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二三 海外求學7
23,(1)麥瑞在美國的時候,跟鄒柏青的接觸,也算是挺密切的。
那個時候,鄒柏青幾乎每年都要到美國去,每次去,都會在她那兒住上幾個月。
兩個人工作之餘,便是一起出去旅遊,或者是出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
那個時候的他們,都是滿腔的熱血豪情,滿懷的雄心壯志,整天的家國情懷夢想。他們最常談論的,就是我們的社會發展,什麼時間,才能追趕上美國和歐洲。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什麼時候,才能夠跟美國和歐洲並駕齊驅。
至於青年男女在一起,應該萌發的那些東西---情感啊,愛意啊,等等之類的東西,似乎都沒有出現過。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這個說法,應該是僅僅存在於麥瑞這一邊。而對於鄒柏青來說---他並非是沒有什麼非分之想。不是沒有,而是不敢。
在他的心目中,麥瑞就是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他面前那座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女神形象。就算是心生愛慕之意,親近之情,卻也不敢流露出一絲一毫。
他害怕的是,一旦被人拒絕,被人-掃地出門,那就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而對於麥瑞這樣的人來說,如果失去跟她交往,跟她接觸,跟她合作的機會,那可能就會成為他鄒柏青一生最大的,不可挽回的失誤。
所以,在處理跟麥瑞的關係上面,鄒柏青的原則立場就是: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唯唯諾諾,抱持著戰略上安全的距離。寧可不被她當作最喜歡的人,或者是最好的合作夥伴,也不能引起她一絲一毫的反感,或者是敵視之意。
我們中國社會,地大物博,社會文明歷史悠久。尤其是在人才領域,可謂是放眼全球,惟我獨秀。可是,因為某些不可抗的因素,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能夠嶄露頭角,並且被充分使用,或者是重用的優秀人才,卻並不多。
也就是說,在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層面上,我們的人才總量,或者是人才的質量,都是全球頂尖,數一數二的。但是,在人才的選拔方面,或者說是在人才的使用領域,我們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或者說是做得不好的地方。
換而言之,就是說,我們的人才總量雖然客觀,質量也是冠絕全球。但是,在人才的選拔和使用上出現的問題,或者說是不足,導致我們的人才使用狀況,很不盡如人意。
所以,整個社會層面來看,人才的寶貴和稀缺,也就顯露無疑。
鄒柏青之所以不願意在情感方面,糾纏麥瑞,或者是提出什麼情感方面的問題,來考驗麥瑞的耐心,究其原因,就是捨不得麥瑞的才華和智慧。
因為,在風險投資領域,或者是在現代化的金融思想領域,我們社會的人才缺口太大了。作為這方面得優秀人才,麥瑞的作用,幾乎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對於鄒柏青他們這些人來說。他們所要進入的社會領域,是一個全然陌生的,還在摸索和試探中的社會經濟領域。這是一個不允許犯錯,也不允許失誤的領域。
對於他們來說,那些動輒數十億,乃至於上百億的資本運作項目,可謂是關係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這麼大體量的投資項目,如果一旦失敗,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比如,麥瑞回國之初,跟鄒柏青他們合作的那個美國電氣家電部門的併購項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這個項目,併購標的介於三十七億美元和五十七億美元之間,摺合人民幣二三百億。這麼大的項目,如果一旦操作失敗,那就相當於數十萬個家庭,傾家蕩產。
當然,還有比財產損失更嚴峻的社會問題,或者是社會就業問題,隱藏在這其中。23,(1)58870
23,(2)最開始,提出要出手美國電氣家電產業部門的,還是美國電氣自己。在美國電氣家電產業部門連續三個季度虧損之後,面對投資人的質疑,以及股東們的疑慮,美國電氣的高層管理團隊沒有頂住壓力,迫於市場環境的持續惡化壓力,提出了出售家電產業的動議。
本來就是日漸垂暮的夕陽產業,而且又是連續多年的盈利下滑,甚至是持續的巨額虧損。所以,出售的動議提出以後,市場反應非常冷淡。甚至於一度有人懷疑,美國電氣可能就此宣布,剝離其家電產業部門,任其破產倒閉。
關鍵時刻,還是美國華爾街的風險投資人,更具有戰略性的眼光。
他們把魚餌撒到全世界,並且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而且,在此之外,他們還大舉調動媒體力量,為之宣傳鼓勁兒。
於是,一碗被放置很久,差點淪為垃圾的餿飯,終於在社會各界的推波助瀾下,炒成了香餑餑。而這其中,人云亦云,慣於追蹤權威媒體的某些國內媒體,可謂是功不可沒。
當然,對於這種新聞炒作,麥瑞一向是不怎麼感冒的。而且,在她看來,美國電氣的家電產業部門,不過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已,實在是沒有什麼投資價值。
可是,她所認為的雞肋,卻是某些人心目中的滿漢全席,人間最珍貴的美味佳肴。
在國內的某些媒體,以及一些官方部門的推波助瀾中,康仕誠---康麗麗父親名下的康氏企業集團,參與到了這場遊戲當中。
美國人最初的報價,不過是物有所值的三十六億美元。而且,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這個價格,都還算是比較公允,比較合情合理的。
可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商業併購項目,就因為中國企業的參與,就變了味道。
一些美國的新聞媒體,還有美國的政治家們,他們就此提出質疑。他們的理由也很另類,很充分。按照他們的說法,美國電氣屬於高科技企業,他們的高科技技術體系裡面,有很多領域,在對華商業貿易限制名單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中國人想要參與這一併購項目,很多高科技領域的技術,是無法通過美國商務部的審查的。
而藉此機會,美國電氣方面竟然提高了出售價格,一下子把對外出售的價格,由三十六億美元,提高到了五十六億美元。而且,這種歧視性的價格,還是僅僅針對我們中國。
對於這種不合理,不符合商業運行規則的資本運作項目,麥瑞是最反感的。
但是,對於這些,她卻只能憤怒,或者是只能無語。因為,無論是國內的併購熱情,還是美國政府的歧視性政策,她都是無能為力的。
她只是作為雙方的併購顧問而出現,也就是僅僅是一個中間人的角色。
而對於剛剛開始嘗試資本運作的中國人來說,國際資本運作,世界性的資本併購,這裡面的水,太深了,深到他們根本就看不懂自己在做些什麼。
康氏企業的併購運作,最終還是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幾個原因。第一,美國電氣是美國最大的,也是最先進的電氣領域的製造商。而且,還是美國軍事領域,最大的雷達設備製造商。第二,就在康氏企業投標成功之後,美國的新聞媒體上,突然出現了揭秘似的新聞報導,披露了康氏企業在中國雷達領域,不可替代的領導地位。
他們的併購項目,也就此夭折。
當然,作為法律顧問,作為華爾街上久負盛名的國際大律師,麥瑞還是為他們爭取到了足夠的違約賠償金。可惜的是,康氏企業的目的所在,並不在於這個違約金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