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六高僧

隋朝六高僧

一、闍那崛多

闍那崛多,屬於印度佛教傳播至中國,特定的佛教發展過程之一,譯經階段的外籍僧人。他本是印度犍陀羅國人,在北周時期跟隨師傅一起到中國宏揚佛法,在那個時期將佛教經典翻譯成漢文,是傳播佛學最基本的途徑。闍那崛多也不例外,到了長安以後,他們一眾僧人在草堂寺一邊傳播佛學,一邊翻譯經文。但是,北周武帝為了擴充軍備,打壓當時富有的僧眾集團,便下令所有僧人還俗耕種,大肆破壞寺廟,闍那崛多不得已便離開了長安。

後來,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代周立國以後,不但廢止了北周時期的禁佛政策,更是大力弘揚佛法。於是,又派人將闍那崛多請回了中國,住在隋朝的皇家寺院,長安大興善寺。當時的大興善寺,本來就是帝都最大的佛經翻譯場地,精通佛法的闍那崛多的到來,更是為譯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他再次來到長安一直到他去世的近20年間,共組織翻譯經書192卷之多,成為了隋朝佛教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得不銘記的一位大德高僧。

二、達摩笈多

達摩笈多,同樣是隋朝著名的譯經師之一,同時他還是隋朝名頭響噹噹的「開皇三大士」之一,作為到中國傳播佛學的南印度羅啰國人,他同樣是跋山涉水、歷經艱難險阻,才於公元590年形單影隻地到達長安。

笈多大師,達到長安之後,同樣是住在皇家寺院,大興善寺當中。開始的時候,他只是輔助闍那崛多進行經文翻譯工作,同時根據自己所學向中國的僧人講解佛學義理。後來,隋煬帝楊廣單獨為他,在洛陽的上林苑建造了一座經書翻譯館,直到他去世,經書翻譯工作和佛學傳播工作,始終在堅持,不但學佛的僧人對他推崇有加,周圍的百姓更是對其尊重異常。幾十年間,筆耕不輟、日以繼夜,在他的帶領下,共翻譯經書達到9部46卷。

三、彥琮

彥琮,是我國本土人士,作為中國佛教歷史上的,佛經翻譯主事中國第一人,他一生著述頗豐。彥琮自幼出家,聰敏好學,精通梵文,最開始跟隨達摩笈多進行佛經翻譯。在此過程中,他將笈多從印度東來中國,一路的所見所聞、坎坷經歷記錄成冊,寫成了《大隋西國傳》一書。

後來,彥琮自己任佛經翻譯主事之後,為了更好的弘揚佛學,將自己多年經文翻譯過程中得出的實踐經驗,加以總結,制定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十條八備」經書翻譯理論。自此以後,佛經翻譯有了較為統一的翻譯制式,終其一生,彥琮共主持翻譯經文達萬卷,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讚譽為「翻經大德」。

四、慧遠

慧遠,作為隋代中國本土高僧,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佛門的「僧中之龍」。他不但精通佛典,更是膽色過人,在北周武帝下令僧中還俗、大肆破壞佛法的過程中,不惜性命,挺身而出,據理力爭,雖然最後還是沒有能夠挽回廢佛的趨勢,但他不畏死亡護法的表現,贏得當世和後世無數人的尊重。

當然,作為齊隋泰斗,慧遠大師在佛經翻譯上的貢獻及佛門學說上的貢獻,也是極其重大的。在廢佛令廢止后,他先是到少林寺任主持,傳播佛學,隋朝開國后,又住於大興善寺,註疏佛經。在七十年的時間裡,一共刊定譯經一百多卷,並開壇講筵,以自己獨特的佛學見解,提出真性緣起的思想學說,成為了地論宗的代表人物,並為後世佛教八大宗之一的華嚴宗,開啟了學說啟蒙。

五、智顗

智顗大師,作為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對於佛門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要知道,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的幾百年間,雖然佛教發展蓬勃,但同時也是斑駁不堪,各種理義學說層出不窮,沒有統一。而智顗大師,則以大乘佛教經典《法華經》為中心,通過總結整理佛教在中國發展的幾百年間,所有的思想體系和佛教義學,提出了一念三千的學說。

不得不說,當時智顗大師的佛法學說,達到了佛教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高峰。通過將翻譯成漢文的所有佛經,進行大量地、全面地綜合分析、通力研究,他不但搞清楚了佛門學說的精髓,闡明了佛學思想要義,更是結合當時中國國家現狀及本土宗教信仰,大膽新穎地將佛法推向了哲學的高峰。

六、吉藏

吉藏,作為隋朝三論宗的大師級人物,卻是歷經了陳國、隋朝、唐朝三個朝代,且因為他佛法精深、佛教義理見識非凡,在每個朝代都受到皇家的推崇,在民間也是盛名卓然。

作為三論宗的實際創始人,吉藏法師一生不斷地搜集佛教經典、並對其加以整理、註釋、總結。因此,他能夠廣泛地涉獵,不同的佛教經典,先後為《中論觀》《十二門論》等作註釋,留下了近百卷的著作。通過這所有的經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佛教理論:觀想念佛。終其一生,廣弘佛法,先後教授佛門弟子千人之多,被後世稱為「嘉祥大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成為了道醫之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成為了道醫之後
上一章下一章

隋朝六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