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歷史的經驗
歷史的經驗
我們習慣執著於歷史的經驗,鑒往而知來,對的東西拿過來,不好的東西扔掉。
鑒者鏡也。
過往的人事猶如一面鏡子,鏡子可正衣冠,觀史,上可正國家天下,下可正言語行舉。
歷史的經驗真像一把鑰匙嗎?能不能輕鬆的打開眼前的門?恐怕未必然。
又有誰願意去探尋這樣一把銹跡斑斑的鑰匙呢,從來是前車倒了千千萬,後車到了亦如然。
究竟是為什麼呢?
老闆的心思有誰懂
漢獻帝發禪冊4次,群臣勸進16次,曹丕推讓,所謂「魏文丕不允」者凡20次。終得漢禪。還自南郊,謂其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曹丕微微一笑,他們那些事,我清楚的很呢。
但是不同的聲音: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竹支紀年》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則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記》
曹丕的情不自禁,說出了多少人的心底事。歷史更迭,似乎是不同的人做著相同的事。
然而太史公有話說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小時候見過的鏡子
我們叫哈哈鏡,很好玩呢。這面鏡子把各樣扭曲的醜態給我們看,「快看哈哈鏡」,不管大人孩子都快樂的笑起來。比較的說,我們多麼喜歡這樣的鏡子,至少我們發現自己還能有各般模樣,奇形怪狀的,往往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