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上中下三策
現在局勢不容樂觀,身為主心骨的曹操死了,對曹家人來說,打擊太大了。
特別是現在曹操最大的兒子曹丕才十三歲,根本做不到凝聚人心,安撫老臣的作用。現在唯一的底牌就是手中還有一些兵馬,還能有所選擇。
程昱嘆息一口氣,也有些束手無策:「哎,難,難。主公這一去,便沒有人能夠壓制天子,很多老臣肯定會倒向天子。何況天子手中已經掌控了兵馬,不管是大義還是實力都不在我們這邊了。」
即便他們是智謀之士,現實就是這麼的無奈,有曹操在,鎮得住一切妖魔鬼怪。可是如今,曹家的勢力還沒有足夠強大到可以換繼承人的地步。
在原來時空之中,曹氏一族那麼多年了,曹操一死,青州兵立馬就解散了,根本不服從曹丕的調令。
劉表和袁紹兩大諸侯,威名赫赫,稱霸過年,然而一旦身死,麾下實力立馬四分五裂,被曹操輕易消滅。
如此看來,孫權能夠在孫策死後,保住江東基業,建立吳國,隨所以才有曹操那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不過即便是孫權,赤壁之戰,依然有大批的文武喊著投降呢。
「如今天子羽翼已成,雖然許都城依然在我們手中,但恐怕城內那些文武百官已經蠢蠢欲動了,情況不容樂觀。」
就連郭嘉也發愁了,主公怎麼就你容易被幹掉了呢,留下一堆爛攤子。
曹丕咬著牙,捏著拳頭都發白了:「我父親的基業就毀於一旦了?我父親的仇就報不了嗎?」
沉默了一會兒,郭嘉懶散了下來,給自己灌了一口酒:「我有上中下三策,供公子選擇。」
十三歲的曹丕稍顯稚嫩,但也在極力表現自己的存在感,起身恭敬的聽:「先生快快講來。」
「上策,破釜沉舟。公子以為父報仇之名,統率忠心士卒趁劉協立足未穩之際,殺出城外,將劉協斬首,斬殺不臣者,威震天下。或可成霸業。」
「中策,退避三舍。我軍殺出許都,直奔兗州。兗州乃曹公根基,公子可佔據兗州,北連袁紹,東靠劉備,南和孫策一起共抗劉協。」
「下策,韜光養晦。遵從曹公意願,率部殺出許都,投靠袁紹,借住袁紹之力擊敗劉協。公子從暗中發展實力,時機成熟再舉漢旗誅殺討伐袁紹,成就霸業。如江東之孫策投靠袁術。」
郭嘉短時間內,便為眾人指明道路。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傾向於上策,拼一把,砍了劉協為曹公報仇。
卞夫人和其餘公子更傾向於中策,投靠袁紹,換得安穩之所。
程昱補充分析:「奉孝上策過急,下策過緩,中策可進可退。昱建議先殺出許都,佔據兗州,連接各方諸侯共抗劉協。」
如果是曹操的話,程昱更支持上策,但是曹丕還是中策算了。
一般高級謀士給主上出謀劃策,都喜歡來個上中下三計,其實一般上計回報率高,但是風險太大了。下計風險小,但收穫也小,一般也不會被採納。
所以中計才是高級謀士心中真正想要為主上謀划的計策,風險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收穫也還行。
十三歲的曹丕經歷了父親死亡,一下子感覺自己擔子重了,人也感覺成熟了很多,主動拉著曹仁和夏侯淵的手,期待的看著他們:「夏侯叔父,曹叔父,侄兒以為中策最妙,如今城內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追隨我曹家,正好殺奔兗州也可分清敵我,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