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易失足:別動不動就負氣出走
氣易失足:別動不動就負氣出走
2001年,在福建曾發生了這麼一件奇事:一名男子胡某因為一點小矛盾竟然負氣出走15年。胡某家住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鎮西村。15年前,正在準備開辦小型加工廠的胡某因和父母吵了幾句便負氣出走,一直不與家人聯繫。其家人四處尋找,多次在報刊上登載尋人啟事,仍杳無音信。福建省東峰鎮公安分局在對轄區內所有外來流動人口進行拉網式清理登記時,發現在鎮內一個瓦片廠打工的胡某解釋身份時吞吞吐吐,似有難言之隱。在民警的一再詢問下,胡某不得不說出實情。分局立即向其出生地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鎮派出所發出函調信,多次與他們聯繫,終於使他的家人得知胡某在東峰鎮。當胡某的哥哥及叔叔專程趕到福建,看著十多年未見面的親人,聽著公安民警的耐心勸導,胡某終於消除了心中的怨氣,抑制不住多年的思親之情,叔侄三人熱淚盈眶,緊緊相擁。等他回到家裡,他那個沒有親手去辦的加工廠已經在哥哥的手中頗具規模了。
未離家時壯志滿懷,15年後回鄉時仍是一個打工仔。一股怨氣能生15年,還真是少見!
怨恨之氣多因自認為遭遇不公而生。生怨氣的對象多是自己的上級或其他有權勢者,而受害者往往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許多人為了形象,不方便在外人面前發泄氣憤,只能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回家爆發,使家人成了受氣包,受害最深。靠生怨氣發牢騷,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心中裝滿怨氣,今天怪這個,明天怨那個,讓這種消極情緒經常困擾自己,不但會破壞自身的心理平衡,渙散自己的意志和進取心,進而還會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的降低或紊亂。仔細觀察一下周圍,不難發現,那些牢騷滿腹、怪話連篇、怨氣衝天的人,幾乎都與事業成功無緣。怨氣,它只會誤事,有百害而無一益。
在同樣或相似的外界刺激下,為什麼有人很少生怨氣而有人卻怨氣十足呢?心理學告訴我們,情緒和情感的發生,不僅取決於環境刺激,還取決於人的認知水平,這兩者同樣重要。比如,對待車船票漲價一事,人們的反應相差懸殊。有些人憤憤不平,抱怨國家接連提高運費,增加群眾負擔;有些人則從國家發展經濟的大局出發,認為現在能源不足,運價成本大幅度上升,人員的工資也增長許多,運費理應提價,因此,並無怨氣。這表明,欲不生或少生怨氣,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水平。
如果別人的言行觸犯了你,你首先要看一看對方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假如是無意的,則應該「不知者不怪」;假如是有意的,則要分析其言行是對還是錯。對者,應該欣然領教;錯者,可以採取恰當的方法回敬。凡事沒有必要生氣,否則便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