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兩難之地

第二十七章 兩難之地

()信都城外,旌旗敝日,至邯鄲而來的大將軍張參,正率領著五萬人馬於城下叫陣。

自從王昌得知劉易會到信都之後,他急召丞相劉林和大將軍張參,要他們儘快派兵拿下信都。

起初,劉林和張參等人並不同意,因為這邯鄲城兵力,並不足夠應付來自漢軍和赤眉軍的『雙重壓力』,若是此時抽調大批人馬前去攻打信都,一旦不能及時攻陷,萬一漢軍或者赤眉軍趁機攻來,以邯鄲的兵力,如何能夠抵抗?

但是劉林的反對,並不能抹滅王昌拿下信都,除掉劉易的決心,於是他向劉林和張參二人說明緣由,說他得到可靠消息,劉易會去信都,如果此時不除掉他,以他的能力,很可能在信都對他們形成重大威脅。

這一下,連劉林也嚇了一跳,劉易的本事,天下不知道得很少,當初他能用三千人幹掉王莽百萬大軍,致使王莽王朝徹底崩塌,如今面對不足十萬兵力的他們,信都的幾千人馬顯然是綽綽有餘了!

但是問題在於,劉易是否真的會如王昌所言那般,會突然出現在信都?於是他便又問道:「陛下,你這消息,究竟是從何處得來,是否可靠!」

「可靠!絕對可靠!你相信朕,我們必須儘快拿下信都,否則一切都完了!」

王昌此時十分焦急,他生怕稍晚片刻,劉易便會提起到達信都,到時,即便他派兵去攻,恐怕也晚了!

劉林見他這般焦急的模樣,心中雖還有些猶豫,但也信了大半,而且如今他們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要想成事,就必須互相信任。

於是劉林便同意了攻打信都的計劃。隨後,他便命大將軍張參為統帥,帶領了近五萬人馬前去攻打信都,而他自己則和王昌一起,帶著剩餘三萬人馬留守邯鄲。

如此一來,一旦邯鄲有變,李育便可掉頭來救。而王昌也因此放心不少,畢竟殺劉易重要,確保邯鄲安全也很重要,若是拿下信都,反倒丟了邯鄲,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就這樣,張參便帶著這五萬人馬,連夜奔赴信都,到了信都城下,張參先對城中守將發出勸降文告,企圖以強大兵力,威迫信都主動投降。

而信都太守任光等人卻嚴詞拒絕,並在城頭怒罵劉子輿為假號亂賊。

張參大怒,便先讓弓弩手對城頭一通亂射,算是給予警告,其後便派人叫罵,邀其出城迎戰。

而此時城頭之上的任光,則和都尉李忠、縣令萬修等人一起伏著身子,躲在城牆之後,悄悄察看著城下的情況,同時商量著對策。

「大人,如此下去,怕不是辦法!」

李忠望了望城外那數萬大軍,對任光說道。

萬修也道:「城中兵馬不過三千,一旦敵方強攻,只怕難以抵抗多久!」

任光此時卻目光堅毅,他望了望二人,說道:「如今陛下應該已經知道劉子輿造反的消息,可能已經派兵來援,只要我們再堅守一段時日,一定可以等到援兵來救!」

任光是信都太守,也是信都的最高長官,加上他平時為人謹慎正直,甚得手下一班信都官吏的敬佩,如今聽他決定繼續堅守,他們也都不再多言,靜靜等候著他的安排。

「看樣子,一時半會兒他們還不敢強攻,也好,我們且先回去,好好計劃一番布防措施!」

任光一邊說著,一邊招呼著眾人退下城,然後吩咐眾將好生把守,一但城外有什麼風吹草動,即刻向他稟報。

隨後,他便帶著李忠等人,回到太守府,開始計劃城中加強布防的事宜。

就在任光等人緊鑼密鼓的展開布防,打算死守之時,城外的邯鄲大軍的營帳內,眉頭緊鎖的張參,也開始和手下眾將商討攻城之法。

此時,張參身邊的一名圓臉副將便進言道:「大將軍,未將以為,不如就強攻!」

誰知他這話才一出口,另一名相貌斯文的副將,便反駁道:「萬萬不可,信都城高牆厚,不宜強攻,否則,我軍將會損失慘重!」

那名主張強攻的圓臉副將見他反駁,便問道:「如此看來,你是有何妙計??」

那斯文副將便道:「末將以為,只需圍住此城,斷其糧道,待城中糧盡,便可不攻自破!」

那圓臉副將聽罷,不禁冷笑起來,說道:「哼!我當你又何妙計,原來儘是些餿主意!你難道忘了!陛下可是有令,要我們儘快拿下信都,照你那麼守下去,能守到何時?」

那斯文副將頓時氣急,指著那圓臉副將,道:「你……」

圓臉副將不待他說完,便又道:「我怎樣?有本事,你出個比攻城更好的主意,那我就佩服你!」

「我……」

那斯文副將顯然被他氣急了,竟然一時說不出話來。

圓臉副將見他如此,便又譏笑道:「沒話了!真不知你這等庸才,如何混到這裡來的!」

那斯文副將聽了,頓時暴怒,當即拍案而起,就要拔劍而擊。圓臉副將見他動手,也不甘示弱,起身拔劍相擊。

「都給我坐下!」

張參突然一聲怒喝,兩人這才恨恨的對視一眼,隨後還劍入鞘,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這時張參便環視眾人,繼而說道:「信都堅固,不可強攻,亦不能坐待城中糧盡之時!」

眾將聽了,面面相覷,其中一人便問:「敢問大將軍,我等該當如何?」

張參想了想,便道:「信都太守任光乃劉玄所任,我就不信這信都城中都似他這般頑抗!」

那人一愣,隨即道:「大將軍是打算……」

張參微微一笑,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

大將軍張參正奉王昌之命攻打信都,而大司馬李育,此時也正在相鄰的巨鹿郡,和新莽所任的和戎太守邳彤對峙著。

和戎太守,其實就是巨鹿太守,王莽在位之時,將巨鹿郡改名為和戎郡,而太守邳彤為王莽所任,故而依舊稱為『和戎太守』。

但是如今王莽已滅,天下人心思漢,許多郡縣紛紛自行改回原名,只有似邳彤這般,因為身份的關係,不能改換名稱,依舊維持舊名。

而如今,王昌以劉子輿的身份在邯鄲稱帝,河北大部都已歸附,巨鹿郡多縣投降邯鄲,王昌便派大司馬李育帶兵接管,一路往北,將原本的太守邳彤逼到了巨鹿郡北部,形成隊峙的局面。

於是便出現一個非常奇怪的局面,邳彤所統領的區域,依舊被稱作和戎郡,而已經歸附的地區,則按照當地習慣,恢復為巨鹿郡。

李育帶兵並不多,僅僅兩萬人馬,而且他這一路來,大部分城池都是自行獻城投降,所以他實際上是一場仗也沒有打,基於劉子輿『正統』的身份,李育有理由相信,接下來的這些城池,也會如之前一般,主動投降,而那個和戎太守邳彤,也堅持不了多久。

而此時的邳彤,卻仍然握有近兩萬人馬,論兵力倒是和李育不相上下,只不過氣勢上卻差了許多。

這是因為,李育手下那些將領、兵卒,如今十分堅信自己效忠的陛下乃是正統的大漢天子,而邳彤手下這些人,卻已經失去了信念,之所以還能繼續堅守,只是因為邳彤的存在。

對於這一點,邳彤也非常清楚,他和李育雖然兵力差不多,但是真要開戰,恐怕自己會一敗塗地。

這樣的局面,讓邳彤大傷腦筋,思來想去,他覺得只要一個辦法能夠保護自己和手下這些人,那就是找『靠山』!

不過,邳彤並不打算投靠邯鄲,因為他在河北為官這麼多年,之前也曾聽說過王昌這個人,那時他還叫『王郎』,後來他忽然改了名,如今更是莫名其妙成了劉子輿,他覺得其中一定有詐!

劉子輿不可靠!那還能投靠誰呢?邳彤很快便想到了洛陽劉玄,漢軍雄踞中原,已經有統一天下之勢,投靠他自然比投靠任何人都要合適。

可如今的問題是,那位漢軍派來河北招撫的大司馬劉易,如今被王郎追捕,下落不明,自己要到哪裡去投奔漢軍?

正在邳彤煩惱之際,忽然有人來報,說漢軍騎都尉耿純求見。

</div>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兩難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