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第475章

9月20日下午,默哈訥迪河因為雨季而水量充沛,共和軍的三個團隊直接乘坐運輸艦在布巴內斯瓦爾城附近上了岸。

1個半小時之後,布巴內斯瓦爾城被共和軍攻下,4千駐守該城的英軍,在被殲滅了三分之一后投降了。

1日之後消息就傳到了巴拉索爾城下的喬治·懿律耳中,後勤通道被切斷,讓這隻英國軍人及印度土兵組成的大軍頓時慌亂了起來。

特別是剛剛運抵布巴內斯瓦爾城一批彈藥落入了共和軍的手中,基本已經消除了喬治·懿律想要用短時間內攻下巴拉索爾城的計劃。

這隻印度土兵佔據了九成的英印軍隊,打打低烈度的殖民地戰爭還能保證基本的戰鬥力。

但是從帕德洛克到巴拉索爾的的血腥戰爭,卻早就讓這些印度土兵們失去了勇氣。

這些被英軍軍官用棍棒和皮鞭建立的殖民地部隊,在彈藥、糧食都欠缺的狀況下,終於開始逃亡了。

9月23日,喬治·懿律決定向西面的達爾傑爾撤退,撤退時英軍丟下了所有的大炮。在巴德拉克以北35公里處,11萬英軍被羅澤南率領的7千人牢牢擋住了。

在一日之中,發動了十多次進攻的英軍,也沒有撕開羅澤南的防線。

第二天趙南澤率領了1萬9千人追上了英軍的後衛,彈盡糧絕的印度土兵頓時四散而去。喬治·懿律和1萬7千英國士兵,卻不敢同土兵一樣逃亡,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結下的仇怨已經太多,一旦分散逃亡,只會被那些印度農民伏擊。

9月26日,被包圍於阿南北部一座小山上的喬治·懿律,帶著剩下的9千人向趙南澤投降了。

一天之後,在加爾各答以北的貝蘭布爾,5萬7千共和軍在中將林鳳楠的帶領下,同20萬英印、尼泊爾聯軍展開了決戰。

共和軍大勝,此戰中:共和軍傷亡不到7百人,聯軍傷亡超過4萬4千人,被俘者7萬餘人,僅僅不到3萬人回到了巴特那。

尼泊爾軍在戰爭中傷亡最為慘重,這支部隊在法國軍事顧問的訓練下,不管是戰鬥力還是紀律都大大上升了。

也因此在共和軍的排炮轟擊下,軍隊幾乎被消滅了大半。逃亡回來的殘軍不到1千人,拉納·忠格·潘德戰死,這個消息傳回了尼泊爾王國之後,比姆·森·塔帕重新執掌了王國大政。

這位首相重新控制了大局之後,便向共和軍派去了使者,卑詞厚禮希望能夠言和。

林鳳楠要求尼泊爾返還此前從錫金割去的大批土地,並派出僕從軍協助共和軍作戰。

比哈爾邦的王公們迅速認清了面前的現實,如果繼續和共和軍對抗下去,那麼一直對比哈爾邦土地虎視眈眈的尼泊爾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這些王公們設宴邀請了巴特那的英國長官和英軍高級軍官,在宴會上突然發難,逮捕了這些英國人。隨後接受這些土邦王公命令的土兵,控制了整座城市,並迫使這座城市內的數百英軍放下了武器。

10月2日,比哈爾邦的王公們把邦內的2800餘英國人交給了共和軍,並表示願意向共和國繳納貢金,及提供士兵作戰。

10月17日,林鳳楠同尼泊爾王國的首相比姆·森·塔帕簽訂了拉傑沙希條約,尼泊爾王國成為了共和國的保護國。

而共和國接收了英國在比哈爾邦的一切權利,林鳳楠派出了一隻500人的部隊,接收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並在那裡組建軍隊向印度西北各邦進行攻略。

而林鳳楠帶著比哈爾邦、尼泊爾派出的輔助軍隊共9萬4千人,於10月27日抵達了加爾各答的外圍防線。

而就在三天前,加爾各答西南方最大的霍爾迪亞港終於被趙南澤攻下,被共和國陸海軍圍困的英國艦隊被迫向林光南投降,英國印度艦隊三分之一的力量被消滅了。

11月29日,共和軍把恆河三角洲地區的英軍壓縮到了加爾各答城內。英國失去了對印度東北各邦的統治權力,在軍事上英國在印度失去了進攻能力,開始陷入了防禦階段。

1837年2月,被圍近4個月的加爾各答城,爆發了大規模的疫病,大批的軍民死去,印度總督愛德華·勞終於向共和軍統帥林光南投降,交出了加爾各答城。

在這一年之中,烏長風攻佔了浩罕國,佔據了整個費爾干納盆地,浩罕、安集延、馬爾吉蘭、納曼干全部落入了共和軍之手。

柯爾克孜族在共和軍的支持下,在天山山脈東北,哈薩克草原南部,以比什凱克為中心,建立了共和國的附庸國車師。

浩罕汗國的君主穆罕默德·阿里汗帶著殘兵逃入了塔什干城,共和軍對於浩罕人的反抗,進行了無差別的鎮壓,200餘萬人口的浩罕國,到1837年2月,大約已經降低到了和希瓦汗國差不多的人口。

比起殘暴的俄國軍隊,一心只想報仇的的共和軍更像是一部高效的殺人機器。俄國人追求的是土地和財富,而這群中國人似乎只想讓他們滅絕。

浩罕國那些曾經對認為共和國不過是一群軟弱的綿羊的領主們,終於在共和國的屠刀下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處境。

當共和軍屠光了第11座城市的居民之後,他們終於記起了當年壓迫的他們喘不過氣來的,在天山北麓強大無比的準噶爾汗國是怎麼滅亡的了。

從興都庫什山到天山,從安集延到納曼干,各個地區的小領主跑來向共和軍宣誓效忠,帶來了糧食和貴重的金銀飾品。

悔恨不已的穆罕默德·阿里汗,數次派人向共和軍求饒,但是都被烏長風拒絕了。他派人告訴這位大汗,就算他逃到天邊,共和國也一定會把他緝捕歸案,用他的頭顱祭奠回亂中死亡的共和國公民。

共和國吞併了浩罕之後,就同北面的希瓦汗國,西面的布哈拉汗國相鄰了。

希瓦汗國剛剛處於一個強盛期,上一代君主穆罕默德·拉希姆·巴哈杜爾汗實現了國內的政治統一,使得這個只有80萬人口的小國成為了中亞一隻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過1825年登基的阿拉·庫里·巴哈杜爾汗,並不如前代君主這麼雄才偉略,不過他也擊敗了幾次俄國的入侵。

並和強大的布哈拉汗國爭奪謀夫城,並不處於下風。當共和軍佔據了浩罕之後,被俄國和布哈拉汗國兩面壓迫的希瓦汗國,首先向共和國派出了使者,希望能同共和國結盟。

建立於河中地區的布哈拉汗國,是中亞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18世紀初,浩罕就是趁著布哈拉汗國衰落的時機分裂出去的。

布哈拉汗國的曼吉特首領馬桑·沙·穆拉德通過迎娶前代汗王的女兒,奪取了布哈拉汗國的政權,建立了曼吉特王朝。

經過了百多年的改革及興修水利,改組軍制。到了納斯爾·阿拉赫·巴哈杜爾接任埃米爾稱號時,布哈拉汗國已經重新強盛了起來。

這位這位1827年登基的埃米爾,是一位有著一定才能的野心勃勃之輩。從登基開始,他就不停的加強軍隊建設,試圖把浩罕、希瓦兩國納入布哈拉汗國,重現古代布哈拉汗國的輝煌。

布哈拉汗國人口的人數同浩罕差不多,但是同浩罕不同,布哈拉汗國以棉紡織業同絲紡織業作為國家的經濟命脈,他的糧食並不能自給。

布哈拉汗國挑起對鄰近國家的戰爭,無疑是斷絕了自己的商路,不過在他西面波斯、南面的阿富汗都處在衰落期,因此通過向這些地區出售棉布、絲綢,依然能保持布哈拉的經濟平穩發展。

一直積極對浩罕進行軍事壓迫的納斯爾·阿拉赫·巴哈杜爾,在穆罕默德·阿里汗逃入塔什干之後,就改變了立場。試圖以幫助這位浩罕君主復國的名義,插手浩罕同共和國之間的戰爭。

穆罕默德·阿里汗自然求之不得,並同布哈拉君主簽署了協議,承認了布哈拉的保護國地位。

但是這份協議,招致了同布哈拉相鄰的領主們不滿。共和軍到現在為止,雖然殺戮過甚,但是對於投效者並不干涉統治領民的權力,和奪取他們名下的土地財富。

而布哈拉的君主,已經借著援助浩罕的名義,驅逐了布哈拉邊境上的領主們,把這些土地分給了自己的臣下。

面對布哈拉君主的不知死活,烏長風自然很樂意在中亞找一個盟友,他同意了同希瓦汗國結盟,並準備向布哈拉汗國用兵。

同布哈拉相鄰的浩罕領主,紛紛歸降了共和軍。浩罕南面的阿富汗王國,現在正形成一個統一的王朝。

原本分裂為赫拉特、坎大哈、喀布爾、白沙瓦和克什米爾五個主要的封建土邦,四分五裂的阿富汗王國。

在巴拉克宰部落的首領,多斯特·穆罕默德經過10年的努力下,終於成為了一個統一的王國,他得到了阿富汗埃米爾的稱號,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

巴達克山東面的博羅爾都部落,一向同中國關係良好,共和國更替了清王朝後,也始終沒有放棄進貢。

多斯特·穆罕默德任命了博羅爾都部落的一名首領作為自己的使者,向烏長風表示阿富汗王國依然願意保持同中國的宗藩關係,並無意冒犯共和國在中亞的行動。

烏長風大大的讚賞了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表現,並把浩罕國同阿富汗王國之間的爭議領土交給了阿富汗。

多斯特·穆罕默德隨即派出了一隻1500人的軍隊,交給烏長風,願意協助共和軍的作戰。

安頓好了後方之後,烏長風終於可以沒有顧忌的對布哈拉汗國用兵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革命179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革命1792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5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