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其實邱氏對劉氏還是留了情面的,只是劉氏不知道。
錢山家的來求翠園去配她那個侄兒是瞞不了二房下人的。
錢山家的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給翠園報信了。
雖說外頭莊子上的下人和周家府里的人不搭噶,但誰叫錢莊頭的侄兒太有名了呢!
周家府里就是才留頭的小丫頭都知道那就是個爛賭鬼,誰嫁過去誰就是倒了八輩子大霉進了虎狼窩了。
翠園是外頭買進來的,在周家沒什麼根基,知道這事兒了,也只會抹眼淚。
還是翠玉要強些,兜頭一陣痛罵,拉著翠園求到邱氏跟前。
只叫人去訓斥錢山家的,說不叫府里的丫鬟嫁到莊子上去。
邱氏沒點出來下劉氏的臉面,但也沒給她收尾安撫下人,二房下人們的心都散了。
翠園更是感激邱氏救了自己的命,一心向著長房了。
下人們心不在這兒,照顧得自是沒有那麼精心,所以劉氏雖只是小癥候,卻總也好不了,一直病怏怏的。
劉氏病一直沒好,周梅得了信兒,急忙趕回周家探望。
一進院子就發覺下人們的狀態不對,整個二房從主子到下人婆子,都透著一股子頹喪之氣,做什麼事都帶著一點敷衍了事的感覺,和長房的墨韻堂氣氛截然相反。
「……我和你阿爹夫妻這麼多年,他竟一點情分也不念,不過是個下人,他不許我嫁出去,我偏要許給錢山家的侄兒。看他有沒有這個臉去染指。」
劉氏見到周梅很是激動,彷彿沒發現二房下人的問題,還在自顧自地地哀怨,和周梅絮絮叨叨地抱怨周金河有變心的可能。
周梅心裡直嘆氣,劉氏現在的問題不是周金河如何,而是這一院子的下人的心該如何收復。
劉氏卻絲毫不察,周梅也不敢挑破此事,怕她更添心事,病越發的難養好了。
劉氏話已經說絕了,周梅卻也無法,只能旁敲側擊敲打了劉氏身邊的大丫鬟幾句,免得劉氏在病中被慢待了。
說起來,劉氏也不是個愛逞口舌之快的人,這個錢山家的真是個厲害人,三言兩語就抓住了劉氏的命門。把劉氏哄的團團轉,到如今也沒覺出不對。
「阿爹既說了那人是個賭鬼,爛賭鬼的家人都是什麼下場你也不是沒見過,翠園姐姐怎麼說也跟了你這五六年了,你就忍心讓她受這罪?」
劉氏訕訕道,「我這不是事先答應了錢山家的嗎!你以前不是說做人最重要的是說話要算數,最忌朝令夕改嗎?」
「她也沒說他侄兒好賭,單看這一點,她的話就不是能信的,這樣的人,你不叫人去斥責她欺瞞主子,反倒想對她說話算數,阿娘,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劉氏默不作聲了,其實這樣的道理劉氏不懂嗎?她懂的。
只是被錢山家的說中心裡的隱憂,忍不住想刺一刺周金河,哪成想,被刺到的人反而是自己。
劉氏心裡更覺得苦,只一味地傷春悲秋,直到卧病在床,劉氏無事可做,一遍一遍的回想錢山家的言行,慢慢兒地,也就品出不對來了。
但那會兒周金河已經不回房了,劉氏就是想服個軟都沒法子。這不才給周梅遞了消息,想借周梅搭個□□下台呢!
回過味來了就好,周梅簡直是算得上十分欣慰了。
想著一會兒就找周金河來看看劉氏,兩人說開了就好了。
「余家分家之事你知道吧!阿婆說不得心裡就想通了。」
說完這個,周梅又說起余家之事,聽說余家是分了家才上京來的,想來有這件事打底,周母老兩口對分家一事應該沒有那麼抵觸才是。
周梅是來周家探病才知道周家正鬧分家一事的。
其實這件事吧!周梅是持贊同意見的。
劉氏一急,「那怎麼行?」
「怎麼不行?如今這麼三天兩頭的鬧騰,遲早把那些年守望相助的情分作沒了,到以後哥哥果真考出來了,要人幫扶的時候可怎麼辦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沒有助力的人家,就算在鄉下也是受欺負的。」
分了家也不是說就再也沒了關係,侄兒以後有什麼事,周金川這做大伯的只有更盡心的,周家根基太淺,搭把手就能多一個助力,何樂而不為呢?
若真等到他們兄弟之間離心離德撕破臉面后散夥,那才是真的沒有指望了。
「還有阿岫呢!」
雖是這麼說,劉氏底氣卻是虛的,周雲岫如今才十歲呢,等他長大還早著,只怕那時候又是另一番情景了。
劉氏又想說還有周雲崇,可話到嘴邊,又想起來,如今她和李氏因為劉家姑娘的原因也生疏再不復從前了。
他們兄弟之間也難再像從前那樣親密無間了。
這才猛然驚覺,如今她在周家雖算不上眾叛親離,但也不如以前那麼得人心了,連賢惠和順的好名聲只怕也不剩多少了。
劉氏這才開始后怕起來,名聲壞了的後果,她太知道了。
分家是最後的路了,劉氏沒有理由不選。
好歹周雲峻的聘禮已經下到柳家了。周梅的嫁妝也抬到何家了,張氏李氏就是再眼紅,也不能到柳家何家去討回來。
二房在兒女親事上占的一點優勢,也算是讓劉氏心裡沒那麼難受了。
周家老兩口是不想分家的,可是兒媳婦們個個都鬧著要分家,周金川下值歸家,更是召集了弟弟們一同與周家老兩口一訴心事。
周家老兩口這才知道,這一回,不僅是兒媳婦們胡鬧了,兒子們只怕都是心裡有數的,都縱著娘子鬧事呢!
大勢所趨之下,又因為有餘家分家在前,女兒來京后訴了一通余家分家之前她吃的那些苦。
周家老兩口對分家一事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再加上周金川兄弟幾個都拍著胸脯保證,就算分家了,也還是一家子骨肉,生疏不了。
老兩口這才鬆了口,周家分家之事就這樣提上了日程。
既然要分家,自然是少不了見證人的。
鄭家劉家不在京也就罷了,邱家李家張家可都在,定好了日子,都請了來做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