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人才,投資於人才
發現人才,投資於人才
對人得仔細考察,在時間、地點、金額、企業相同的情況下,人就是最重要的考察對象和決定是否投資的唯一條件。華潤這幾年的併購非常成功,在啤酒業里已經成為全國第一。我跟華潤的老闆聊,發現他們特別重視原有企業的人力價值,而且把被收購企業的高管安排在合適的位置,同時再給他們一個很好的激勵。讓這些企業在同樣的錢、同樣的機器、同樣的產品的情況下,改變人和體制,使整個企業徹底改觀。
那麼,投資於人,主要投資於人的哪些方面呢?這有很多種投資法,有很多種動機,但總體來說都是希望有回報,金錢的回報或者其他的(安全的)回報。
首先,投資於人是投資於人的才能,投資於人的才能最典型的是投資藝術家。有一天晚上,我到一個收藏家家裡閑玩,發現他是這麼投資於人的才能的。他說他把一個畫工筆畫的人給買斷了。那個人從五六歲就開始跟著家裡人學工筆畫,現在四十七八歲,已經練了40年了,在中國沒有一個人比他畫得好,他畫出來的羽毛,看上去跟真的似的,比拍的照片還真,他能畫出那種感覺。收藏家把這個人買斷了,買斷15年。今後15年裡,這個畫家所有的畫他都收,0.3米4000塊錢。買斷以後,就開始包裝和向市場推廣這個人。現在,這個畫家的作品已經到0.3米一萬了。但他不需要先給畫家錢,畫家畫完一張才給一次。他說這種畫畫得特慢,一張畫,大一點的要畫兩個月,太精細了,所以產量也不會大。那麼15年以後,這個人為什麼就不值錢了呢?他說,畫工筆畫的15年以後手就哆嗦了,功夫就不好了,所以15年以後的價值一般要往下掉。這就叫買人的能力。又比如說現在的球星,為什麼轉會費很高,這都是要買斷他的能力。所以投資於人的能力是一個基本共識,投資於人的特殊能力是有唯一性的,而且市場的價值空間也比較大。
——馮侖《野蠻生長》
企業間的競爭,也可以說成是企業家之間的競爭。一個格局大、能力大的企業家,是更會管理,也更懂得經營的,也必然能夠將企業做得很好。可是,一木不成林,企業家個人哪怕能力再強,如果沒有幫手,也必然無法讓企業做到最好。這幫手,就是他四處招來的人才。
在面對人才方面,馮侖是其中的行家。馮侖是萬通的創始人之一,更是最初的召集者,不過他沒有選擇自己獨立成立一家公司,而是選擇了合伙人的方式,因為他明白,一個人的力量到底是有限的,需要有很多幫手。他沒有像其他老總那樣,只是招來一群打工者,而是平均分配了股份,這樣,大家都有股份在裡面,自然也就都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萬通上了。這就是買人能力的方式之一,讓人才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潛力都放在自己這裡。
馮侖不僅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也是善於發現人才的。雖然最後萬通的幾個合伙人分了家,但都各自發展得很好,如今都已經成了一方大佬。這當然要歸功於馮侖的識人之能。馮侖能做到這樣,跟他的人才觀是有極大的關聯的。
在一次演講中,馮侖曾經提到過自己的人才觀。他說,很多民營企業的老總在選擇人才的時候,總是將忠誠放在第一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很多人覺得,一個企業或一個團隊,最重要的是凝聚力,而一群忠誠的人在一起,自然是凝聚力最強的。但是馮侖卻不這麼看,他覺得,忠誠是一個好的品質,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是如果將忠誠當作是選擇員工的第一標準就有問題了,往往會跟自己之前的想法背道而馳。因為這些人在人才上的投資,不是用在了能力上,而是用在了其品質上。
馮侖分析說,人與人之間,哪怕因忠誠而產生的聯繫紐帶再強,也是有個遠近親疏之分的。比如說,兩個人都願意對你忠誠,可是一個人性格開朗,另一個比較沉悶,而你恰恰喜歡那個開朗的,也會在參加重要活動的時候總是帶著他。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局面,另一個內向的人會感覺自己會被忽視了,從而慢慢生出不舒服的感覺來,沖淡他的忠誠感。事實也確實如此,那些有親信的公司老闆,普通員工大都對其敬而遠之。因為親信的存在,讓其他人覺得自己是不被信任的,是不重要的,從而感覺不舒服。
用人,就要用有能力的,更重要的是,有現代性意識的。在馮侖看來,一家企業,對老闆忠誠的人很少,而對制度忠誠的人很多才是最好的。這樣的公司,更具有現代化的意識,懂得用統一的標準來約束自己,從而能提高辦事效率。他說:「我覺得一個民營企業進步的最終標誌之一,就是老闆消滅身邊最後一個對他個人忠誠的人,讓所有員工去忠誠於體制,忠誠於公司的制度。」這份對制度的忠誠之心,就是一個員工有沒有現代性意識的判別標準。而一個企業家將人才的判別標準定位在服從自己上,還是服從公司制度上,體現的就是這個企業家的用人標準。找忠誠於自己的人,是在投資人的品格,找忠誠於制度的人,則是投資於人的能力。
人才是重要的,但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有能力的人是人才,有品格的人也可以稱之為人才。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就是能夠判別這些標準,將精力用在投資人才的能力上。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更有發展。
一個企業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要注重人才的,可是困擾很多企業家的問題是,如何招徠人才,又怎麼發現人才。在這一點上,百度的領軍人李彥宏有自己獨特的做法。
李彥宏做的是互聯網行業,這是一個更新速度極快,對人才需求極大的行業。很多互聯網行業的老闆都在千方百計地發現人才、挖掘人才、培養人才。不過好像很多人做得並不如意,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卻並未得到相應的回報。在這一點上,李彥宏就做得很好,他別出心裁,用比賽的方式招兵買馬。
李彥宏很重視人才,他曾經說自己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尋找人才。可是這種盲目去找的方式效果並不理想。雖然發現了很多合適的人才,但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認識的人也有限。這樣,尋找基數就少了。他覺得,現實的情況更接近於,人才在尋找企業,企業也正在尋找人才,可是兩個合適的人恰巧碰在一起的概率卻很小。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擴大範圍,想出一個可以大範圍發現人才的方式。李彥宏選擇的方式是用百度的影響舉辦人才比賽,從而發現自己想要的人。
很早以前,百度就舉辦了一個叫作「程序之星」的比賽,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報名,如果殺入了決賽,不僅有豐厚的獎品,能夠為廣大業內人士熟知,還可以跟百度簽約,成為百度的員工。在2007年的百度「程序之星」比賽中,竟然有上萬名選手報名。這極大地擴展了可選人才的範圍。而且,這種比賽的方式還可以現場檢驗各個參賽者的真正能力,實在是一舉多得。
就是憑藉著對人才的熱愛,和別出心裁的尋找人才的方式,百度才會有今天的成績。李彥宏曾說,伺服器基本用三年就報廢了,辦公樓也是租來的,這些都是沒有太多價值的東西,只有人才才是一個企業的真正競爭力。當然,不僅要有對人才的重視,還要有發現人才的辦法,和辨別人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