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主攻(15)
()然而,有關這方面的歷史資料卻表明,鄴城的城市建設,在古代,是搞的最好的。原因是這裡曾是好多個朝代的,好多任皇帝所選中的虎踞龍盤之地。這鄴城的興建,早自春秋的齊桓公,史料記載,其修城的公開名義,是為守護周王所居京師,但其實是為了爭霸的需要,因此,當時的城市建設,是以軍事設施為主。東漢末年(公元191年),袁紹占鄴城,開始始營造宮殿,使其從軍事重鎮,開始轉變為兼具一般城市功能的都市。在此之後,鄴城歷經三次大規模修建。第一次是曹魏建都鄴城后。據考證,當時該城內有兩重城牆,以東西道路軸線相分隔為內城和外城,,內城4門,外城7門。其中有名的借城牆加高築成的銅雀、金虎、冰井等三台,兼具有檢閱城外軍馬演習和城防要塞的功用。而其城牆的牢固,考古發掘證實,在鄴北城西城牆,銅雀台南側,位於地表下1.6米至2.5米,現存城牆高處有2.6米,寬約20米,牆體為夯土,夯實的密度大,夯土堅實,特別是發現了城牆表飾以磚,證實了後趙石虎時(公元355年)第二次修建鄴城時,「飾表以磚,百步一……」的情況屬實,而這在當時一般僅以夯土為城牆的情況下,應當是十分牢固,且城牆高度應在5米,寬2米以上的情況。第三次是東魏、北齊時期。公元534年高歡擁立魏孝靜帝遷都鄴城,為安置從洛陽來的移民來四十萬戶,徵集民工七萬六千多人,在緊靠鄴北城的地方,營建鄴南城,使其被告擴建為東西六里(約合2952米)、南北八里六十步(約合3542米),共11門,摺合周長10368米,總佔地面積9.2平方公里的城市。且北齊的高洋還翻修了銅雀、金獸(後趙時為避石虎的諱,金虎台已經改名為金獸台)、冰井三台,分別改名為金鳳、聖應和崇光,其高度至少應在30米以上。而北齊在公元577年被北周所滅后,鄴城做為都城,被納入北周版圖,並沒有在戰爭中被毀壞的記錄,因此,這鄴城先後做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其城防工事,應該是一流的。由此看來,鄴城易攻難守之說,是難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