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什麼是氏族公社?
4.什麼是氏族公社?
氏族是人類從原始社會開始自然形成的血緣組織。原始人過著群體的生活。每個群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的後代(不排除其中可能有收留或俘虜的外族成員);它們共同生活,共同生產,共同戰鬥,財產公有並且有共同語言、崇拜、葬地等。這種人群就構成一個氏族。每個氏族都有族名,用以區別不同的氏族。
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第一,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當時主要是以石器和弓箭作為生產工具。母系氏族時期的生產,起初漁獵、採集還很重要,但農業、畜牧業已開始發展,手工業也已經出現,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制陶業。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是伴隨著氏族制度的發展而緩慢出現的。總的說來,生產效率極低,生產力發展異常緩慢,人類完全受著大自然的支配。第二,氏族制度生產關係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使得人們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維持生存。氏族內部按性別和年齡分工,男女老少都參加生產勞動。由於生產在本質上是共同的生產,因而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歸氏族集體所有,個人只有一些生活用品和隨身攜帶的工具。與此相適應,消費品也是平均分配。第三,氏族公社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平等和民主的。這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共同勞動和平均分配決定的。氏族議事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在議事會中,全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都享有平等表決重大事項的權利。氏族首長由氏族成員選舉產生,如果他們違背了氏族成員的利益可以撤換。在氏族內部,除了輿論對人們的褒貶之外,沒有任何強制手段,更沒有任何剝削和壓迫。第四,氏族內部的婚姻制度是族外通婚,禁止同一血緣親族集團內部互相通婚。當時典型的婚姻形態是對偶婚。同一個血統的幾個氏族組成胞族,兩個或幾個姻系胞族組成一個部落。於是形成了氏族—胞族—部落這樣的組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