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寶鈔
眾臣對皇帝異想天開的想法不屑一顧,夏元吉第一個起來反對道:「陛下!臣反對這樣大肆擴編官員隊伍,如今戶部財政已經非常緊張。在支付了九邊軍餉,撥付給內帑的金花銀之後,還要支付藩王俸祿,就這些支出之後戶部錢糧就已經捉襟見肘。
更何況還要支付京城百官的俸祿,修河賑災也要留有預備款項。再增加大量的官員戶部財政根本就負擔不起啊!」
「我大明戶部財政現在主要收入來自哪裡?」
「朝廷主要的稅收來自農稅與鹽稅,其他商稅等雜稅只能說聊勝於無。」
「也就是說戶部主要收入來源就是農稅與鹽稅,是也不是?」
「是!」
「那好,明年過渡一年,宣德二年開始,戶部不用承擔軍費與藩王俸祿支出,朕的內帑也不用戶部撥給。
戶部的主要職責就是管理好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休整天下河道、道路,教化百姓,使周邊羈縻之地逐漸改土歸流,負責天下治安,如何?」
幸福來得太突然,夏元吉有些不敢相信。
「陛下此言當真?」
「當然當真,今天召見諸位就是為了商討這件事情,不過朕是有條件的。」
果然沒有這麼簡單,就是不知道皇帝會提出什麼苛刻的條件。
「陛下請示下!」
「剛才夏愛卿說過朝廷主要稅收來自農稅與鹽稅,這話沒錯吧?」
「是,陛下確實如此。」
「那好!從宣德元年開始,戶部只負責徵收農稅與鹽稅,其他雜稅由朕的內帑徵收,如何?」
夏元吉本能的覺得皇帝的話里有陷阱,可是卻不知道陷阱在什麼地方。皇帝為什麼會把財政大權拱手讓出,夏元吉百思不得其解。
在夏元吉還沒想好怎麼回答之前,首輔楊士奇問道:「陛下,戶部不再負擔軍費與藩王開支,那這部分開支由誰來負擔?」
「這天下是皇家的,保衛天下的責任也在皇家,軍費當然由朕來負擔,藩王是朕的家事,更不該由國庫負擔。朕這麼說諸位明白了嗎?」
群臣明白了,皇帝這是打算用雜稅養軍隊與藩王,可是雜稅才能收入多少錢糧。到時候不夠了還不得國庫補貼,這話得提前給皇帝堵回去。
「陛下,若是內帑無法承擔軍費與藩王的開支怎麼辦?」楊榮問道。
「諸位放心,朕就是賣了紫禁城也不會從國庫拿一文錢養兵,不過朕把大政全權交給了你們,監督之權必須在朕的手裡。地方官員的任命朕不管,都察院、六科的官員必須由朕認可方可錄用。
還有一點很重要,諸位要聽仔細了,朕放權給了你們,到時候地方上出現流民遍地、餓殍遍野之事,別怪朕心狠手辣。
你們也別跟朕講什麼天災人禍,這是你們該考慮的。朕看的是結果,若是真出現了餓死人的事情發生,諸位可以試試朕手裡的刀是否鋒利。
諸位也別想著欺上瞞下,朕的錦衣衛與東廠可都盯著呢。」朱瞻基話里透著森森的冷意。
諸臣不自覺的打了個冷戰,沒人認為皇帝是說著玩兒的。眼前的利益非常誘惑,可是這份利益卻是有毒的。
其實大家都明白,有著士紳優待的條例,天下太平之後土地的兼并就是不可避免的,越往後越嚴重。隨著人口的不斷滋生,餓死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現在皇帝給出的底線就是不餓死人,偏偏這一條真的很難做到。群臣可以想象的到,到時候皇帝大義在手,一定會將讀書人殺得人頭滾滾。
可是群臣卻不敢提出任何的反對意見,因為皇帝已經把要求放到了最低,只要不餓死人皇帝就不追究。
若是這麼低的要求還要講條件,群臣還拉不下這個臉。皇帝一句還能不能當好這個官了,就能讓群臣無地自容。
為官一任不說造福一方,至少餓死人絕對是丟人現眼,只能凸顯官員的無能。
這是皇帝的陽謀,明知道早晚都會被皇帝抓到把柄,可是這樣一個能夠從皇帝手中爭取權力的機會可不是經常會有的。群臣只能答應,也必須答應。
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皇帝垂拱而治,天下由儒臣打理,眼下這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更何況群臣還有很大的把握,皇帝依靠雜稅根本養不起龐大的軍隊和數量越來越多的藩王,只要皇帝伸手向國庫要錢,那這天下餓死人的鍋皇帝就得背著。
朱瞻基提出的讓權很快就得到了群臣的通過,這件事就算基本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走流程上手續,頒下詔旨明發天下。
接下來朱瞻基又提了一個讓群臣無法拒絕的建議:「諸位愛卿,既然朝廷已經減輕了負擔,朕覺得應該給官員們漲一漲俸祿了。朕不止一次聽諸位抱怨我朝俸祿太低,低級官員依靠俸祿都不足以養家糊口。
朕看五品以下官員俸祿翻倍,五品以上官員在五品的基礎上,每上升一級俸祿上漲二成。諸位覺得如何?」
群臣還能說什麼,一齊起身躬身行禮道:「吾皇聖明!謝陛下體恤!」
胡蘿蔔丟了出來,大棒隨手就要揮舞起來。朱瞻基制止了眾臣的馬屁聲,敲了敲桌子說道:「諸位都坐下。」
群臣謝恩后再次落座,臉色都洋溢出了笑容,無論什麼時候漲工資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朱瞻基看著眾臣都是喜氣洋洋,大棒揮舞起來道:「俸祿給大家漲了,好處大家拿了,權力也分給了大你們。那麼再有不該伸手的,就別怪王法無情,若是查到有人貪污腐化,超過一百兩者革去功名流放,超過五百兩者朕不介意學學太祖把剝皮實草重新再撿起來。」
朱瞻基的聲音不高,聽到眾人耳朵里就像洪鐘大呂,沒有人懷疑朱瞻基所說的話。
眾臣知道這是皇帝在給他們施壓,不能這邊拿著朝廷的好處,那邊還繼續挖著朝廷的牆角,眾臣都在心裡盤算著要警告一下下面的人,該收斂一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