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高順追擊淳于瓊(上)
淳于瓊的軍勢其實並不弱,其中將領就包括淳于瓊在內就有六人,其他五人分別是呂威璜,蔣義渠,韓莒子,眭元進和趙叡,這些皆是袁紹麾下部將,其中不乏有淳于瓊的心腹,是追隨他當初從洛陽就一起來投靠袁紹的。
此外還有清河國本地名士崔琰的從弟崔林為淳于瓊做嚮導和謀士,此番軍勢也算是文武雙全了。此外原本淳于瓊只領軍兩萬,而後袁紹不斷給他增兵至五萬,其軍力可要比高順的陷陣軍強了不少,至少在兵力力上,淳于瓊是佔據優勢的。
但時局的轉變卻是對淳于瓊軍大大的不利,如此轉變之下,淳于瓊心生退意,他便召集眾將士來商議對策。
大傢伙的,我覺得在這裡繼續與高順那小子對峙下去已經是沒什麼大用的了,冀州的局勢也好,清河國的局勢也好,我看那些士族都已經不再歡迎咱們了。高順那小子又佔據甘陵城,他依賴著城牆是好吃好喝的啥事沒有,可咱們天天風餐露宿的,這糧草物資都要快斷了。主公袁紹那邊又剛剛經歷大敗,咱們的處境可是十分的危險呀!
淳于瓊把這些話一說,呂威璜等人紛紛附和。
大佬,你想怎麼辦就直接說,咱們都聽大佬的,大佬說咋辦就咋辦。
淳于瓊立即就表明立場,我看咱們還是趕緊撤退算了,主公與河北王之間的博弈也不是咱們這點兵力能夠說的算的,如今大局就這樣了,咱們也扭轉不了什麼局勢。與其到時候大傢伙的落得一個身死異鄉的下場,還不如早早撤退,好歹也能夠為主公保留一點實力。至於這清河國嘛!沒了也就沒了,主公尚且還有渤海、河間、安平三地,麹義那邊又佔據中山,咱們放棄清河,以保留主公實力,也是未嘗不可的嘛!
很顯然,淳于瓊的立場獲得了所有將領的一致認可,沒辦法,能當上將領的就沒有傻子,而且求生意志非常的強,再者有淳于瓊在前面頂著,呂威璜這幫人也不怕,有人挑了大梁,他們跟著混就行。
清河國的局勢已經是一團糟了,大體上所有人都與淳于瓊一樣的想法,儘早撤退,以保留實力,這樣的想法固然是沒有錯的,就連崔林都很認同。
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撤退?如何在不驚動高順的前提下,安穩有序的撤退出清河國?這才是重中之重。
撤兵很容易被追擊,一旦被追上,或者中了埋伏,那便是撤退不成,反而葬送了全軍,淳于瓊的領兵能力雖然不是頂級的,但他絕對不是個蠢貨,他需要商議出來一個穩妥的計劃,最好是能夠瞞過高順的計劃。
但可惜的是就目前而言,淳于瓊還沒有與眾將商議出什麼好辦法,主要也是因為高順每日派出的探馬實在太多,淳于瓊軍的一切動向都在高順的掌握當中。所以淳于瓊想要撤軍,且不讓高順追擊,首先他要解決的就是高順拍出來的探馬。
探馬這兵種可不是那麼容易好對付的,尤其是劉辯軍勢下的探馬,弓馬嫻熟、武藝精通這些都是必然的,且裝備不俗、戰馬矯健,三五成群,也可獨自查探敵情,而最為肯定是這些探馬都是軍中很精銳的將士,隨機應變能力很強。
淳于瓊要想瞞過高順的探馬而撤軍,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不提這事的難度有多大,但是被高順排除的探馬就有上百名,且分部各處查探淳于瓊的軍勢。
淳于瓊這是想著撤退,他難道不知道高順就一直都在想著有怎麼攻破他嗎?
所以現在事情就變得很微妙,淳于瓊想著跑,而高順卻是想著怎麼干他,如此情形之下,淳于瓊還要想著怎麼瞞過高順而撤軍,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遂崔林就發表了意見說了:既然咱們無法完全的躲避高順的探馬,那就只能夠使用依照聲東擊西,以此來轉移高順的注意力,或者說分散、誤導、迷惑高順。
淳于瓊就問了,那具體該怎麼實行呢?
崔林答了就說,將軍你可以假裝撤軍,引高順帶兵來追,到時候你打個埋伏,伏擊高順,介時說不定直接擊潰高順,真到了那個時候,或許將軍都不想撤軍了,順勢再攻下甘陵城,也不是什麼難事啊!
淳于瓊這一聽頓時心生嚮往,他覺得崔林說的很有道理,高順到時候要來追,那就打個伏擊戰,要是高順不來追擊,那就直接有序的撤退。如此定下計策,淳于瓊吩咐眾將聽令行事,於是一番撤軍引誘行動就此展開。
淳于瓊軍有了一些動向,高順那邊立即就得知了,他意識到淳于瓊想跑便立即召來軍中眾將商議。
陷陣軍內都是一幫大老粗,領軍打仗可以,出謀劃策就是個戰五渣,所以高順主要就是想請教軍師沮授。
「軍師,淳于瓊現在想跑,咱們得追擊才行,肯不能讓他就這麼輕鬆的跑了。」高順說道。
「將軍言之有理,但有一點不可不防。」沮授說道。
「哪一點?」高順問道。
「萬一淳于瓊在路上埋伏,該當如何?」沮授反問道。
「這個……」高順眉頭微皺說道:「前有探馬,後有重兵,我豈能夠會中埋伏?」
「萬一呢?」沮授追問。
高順面有一絲不悅,他覺得沮授的問題是有些多此一舉的,於是心裏面就有一絲不滿了。
軍師今日是怎麼回事?總說我會中埋伏是什麼個意思?難道我高某人還比不上那淳于瓊?且不說會不會有埋伏,就算是中了埋伏又當如何?以我陷陣軍的軍威,直接剛過去不就行了?
但這種耿直的話高順是不會直接說出口的,在劉辯麾下混了這麼久,高順也是長了一點點情商,他反問道:「軍師以為該當如何?」
沮授便說道:「我以為凡是伏擊必定會選擇隱蔽的路段,淳于瓊若是真要撤軍,將軍追擊定當果斷,遇到開闊地段自當竭力追擊,不可猶豫。但遇到隱蔽地段,切不可心存僥倖,當謹慎行事。若將軍能做到如此,一戰追擊必然得勝。」
高順聽完點點頭,他明白沮授的意思,有機會了就直接上,攆上了就是一頓干,可若是察覺到了一絲危險,該慫還是要慫的,輕敵大意直接葬送自己,那可不是為將之選。
有了答案的高順便因此展開了行動,當然他的行動自然是跟在淳于瓊之後。
是日,淳于瓊軍開始拔營,整整五萬大軍出動向著渤海郡前進。為了防止高順率軍突擊,淳于瓊防範的很全面,斥候就派遣出了三四百人,整個軍隊前後向都是有將領坐陣,以防面臨突發事件的時候,軍隊首尾調換不會發生問題。
五萬人的軍隊浩浩蕩蕩,再加上物資戰馬等,隊形拉
的很長。淳于瓊位處於隊伍的中間,他不時左右張望一番,就是擔心著高順軍突然殺出來,只不過此刻淳于瓊軍正走在大道上,地勢平坦,且視野開闊,壓根就沒有高順軍的影子,而至於淳于瓊埋下伏兵的地段,離著此處還有著百來里路。
就如同沮授所說的那般,打伏擊必然要選擇一處隱蔽地段,或樹林,或山谷,總之就不能怪是正常的路段,因為必然是要把伏兵給藏起來的。
「看來暫時這裡是安全的,高順那傢伙也不是個無腦的人,他要是在這裡發起追擊,恐怕也沒有什麼勝算。」淳于瓊暗自嘀咕兩句,隨著軍隊前進的時間越長,他就越覺得心安。這一場撤退路程已經是註定的了,至於能夠安全的回到渤海郡,淳于瓊已然信心增加。
只要高順你敢來,我必留下你的性命!
淳于瓊自信之餘,殊不知高順已經在整頓兵馬了,探馬已經來報過淳于瓊軍的動向,再有不到一個時辰,淳于瓊軍便可抵達隱蔽地段,而此處隱蔽地段是最為適合埋下伏兵的。
不過淳于瓊軍撤退的路上所路過的隱蔽地段並不止這一處,只是這一處是最近的,也是最適合的。
高順心裏面有數,他召來校尉鄧茂說道:「你與眭固領萬人去掃蕩那處地方,務必小心!」
「將軍放心,我心裡有數!」鄧茂領命而去。
高順又召來校尉潘鳳說道:「你與丑牛衛領萬人從後面對淳于瓊軍發起攻擊,不求擊潰敵軍,但求拖住敵軍一時半刻!」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將軍放心,此等小事,某必達成!」潘鳳也領命而去。
高順又召來都尉劉崇說道:「淳于瓊軍想要撤退回渤海郡,所過路途又一處木橋,你領兩千人去守住橋,實在受不住就摧毀橋,務必不讓淳于瓊軍安穩過橋。」
「將軍放心,某可身死,也必阻攔敵軍過橋!」劉崇發重誓遂領命而去。
高順見著部署的差不多了,他便親自率領大軍開始出發,一場聲勢浩大的追擊站與埋伏戰就此展開。
平坦的大道上但凡出現一點風吹草動,那必然都是可以輕易發現的,當潘鳳令軍萬人要對淳于瓊大軍發起攻擊的時候,淳于瓊已經早早發現了。
陷陣軍戰力是很強,但重甲步兵的移動速度那是相當慢的,雖然是追擊,但憑著這樣的移動速度,看上去更像是對戰緩擊。
淳于瓊的反應就很快了,他看出來後面來追擊的高順軍人數並不多,所以他讓前軍繼續前進,以不耽誤進程。中軍則原地帶兵,以此壓陣。而後軍直接就向追擊來的高順軍壓了過去,正面對戰,淳于瓊可一點不虛。
高順的陷陣軍是強,淳于瓊的軍隊也不弱,他也不是泥捏的,只是這一番追擊就想讓淳于瓊軍力兵敗,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潘鳳領軍萬人與丑牛衛齊齊向淳于瓊的后軍發起衝鋒,但重甲步兵卻是不適合發起衝鋒,沒跑多少步,人就得在盔甲裡面悶得是滿頭大汗,累的是渾身發虛。為了保證兵卒的戰鬥力,陷陣軍的衝鋒只是緩步向前,兵卒用刀撞擊盾牌發出轟隆的聲響,以此來威懾敵軍。
淳于瓊的后軍兩萬人,由呂威璜和蔣義渠率領,他們面對潘鳳和丑牛衛,未有什麼猶豫,此二人率領兩萬兵馬直接就迎擊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