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番外—後續2
韓悅長公主一介女流,歸國不足三月,卻能說服韓氏王朝上下,以她為尊,她到底是耍了什麼手段,還是說,有什麼依仗。
吳王為應州府安危,急急離開谷原,卻不知這短短時日,在谷原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
李文之在他提起阿弟時,突然說起此女,難道軍中流言,並非虛妄?
「阿弟后宅只有一女,早年也不著急終身大事,此次若是與韓氏王朝長公主兩情相悅,難道本王還能阻攔,他不會為了一女子,枉顧我們兄弟情分。我從未懷疑阿弟對本王的王位有奢望,若他真有此野心,早就自立門戶,何必處處成全我。」
趙均對趙子璋功業的幫助,又怎是一兩句功勞可以描述的。
吳王對雲台之事有疑惑,但卻不認為趙均會背叛他。
他與趙均的關係,可不是東明缺與李氏王朝先皇的關係,更不會因為東明缺死之前的一句話,就隨意懷疑趙均。
「可是,之前業火世家之間有流言,說趙均大將軍並不是您的族弟,而是業火世家賀州吳氏的嫡長子——吳鏡塵。」
趙均大將軍早年被拐,也曾落入泥沼,與賀州吳氏庶女相戀,甚至還有了孩兒,若是趙均將軍還是本尊,為何對那個孩子不聞不問,這不像他平日里重情重義的性情。
趙均將軍甚至對那吳氏女子不聞不問,難道不是側面證明他身份有疑?
吳王心中有些煩悶,他本就是因雲台之事,百思不得解,這才想要問計李文之,看看有什麼新穎見解,沒想到他一心糾纏趙均忠心。
似乎不將趙均說成背生反骨,便不罷休。
難道在他不知道的時候,阿弟曾得罪過李先生嗎?
「李先生慎言,我知先生光明磊落,自然不懷疑先生是為了順著本王的懷疑,故意構陷,以達到讓本王滿意的目的。可是旁人卻會多做揣度,這對先生的名聲不好。
那個孩兒年紀有疑,而且賀州吳氏又不知道我弟弟便是清遠軍大將軍,我阿弟離開賀州時日長久,世家做派、怎會將自家女郎一直留在家中。」
趙子璋這話說的隱晦,實際上該說的都說了。
那女子雖是趙均的青梅竹馬,可是卻也曾嫁作他人婦,賀州吳氏妄圖一手遮天,可是趙均是何許人也,哪裡是他們想要怎麼愚弄就怎麼愚弄的。
賀州吳氏想要用一個二嫁之婦,做趙均大將軍的原配正妻,也要看應州府是他們能遮瞞的嗎!
與其擔憂趙均身份有疑,還不如擔心趙均一時被美人所惑,放棄兄長,放棄清遠軍,遠走中原。
在吳王眼中,韓悅長公主可比曾經的青梅竹馬,更讓人憂心。
尤其是此時,韓悅長公主想要用單于台,換取韓氏王朝正統存續和西北的封地。
更讓人憂心的是,她的身後還有巾幗書院的支持。
九大秘境封印神祗的秘密,隨著韓悅長公主歸國,已經大白於天下。
新朝初建,正是用人之際,如何能任由巾幗書院一一推翻秘境,讓霧珠成為絕跡。
若說韓悅長公主帶領韓氏王朝主動避讓,是吳王所樂見的,那麼,她一力完成蒼天舊旨,想要解除封印,還神祗自由,卻是與吳王利益相悖的。
「其實,若是韓悅長公主與趙均大將軍真的彼此愛慕,也不失為一場好事。新朝建立后,遍地功臣,陛下年富力強,自然能壓制,可萬一山陵崩,幼主可能堪當重任?」
打天下時,自然是身邊的良才美玉越多越好,可是守天下時,卻不是那麼回事了。
李氏王朝的社稷是如何易主的,前車之鑒啊。
這其中,趙均大將軍,可不僅僅是一句『功高震主』能說盡的,趙均大將軍在新朝,只能讓應州府出現兩個權利中心。
既然如此,何不借著韓悅長公主美人之功,讓趙均將軍直接退出中樞,也免了以後兄弟相殘、叔侄相爭的慘劇。
一人得天下,一人得美人,想必都是滿意的。
「李先生慎言,本王還未論功行賞,李先生便在這裡憂思功高蓋主,難道李先生願意遠離塵世,逍遙度日?此事休要再提,待阿弟歸來,本王要大宴群臣。」
大宴群臣之日,自然也是大封功臣之時。
李文之既然選擇輔助吳王,便是存了功業之心,今日本是天大的喜事,為何在李文之口中,便成了禍患。
吳王能得天下,趙均大將軍出力良多,若僅僅是因為這種原因,就算計他遠走西北,不說吳王對清遠軍無法交代,他自己心中有如何過意的去。
李文之戰戰兢兢辭了吳王,出門突然變了臉色。
剛才諸多揣度,哪裡是與趙均將軍不睦,只是借著最顯眼的,試探主公心思。
趙均將軍於清遠軍,如同夜間燭火,最是顯眼不過,但願他今日之言,能讓趙均將軍得一善果,也算是還了昔日將軍為他好言的恩德。
剛剛提起封賞,哪怕是李文之的涵養,都忍不住心神動搖。
李家家道中落,能有今日之大富貴,本是李文之遠遠不敢思考的,可是真的走到今日,方覺曾經的閑適,也是一種難求之幸福。
現在天下初定,正是百倍報償功臣的時候,吳王的確有酬功的心思,可是提防之心更甚。
吳王的幾個孩兒年紀尚幼,又不曾在天下草創中建立功勛,建國以後,是非重重。
能在亂世脫穎而出,尋得明主,是功臣們的運道好,可這份好運氣隨著吳王成為一國之君,生死榮辱都繫於一人之身,變得福禍難料。
吳王,不是個能善待功臣之輩。
若論心慈手軟的上位者,應州府上下,也只能找出趙均大將軍一人。
也就難怪他身邊圍繞了無數追隨者,在天下紛爭中,這種追隨是沒有害的,可是在天下初定后,趙均大將軍便成了最大的隱患。
今日李文之故意以功高蓋主試探吳王,得到的結果令人心驚。
李文之忍不住回頭仰望,那高高的穹頂不在是最富貴的權利集中處,而像是張開大嘴的怪獸,等待著獵物的自投羅網。
能得這榮華富貴,皆是昔日同僚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未來若想全身而退,少不得學學漢朝張良啊。
新朝最大的危機,來自四方不臣,臣子最大的危機,來自御座多疑。
今朝同殿為臣,又有幾人能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