迎接,朝廷百官凡是上得了檯面的官員一個不拉的也出現在碼頭。
不管怎麼說,這次出征魯若麟是打著朝廷的旗號,滅掉的更是攻破京師、逼死先帝的李賊,也算是為先帝報了仇,於情於理皇帝和百官都要展示一下態度。
首輔錢謙益已經沒有了一絲與魯若麟爭鋒的意思,雖然依舊擺出了首輔的架子,但是內心深處其實已經有了投靠魯若麟的想法。
錢謙益原本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眼見朝廷已經不行了,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和子孫後代的前程,再不掉轉船頭,或許等待錢謙益的就是死亡或者家族沉淪。
雖然身為首輔去討好魯若麟確實有些丟臉,但是大勢所趨,錢謙益即使憋屈也不會表現出來。
其他幾個閣老同樣非常憋屈,內閣閣老作為大明僅次於皇帝的顯赫人物,何時需要看一個武將的臉色。武將在閣老們面前只有為奴為婢的份,以文御武可不是隨便說說的,稍有權勢的文官都可以掌控武將的生死前途,更不用說站在文官頂點的閣老們。
張慎言雖然人到了,但是嘴上還不依不饒,完全對不起他慎言的名字。「好大的威風,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迎接皇帝呢。」
「張閣老,還請慎言。安國公剿滅叛賊,與國有功,我等出來迎一迎也是應該的。」馬士英輕聲提醒道。
這場大戰的結果影響到的人太多了,馬士英也在悄然中轉變了自己的立場。
馬士英覺得他還年輕,不應該如此碌碌無為,要是新朝建立,他還想發揮一下餘熱。
高宏圖則要淡定得多。
他年紀大了,不可能在新朝有什麼作為了。但是為子孫後代著想,他還是出現在了迎接魯若麟得隊伍中。
陳新甲此刻非常興奮,滿面紅光,只是為了照顧同僚的情緒,一直緊閉著嘴巴一言不發。
作為魯若麟的鐵杆,陳新甲的威望和權勢也會隨著魯若麟的強大而水漲船高,陳新甲無比慶幸自己早早的投靠了魯若麟,否則哪裡有今天的風光。
在李自成身死,安國軍大敗大順軍的消息傳到南京時,與一眾閣老們門可羅雀不同,陳新甲的府邸是門庭若市,朝中想要拜訪他的大小官員幾乎將門檻都踩扁了。
魯若麟太高端也太低調了,想要討好魯若麟根本找不到門路。作為魯若麟在朝廷中的代言人,陳新甲自然受到了百官們的熱捧。
如果說之前魯若麟統一天下只是最有希望,那麼現在則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了。百官們如果不想失去如今的榮華富貴和權勢,投靠新朝是唯一的選擇。
雖然安國軍對舊朝官員有些偏見,但是此一時彼一時,隨著安國軍地盤的急速擴大,那些地方總要有人來治理吧,這就給了這些朝廷官員們機會。
大不了以後聽話一點、收斂一點,依然有希望在新朝謀個一官半職的,誰讓天下讀書人太少了呢。
一眾閣老中,心情最複雜的就是盧象升了。
按說他與魯若麟的交情是諸位閣老中最好的,甚至嚴格說起來比陳新甲都要深。畢竟陳新甲與魯若麟更多的是因為利益走到一起的,而盧象升和魯若麟是有私人交情在的。
盧象升對於大明朝的忠誠是無可辯駁的,但正是這種忠誠使得他左右為難、心力憔悴。
朱家王朝雖然不行了,但依然是盧象升效忠的君主。自小學習的忠君思想幾乎印刻進了盧象升的靈魂,使得他很難做出背叛大明朝投靠魯若麟的事情。
但是理智又告訴盧象升,魯若麟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對天下百姓是有益的,這種自相矛盾的認知使得盧象升更迷茫了,不知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