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丁峻
這是林間的一片空地。
道路旁,有著一個竹亭,亭內,有著數人。
軍侯丁峻三十齣頭,頭上系著葛巾,穿著絹麻長袍,腰間系著一條黑帶,穿著打扮和周圍的同僚很是不同。
夕照穿林而入,掛在亭子一角,丁峻眯著眼睛,輕輕捋著下頜的鬍鬚,那細長的眼睛內,跳躍著熾熱的情緒。
機會來了!
知曉這一次是少將軍劉封前來杜亭負責屯田練兵剿匪之後,丁峻心生狂喜,蹉跎了三十年,終於出現了能讓他飛黃騰達更進一步的機會,他在內心暗暗發誓,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
對一個默默無名的寒門子弟來說,哪怕是在這亂世,要想出人頭地,也是何其難矣!
在漢朝,家中有著經義傳承,對經義有著獨家見解的才算是名門,比如潁川苟氏,辛氏等,如果,在朝堂上還有著強大的勢力,例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弘農楊氏等,又稱之為門閥。
群雄逐鹿之初,關東之地,其實就是二袁相爭。
袁紹和袁術這兩兄弟是各自勢力集團的旗幟,比如袁術就和幽州公孫瓚結盟,而那時候,現在如日中天的曹公不過是袁紹的盟友兼打手,直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方才和袁紹撕破臉。
曹操起兵之初,獲得曹家和夏侯家的支持,隨隨便便也就有著部曲上千,士卒上萬,哪怕被徐榮擊潰全軍覆沒,轉頭回到家鄉,又很快拉起了人馬,這樣強大的根基,也只能給袁紹當小弟。
而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皇叔劉備,一開始不過是屌絲,若非有著拜師盧植這層關係,就連給公孫瓚當小弟也不夠格。
征戰多年之後方才當了平原相,當孔融派太史慈向他求救時,竟然嘆曰,孔北海也知我劉備?
完全是靠著個人魅力,方才有著一群人跟隨著他。
也是因為自身缺乏雄厚的根基,几上幾下,如今,妻離子散,只能寄人籬下。
可見,在這世道,門第的重要性。
丁峻,字子高,南陽郡新野人。
準確地說,他就是杜亭本地人。
杜亭,顧名思義,是杜氏宗族的地盤,杜氏是一個大族,雖然算不得名門,卻也是當地土豪,有著自己的鄔堡,鄔堡周圍,方圓數百里田地都是杜氏家族的地盤,而丁氏,不過是杜氏附庸。
這就是所謂寒門。
比起大字不識一個的黔首,寒門子弟有著機會讀書識字,只是,因為對經義的解釋權掌握在名門世家手中,再加上,要想在漢帝國當官,須得舉孝廉,也就是需要人推舉,這個權力是掌握在世家手中。
劉備雖然出身不高,好歹也是皇族血脈,其祖父也曾經被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他只是早年喪父,方才家道中落,只是,因為宗族的關係,好歹還是有著人脈,要不然,也不可能被盧植收入門下。
有著拜師盧植的這個機會,他才認識了公孫瓚,也擁有了一定的人脈,要不然,當初在徐州,陶謙病逝之後,徐州的那些豪族也不可能迎他入駐,讓他成為州牧,畢竟,經學大家鄭玄乃是盧植的師弟,他們都拜馬融為師。
和劉備相比,丁峻才是真正的寒門出身。
這類出身的人最為痛苦。
如果是大字不識一個的黔首,懵懵懂懂的出生,隨波逐流地活著,對於命運只能被動接受,然後,懵懵懂懂地死去,那樣的話,反倒沒有那麼痛苦,無知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幸福。
偏偏是丁峻這樣的出身,讀過幾本書,識得不少字,對人生和世界有著自己的看法,也就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就像身前有著一道天塹,他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徒勞。
根本就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如此,也就有著憤怒,有著痛苦,有著絕望!
年輕的時候,丁峻有去襄陽遊學,想要增廣見聞,與此同時,也想增加自己的人脈,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很早就知道該怎樣成為名士,無非是相互吹捧,從孝義,從志向等出發,以一個個小故事展開,流傳開去。
然而,他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不會有人和他合作,別說是讓那些所謂的名士吹捧,就連他主動去吹捧其他人,別人也不會接受。
甚至,會覺得受到了侮辱。
他不屬於那個圈子,因為他沒有那個資格。
一旦見面,相互間往往就會詢問出身門第。
新野丁氏?
別說丁氏,就連杜氏出身的子弟也只能徘徊在那個圈子外圍,負責吹捧他人,即便如此,仍然與有榮焉。
在那些大族出身的子弟眼中,他也就和路邊的黔首一般無二。
像他這樣出身的人,運氣好一點,或許能夠成為官府小吏,負責一些具體的行政事務,當賬房,當跑腿……
前提是必須拜入某人門下,稱某人為主公。
那個某人或許只是官府中的一個小小官僚。
在丁峻看來,這是一種屈辱,大丈夫豈能如此,任庸官驅使,哪怕是要喊人主公,也必當有所選擇。
良禽當擇木而息。
他想多了!
哪怕他費心鑽營,也不見得能被接納,想要別人主動前來招攬,根本就是白日做夢,襄陽,並非他的立足之地。
後來,他灰溜溜地回到了新野。
後來,劉備南下投靠劉表,駐兵新野。
在建安七年,發生了博望之戰,劉備擊退了夏侯淳率領的曹軍,自身也受阻於李典率領的曹軍后營,無法北上。
新野當地有門路的豪族害怕戰火燒到自家頭上,紛紛南下,遷移到襄陽,江陵,甚至過江前往長沙等南四郡,相比中原一帶,這些地方開發比較晚,仍然算得上地廣人稀,土地是不缺的。
並且,因為有著水路,整個宗族遷移難免會付出一些代價,這些代價勉強能夠承受。
曹操在徐州之戰有過屠城的惡名,荊襄之地也有著從青徐兩州遷移而來的北方人,其惡名也就在南方傳揚開來。
話說過來,諸葛亮其實也是徐州人,正是因為徐州戰亂才隨著叔父一家南下來到了荊襄之地居住。
在杜亭,杜氏一族的大部也遷往了南方。
杜氏一族和長沙劉氏也就是劉封的劉泌有著關係,劉泌的夫人正是杜氏出身,是杜家現任族長的嫡女。
所以,杜氏選擇了前往長沙居住。
相比荊襄一地,長沙郡等南四郡開發更晚,和武陵蠻等相鄰,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是蠻荒之地,乃是真正的地廣人稀,杜氏遷移過去,並不缺土地,相比在新野,地盤反而更大,只要能夠抵禦蠻族的騷擾即可。
相比較曹操的大軍,蠻人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杜氏雖然大部遷移,卻也有著一部分杜氏族人留下,此時,在丁峻身邊披掛著兩當鎧腰挎橫刀的杜凱也就是杜氏出身,丁峻是軍侯,有著一曲人馬,杜凱是他手下的屯長。
漢代的兵制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為計算。
最基礎的單位為伍,即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兩個伍為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五什為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兩個隊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兩個屯為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
也就是說,丁峻手底下有著兩百個正兵。
杜凱作為他手下的屯長,有著一百名正兵,這一百人,多是杜氏出身,不是姓杜便是以前杜家的莊客。
此時,杜凱臉上有著難以掩飾的興奮表情,很明顯,對劉封的到來,他是一萬個歡迎的。
畢竟,掛彎抹角下來,他也算是和劉封有親。
其實,這應該也是劉備把劉封派到杜亭來的原因之一吧?
有著杜氏的相助,劉封這個新任的軍司馬應該能夠比較順利地統率手下部屬。
為什麼是丁峻擔任軍侯,而非杜凱?
這是因為當劉備駐軍新野,當地的豪族還在觀望的時候,丁峻便已經前往新野城投奔劉備。
那時候劉備兵弱將寡,哪怕是新野這樣區區一座小城,他也缺乏人手來管理,大將和文官不缺,關張趙等猛將就不說了,文官系統里,糜竺糜芳兩兄弟加上孫乾簡雍再是能力平庸,管理一座小城還是沒問題的。
只是,劉備缺乏了解當地情況的當地人,也就是負責具體事物的當地小吏,那些人,哪怕歸屬劉備帳下,心卻是在荊州牧劉表那裡,終歸,劉備是暫借新野,新野這座城的主人仍然屬於荊州牧。
丁峻投靠得早,雖然沒有什麼名氣,又是寒門出身,經義不通,也就識得一些文字,能夠處理一些文書,好歹他對新野的情況非常的了解,對當地豪族的背景所知甚深,也就被劉備欣然接納。
只可惜,這一位沒有什麼名聲,不能當作馬骨來宣揚。
如果,劉備把丁峻當成千里馬的馬骨來宣揚,不但不會引得鳳凰,反倒會引來各種嘲笑,那些真正的名士也就不得會前來。
一個無名之輩也當作了寶,豈不是說明這一位主公是有眼無珠?
因此,丁峻一開始只是劉備帳下的一名小吏,負責處理一些和本地事務有關的雜事,跑腿的角色罷了。
畢竟,他不通經義。
後來,因為投奔劉備的名士頗多,比如徐庶之流,相比於他們,丁峻名聲不顯,也就慢慢靠邊站,再加上,杜亭附近出現了流賊,他比較了解當地情況,於是,被劉備外放到了杜亭,成為了軍侯,手下有著一曲人馬。
就在他準備有所作為的時候,他接到了新野來的政令。
少將軍劉封被封為別部司馬,前來杜亭,負責招攬流民,剿滅匪盜,練兵屯田,他被劃到了劉封帳下。
這就是他想要的機會!
既然,無法被劉備重用,那麼,投靠劉封也不錯。
在劉備帳下的時候,他見過劉封很多次,知曉其性情,也知道該怎樣投其所好,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遠遠地瞧見劉封一行穿過林子向這邊行來,丁峻臉上堆起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