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帶著一點嬰兒肥的臉龐看上去讓她有些豐滿,亞歷山德琳娜·維多利亞公主並不算是一個美女,但是她身上洋溢著的青春氣息和那雙靈活有神的眼睛,令她看起來非常的親切。
肯林根勛爵掃視了一眼公主之後,發覺和兩年前相比,維多利亞公主顯然更為成熟了一些,已經不再是那個依偎在母親身旁害羞的少女了。
這個認知,頓時讓他放心了些。不管是英王威廉四世還是英國的上層人士,都對維多利亞公主母親肯特公爵夫人深懷警惕,這位夫人對於權勢的熱衷讓人不寒而慄。
自從生下維多利亞公主之後,這位夫人立刻意識到,她的維多利亞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英國女王。為了保證她對於女兒的影響力,她同自己的主計長也就是情人約翰.康羅伊爵士,設計了一套「肯辛頓系統」。
這套系統的唯一目的,就是隔絕維多利亞公主同其他兒童交往,並盡量不讓她同肯特公爵的親友見面,讓維多利亞公主只能依賴母親和約翰.康羅伊爵士。
甚至於,還有傳聞說,這位公爵夫人直到今日還要求,維多利亞公主和她睡在同一間卧室,把她當成了不諳人事的小女孩。
威廉四世自從患病之後,為了不讓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李.華特皇儲、維多利亞公主,接任王位之後被路易.查理或是肯特公爵夫人攝政,就積極推動修改1830年的攝政法令,終於再去年得到了的通過。只要接任英國王位的繼承人,年滿十八歲就可以親政。
「維多利亞公主,您的伯父病的很重,他希望你能立即動身去英國看望他的最後一面。」肯林根勛爵向維多利亞點頭致意后,就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哦,上帝,希望他能憐憫可憐的伯父。」聽到噩耗后,維多利亞立即雙手握在胸前祈禱了起來。
對於維多利亞公主的舉止,肯林根勛爵覺得落落大方又很合乎禮儀,如果英國不是處在這個最糟糕的時刻的話,也許她會成為一個時代的開端吧。
肯林根勛爵正在遐想時,維多利亞祈禱完畢后詢問道:「那麼艾米莉亞姑祖母和李.華特表叔,也會和我們一起去看望伯父嗎?」
肯林根勛爵搖了搖頭說道:「我只是奉命來迎接公主殿下您前往英國,至於其他事情我並不清楚。」
聽到肯林根勛爵證實了約翰.康羅伊爵士帶回來的消息,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奧波德一世都感到鬆了一口氣。
肯特公爵夫人想著,應當如何讓登上英國王位的維多利亞,主動邀請自己成為英國攝政太后,最不濟也要讓康羅伊成為替維多利亞發聲的親信大臣,藉此介入英國的朝政。
而利奧波德一世則想著,應該加快推進維多利亞同侄子阿爾伯特之間的婚事,讓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獲得對英國更大的影響力,從而保證比利時王國的安全。
在肯林根勛爵的催促下,維多利亞公主和母親肯特公爵夫人幾乎立刻就從布魯塞爾啟程了,一行人從安特衛普出發,在5月24日抵達了倫敦。
6月20日威廉四世去世,坎特伯雷主教及肯林根勛爵在凌晨六點叫醒了她,宣布她成為了英國女王。
威廉四世的稱號是英國及漢諾威君主,但是根據薩利克繼承法,女性不能繼承漢諾威的王位,因此維多利亞同叔父坎伯蘭公爵分享了威廉四世的頭銜,英國及漢諾威不再效忠於同一個君主了。
對於這樣的結局,坎伯蘭公爵並不滿意,他認為不應該讓一位女孩接任英國的王位。但是他與自己的妹妹索非亞公主亂倫的傳聞,早就讓他在英國人民心中聲名狼藉,即便是有些反對維多利亞繼承英國王位的聲音,那也並不是他的支持者。
6月22日亞歷山德琳娜·維多利亞公主接任了聯合王國的王位,3天後這個消息傳遍了歐洲。
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雖然派人向維多利亞表示了祝賀,但是對於這位年輕女孩執掌的英國是否還會繼續這場戰爭,十分的不看好。
他開始積極的準備,謀求一個體面的和平,好讓俄國從這場看不到盡頭的巴爾幹戰爭中脫身,把精力用在對付東方那個快要佔領了俄國整個東方領土的共和國身上去。
普魯士、奧地利兩國在塔列朗終於因為身體狀況而不得不退休之後,就開始進入了梅特涅的時代。
以「正統主義「和「大國均勢「為旗幟的梅特涅體系,試圖在法國和英國、俄國之間的左右逢源,保證兩國在歐洲事務上的發言權。
但是和塔列朗時代的外交政策不同,新上任的法國外交官們,對於普、奧兩國的大多數提議都採取了否決姿態。
而在路易查理的控制下,西班牙分裂成了兩個共和國、一個王國,義大利雖然建立了統一的聯邦,但是八個邦之間並無多大的向心力。
免去了後顧之憂的法國,自然對於東面的普、奧聯盟並不怎麼在意了。但是在普奧兩國的君主看來,這無疑是在赤裸裸的藐視他們。
1835年弗朗茨二世駕崩,42歲的斐迪南成為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斐迪南一世是弗朗茨二世之子,但是哈布斯堡家族近親聯姻的惡果在他身上表露無疑,他的智力很低,外表上頭部過大,四肢過短。
奧地利帝國的權力掌握在梅特涅,及王后瑪麗婭·安娜和其妯娌蘇菲手中。
梅特涅認為帝國缺乏一個富裕、保守的中產階級,帝國人口大部份都是貧窮而無知的農民,這就使得帝國失去了社會穩定的基礎。
而且帝國境內除了日耳曼人之外,還有有馬札兒人、捷克人、羅馬尼亞人及波蘭人等等,但是以上那個民族都沒有超過帝國人口的半數,這就導致了帝國沒有一個堅實的主體民族和統一的文化價值觀。
對於路易.查理鼓吹的民族獨立及民族自決原則,還有民主政治思想,讓他覺得法國才是奧地利最大的敵人。
但是梅特涅同樣也很清楚,法國挑起同奧地利的戰爭,和奧地利首先挑起對法國的戰爭,對於奧地利人民來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自從路易.查理接任法蘭西皇帝之後,一直埋頭於國內民生建設,並消除了拿破崙時代各種專制的政策。
這種休養生息的政策,讓路易.查理迅速獲得了法國人民的擁護。在法國人眼中,路易.查理皇帝和拿破崙皇帝相比,就是缺乏了一些榮譽感,此外近乎於一位完美的君主。
而法國王太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在回到歐洲之後,也曾經代表法國2次訪問了維也納,以修復拿破崙時代兩國之間被破壞的關係。
這位曾經活在傳奇中的法國王后,意外的獲得了維也納人的支持,而第二次訪問時,她所攜帶來的李.華特皇儲及安娜公主都獲得了奧地利人的歡迎。
在這種狀況下,想要煽動奧地利人參與英、俄同法、土、意的戰爭,無疑將會使得他自己陷入一個尷尬的處境。
而在普魯士,腓特烈·威廉三世雖然迫於對抗法國的戰爭中落入了下風,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但是當路易.查理一改拿破崙時代咄咄逼人的軍事政策之後,這位普魯士國王迅速又退回了保守主義的立場。
他沒有實現給普魯士一部憲法的諾言,還強烈制止國內進步人士組織的立憲運動,並出兵協助北德意志各邦國的反封建革命,這使得普魯士的國勢開始慢慢停止了上升勢頭。
因為路易.查理鼓吹的各種自由政策,讓普魯士的國民以此來攻擊自己,這讓腓特烈·威廉三世對這位法蘭西皇帝的厭惡超過了拿破崙。
當巴爾幹戰爭開始后,腓特烈·威廉三世就極力主張,普魯士應該同俄羅斯站在一起,以回報當初亞歷山大一世庇護普魯士王室的恩惠。
但是國王的主張沒有獲得大臣和將軍們的支持,而作為同盟的奧地利又一直曖昧不明,這讓腓特烈·威廉三世非常的惱火。
英國、俄國在東方殖民行動的連續失利,導致巴爾幹戰爭也難以維持下去的消息,被兩國政府嚴密的封鎖了起來。
歐洲各國看到的,是英、俄聯軍佔據了土耳其大片的領土,而法土等國的聯軍在苦苦支撐防線而已。
對於法國艦隊取得黑海上的控制權一事,歐洲各國家並沒有感到在意。在他們看來,決定歐洲權力歸屬的,始終還是要靠陸軍,而不是在海上飄蕩的艦隊。
巴爾幹半島上的戰爭,讓那些原本極力反對同法國作戰的普奧將領們,逐漸轉換了立場。
他們認為,隨著拿破崙的下台,法國軍隊不再是一隻令人畏懼的武裝力量了,雖然在巴爾幹戰爭中俄軍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法國的遠征軍,但是法國除了艦隊的表現讓人一亮之外,在陸地戰上簡直泛善可陳。
法國陸軍不僅連一次讓人值得讚歎的勝利都沒有,還有許多次明明可以全殲俄軍的機會,都莫名其妙的錯過了。
這些將領認為,因為路易.查理對法軍中拿破崙派勢力的清洗,導致了法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