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當然,士族的世襲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結果,畢竟身為執政者,總是會因為政策討好一方,從而得罪一方,徐清能做的就是在儘可能的情況下,選擇最好的方式來處理眼前的問題,就像很多人說如果你如果知道這麼做的後果,為什麼還要去做呢,因為如果你不這麼做,現在就會死,而如果你這麼做了,起碼得等一百年的時間才死。
馬上死和以後再死,誰都知道該怎麼選,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如果不讓這些士族貴族化,那麼他們就會在立場上更加傾向於剝削民眾,以此來讓自己手中的企業更加龐大,賺取更多的利潤,從而在政策上向著資本的方向去傾斜,那樣的話這個國家很快就會因為資本的貪婪而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腐化,人民會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從而導致國家發生嚴重的動蕩。
而另一方面,若是承諾士族的世襲化,那麼他們起碼會在收斂財富的同時,考慮到民眾的生計,畢竟他們還要完成統治,同時這樣一來商業士族也會和政治士族產生對立,而不是同流合污,畢竟當權者起碼會去阻擋那些過於貪婪的士族,讓他們收斂一些,這樣一來在短時間內就不會出現大問題,至於長時間到底能夠保持多久,徐清也沒有能力去計算。
以如今的下一代來看,起碼這樣的繁榮還能夠保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至於再次之後,徐清也沒有辦法推斷了,他如今能夠做的就是盡量利用如今自己還在位的時間,將這個社會推到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層次,這樣一來,這個國家也有更大的能力去消耗。
這就跟現代很多民主國家是一樣的道理,在面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民主國家都出現了革命,甚至還出現很多反政府的事件,但英國,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起碼能夠支撐很長的時間,因為他們的底蘊深厚,而相反一些國家則完全陷入泥沼之中,無法動彈,而在政策的實施上也是如此,看看現代的民主國家,往往很多發達國家使用起來會比較好,而一些不發達國家民主制度往往會成為他們的桎梏。
因為民主制度雖然能夠更加綜合的考慮民眾的意見,但也有著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各方的意見你都必須要考慮,這樣一來的話,一個政策想要執行自然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最終等政策執行下去的時候,你已經脫離了最適合的時間了,因為這個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當你還在為一個政策爭論不休的時候,其他跟你一樣的國家早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政策,從而應和世界的潮流,率先得到了國際資本的支持,從而飛黃騰達,這就是巨大的問題。
而發達國家往往能夠憑藉雄厚的資本,去一些高端領域爭奪市場,這才是他們能夠施行民主制度的原因,即便他們的政策實施起來速度要慢很多,但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所競爭的領域能夠參與的國家也就是那幾個而已,自己即便慢一點,又能夠慢到哪裡去呢,而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則不行,就像印度,一個勞工法想要修改,都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而中國早已經通過改革開放以坐火箭的速度向上攀升了。
這就是不發達國家使用民主制度往往會失敗的原因,因為你面對的競爭者太多了,且競爭的領域往往是十分低端的,這就導致資本往往可以對多個國家進行投資,反正每個國家都一樣,又何必一定要選你的,在這個時候,政策可以更加快速的制定的國家自然要更加有利,他們能夠根據資本的要求,更快的轉向,從而改變國家的方向,來配合這些資本來建設自己的國家。
而那些民主國家,往往就在討論中一次次的喪失了國家前進的可能,這就是最大的問題,因此徐清也想到了這一點,他便希望能夠趁著如今尚且還和平的時候,能夠為宋朝多留下一些底蘊,這樣一來,即便未來士族和底層爆發爭鬥,也能夠有更多的底蘊去消耗,縱然國家處於生死存亡的邊際,也能夠更快的恢復正常,從而繼續走下去,不會因為這些動蕩,而喪失如今的國家地位。
因此對於如今全國的電網推動,他也是極力支持的,以及水利系統,這兩樣都是國家的重中之重,也是徐清最為關心的,水利建設不僅僅關乎農業,更關乎民眾的生活,眾所周知,中國的土地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中國後來的朝代,從唐朝開始,南方的經濟就開始超越北方,等到宋朝的時候,正式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直到現在也是如此,江浙滬包郵區的大名全國聞名,便是如此。
水利網路的建設正是為了提高北方的經濟效應,以平衡全國的經濟發展,徐清深刻的明白,一個國家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必然會導致人口的流向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在現代你就能夠看得出來,以秦嶺淮河為線,百分之四十的國土上卻生活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其中沿海地區更少,則生活著整個國家相當於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口。
人口的集聚自然帶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邊境的不穩和社會的不穩定,中國不是日本,日本可以將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大阪和東京這兩座城市,因為他是一個島國,不需要擔心陸地上來的威脅,因此可以這麼做,但中國卻不行,如今的宋朝自然也不行,若是人口過度集中,首先城市就會崩潰。
畢竟那麼多的人生活在同一區域,光是交通就會崩潰,另外一方面就是飲用水的消耗,也會十分的巨大,當然,更關鍵的就是邊境問題,整個國家的人口集中在一定的區域,必然會導致其他區域的衰頹,而中國的地理決定了,沿海雖然交通發達,經濟發達,但資源卻幾乎全部集中在內陸,看看現代的資源分佈就知道了,煤炭在山西,稀土在江西,石油在西藏,新疆,即便是木頭,鐵礦,銅礦也都是在內陸,而沿海地區的礦產,則是少得可憐。
這就是中國的地理狀況所決定的,他不像日本,日本幾乎沒有什麼太多的資源,他的本土不生產石油,煤炭儲量也並不多,天然氣也沒有,幾乎依靠進口,因此人口的集中,並不會對他的產業產生太大的問題,當然,並不是說完全沒問題,地方上的經濟衰敗,就是最大的問題,還有相當多的無人村,這些村落都面臨著消失的風險,這也是日本的狀況。
但在得與失之間,日本總體而言是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城市人口的增長所產生的經濟財富要遠遠超過小城市和農村人口減少帶來的經濟影響,就像日本,總是說自己是失落的二十年,如今應該已經快要三十年了,他們的經濟幾乎沒怎麼增長,這確實是事實,也是一件對日本人來說,很悲哀的事情。
但人們總是刻意的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的人口是在下降的,這是許多人沒有思考到的問題,日本的人口在下降,他們的經濟產值卻能夠維持在原來的數據上,這當然是城市建設所取得的傑出成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少子化最為嚴重的國家,在零零年代,日本的人口是一億三千萬,而如今日本的人口是一億兩千五百萬,十九年的時間,人口減少五百萬,每年以五十萬的人口數量在減少,而老齡化的人口數量卻在不斷的增加,在這種狀態下,經濟不衰退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也從中可以看到,城市化對於日本絕對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
但中國卻不能做,因為中國的土地廣博,許多地方孕育著豐厚的礦藏,因此這些地方絕對不能荒廢,還有很多地方是交通節點,若是不進行維持,則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因此宋朝就必須要減少人口集聚的效果,尤其是對於華東地區,這地方面積最小,但經濟最發達,導致想要進來這裡工作的人是越來越多,最終交通問題也好,城市的膨脹速度也好,都實在是太快了。
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自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所以徐清希望能夠將其他地區的經濟稍微也發展起來,從而阻止他們的人口繼續往華東地區快速流入,這直接導致華東地區各大城市群的治安都產生了嚴重的下降,間接導致地域歧視開始盛行,這顯然對於維持國家的統一不是一件好事情。
而在這件事情上,徐清也做出過很多的努力,比如說在一些特定的城市,將民生問題放在第二考核的位置,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考核標準,同時給地方的稅收增加,減少他們對中央的稅收,有點像是現代的計劃單列市,他們的稅賦直接上繳朝廷,而不上繳當地的省級單位,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一筆稅賦,從而更加好的發展城市,然後朝廷在對這些城市進行扶持,從而讓他們在當地可以崛起,吸納更多的人口。
另一方面則是放開政策,允許他們經營一些已經在發達地區不允許經營的落後產業,這些產業的污染要更多一些,但卻能夠吸納人口,產生財富,從而穩定當地的人口,不至於繼續向一個地方引流,這一點在華東地區,華南地區都做得很好,也確實扶持起了很多個城市,來吸納人口,減少了華東地區的壓力,尤其是江浙滬。
但在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來說,情況就沒有那麼好了,西北暫且不說,華北地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缺少,因為缺少,即便朝廷撥款,國家扶持,連水資源都缺乏的地方,你指望誰願意去那裡呢?難不成吃沙塵暴不成,因此除了一些做兩國貿易的人願意前往北方之外,很多人是根本不去的,甚至連華北地區自己的民眾都是南下要麼到山東,要麼直接到江蘇,崑山來找工作的。
從中也可以看到,缺水問題對於當地的發展到底有多麼大的限制,尤其是工業上的限制,無論是冶金還是繅絲,都是需要很多水的,甚至連發電站,也是需要大量水資源的,若是沒有水,又應該要怎麼發展,可以說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水是僅次於石油的重要資源,因此北方必須要有更多的水來發展,從而穩定當地的人口數量,擴大當地的城市群落規模,從而減少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而其中,水資源,的調配,自然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南水北調工程也自然而然應運而生,只要完成這一項工程,那麼除了可以緩解南方的水災問題,還能夠解決北方的缺水問題,同時這些運河溝通南北,也可以用來做商業貿易之用,這樣一來,以後南方的商品想要出口到北方的國家,就可以不用只走鐵路,而可以用輪渡,直接從南方運送到北方,速度更快,且運費也更加的便宜。
這無疑可以極大的解決北方人口流失的問題,至於西北,相對來說就比較的難,因為地理環境本身就相對比較差,尤其是經過幾千年人類的過度開發,荒漠化的情況非常嚴峻,同時缺少水資源,而西部和南方之間的地理環境過於複雜,導致水想要送到西部實在是非常的困難。
因為水從南方送到北方,只需要經過華北大平原就行了,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修建一條運河,並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當然,這也很困難,但與之相比,從南部連接到西部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時中國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這麼做是不可能的。
因為中國的地形就是三級階梯結構,從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但中部的中海拔,最後到沿海的低海拔,也因此中國的河流都是在西部發源,然後向著東部流,直到進入入海口,這就是中國的基本情況,而所有人都知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因此南方到北方並不困難,到南方到西部,等於會要河水倒流,這是違背自然規矩的,因此自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西部地區想要維持,這自然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朝廷能夠做的,就是給予更大的補助,以保證他們的城市能夠繼續發展,而不是一股腦的跑道其他城市群來,使得整個西北部人口出現真空。
比如說在長安,蘭州,武威等地建立工業園區,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企業進駐,同時在該地區修建更多的鐵路,保證當地的物流運輸,另外就是朝廷多撥一些錢,讓更多的人來這裡進行一些科研的創新,相對來說,對於水資源需要不是特別大的產業,可以進入這一片區域,這也是一個辦法,當然,大量人口的流逝是一件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人不同於水,是要往高處走的,因此人們想要離開,自然也是沒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