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饑寒生盜匪

第1章 饑寒生盜匪

崇禎元年,陝西大旱;

崇禎二年,陝西大旱;

崇禎三年,陝西大旱;

崇禎四年,陝西大旱;

……

有完沒完?

還真沒完。

要知道這場大旱是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其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大,為近五百年所未見。

古人有「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的說法,旱災也有他的兄弟,老大還沒走遠,老二瘟疫緊接著就來了,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又是前所未聞。

天災不斷,輪番上陣,陝西百姓苦不堪言,大明政府不管怎麼說也該想辦法救濟災民吧,最不行也得減免一下百姓的賦稅吧!

實話告訴你,這是絕對不行的,想都別想。

只要是個人,不管你有錢沒錢、高矮胖瘦、活的死的,一律都得繳稅。

不交稅不行啊!

災荒時間長了,地主也沒餘糧,皇帝也沒閑錢,不徵稅紫禁城就得關門。

這大概就是常說的惡性循環。

災荒來了,每天都在死人,朝廷還要徵稅,照這樣下去,陝西人還能活嗎?在點燈靠油、通訊靠喉,耕地靠牛、吃飯靠天的明末,陝西人顯然是活不下去的。

饑寒生盜匪。

活不下去了,陝西百姓總不能直挺挺的躺在炕上等死吧。經過一番深入的思想鬥爭,聯繫一下當下國內的基本形勢並結合本地區的區域特點,廣大民眾決定起義,當上了起義軍。

盜亦有道,別以為起義軍就是統一模式,統一的路線圖,統一的裝扮和服飾,完全不是那樣,義軍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由於當時的起義軍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成分不一,思想不齊,理想遠大的為了解救全天下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於是這夥人便合在一起組成更加龐大的隊伍進攻州縣,殺死貪官,最後達到推翻大明王朝的終極目的。干成了一統天下,幹不成一死了之。

有的義軍野心不大,理想不高,僅僅是為了過幾天平靜的日子,這些人在佔領州縣之後,便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開始封官許願,過起了優哉游哉的小國寡民日子。

這夥人一般能過幾天相對太平的日子,不過時間不會太長就會被人趕走。陝西就那麼大點地方,你不發展壯大自己,我就要佔領你的地盤。

還有的義軍的理想信念就更低了,僅僅是為了吃飽喝足,衣食無憂,人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

由於理想很低,願望不高,要求也就低得多了。當皇帝咱血統不行,當大王咱實力不行,當郡守縣令咱還沒考中進士。

啥啥都沒有,當土匪,當山賊總該行吧?

行----

這個可以有。

反正咱是起義軍,不管當啥全憑興趣。再說了當下的大明王朝要對付的敵人很多,要對付的義軍更多,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對付理想信念都不高的土匪山賊呢?

陝西地處西北,土地貧瘠,民風彪悍,原本老老實實種田養家的百姓一旦進山做了土匪,那絕對是土匪中佼佼者,山賊里的戰鬥機,敢打敢殺敢折騰,殺縣令算起步,殺州官算磨刀,殺巡撫總督才是英雄好漢,這類人振臂一呼應者無數。

秦嶺乃是偉大祖國的龍脈,橫貫陝西。

明末這座龍脈一樣的大山,竟然成了土匪的樂園,盜賊的天堂。

草坪山位於秦嶺西段,扼守在關中前往漢中的交通要道上。

佔據這裡的山賊號稱「賽張良」。

張良何等人物,乃是為西漢著名的奠基人物之一,以智謀超群著稱,一個小小的土匪竟然還敢稱自己是賽張良,要臉不?知不知道天下還有羞恥二字?

不過也不能怪人家,當時的大環境就這樣,不起一個響亮的名號當土匪都覺著沒面子。

由於土匪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起的外號或者是稱號大多沒什麼文化,「飛天龍」「上天龍」「曹操」「劉備」「掃地王」「上山虎」「鞋底光」「跑得快」「流光錘」等等,凡是憑藉自己智慧能夠想到的名字全都用上了。

縱觀大明王朝,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土匪,估計連土匪自己都不清楚。

把這些名字一聽,再看看「賽張良」這個稱號就知道人家草坪山土匪也算是土匪中的知識分子,流氓中的文化流氓。

草坪山。

迎著清晨初升的太陽,「賽張良」拿著書走上山寨最東邊的岩石,他要坐在這裡讀書了。

當土匪的日子簡單又無聊,除了能夠在書中找到一點快樂外,還能剩下什麼呢?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青青草木間,萬丈霞光下,「賽張良」認真讀書的樣子很是迷人,如果不清楚此人的真實身份,還以為是那路神仙隱士要臨石升天。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今天「賽張良」讀的是《孟子·告子下》一文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聽著大王朗朗的讀書聲,不遠處兩個小土匪崇拜的伸出大拇指贊道:「看到了吧,這就是當大王的樣子,不但本領高而且讀書好。」

聽到同夥的讚譽,另一個土匪道:「這麼多大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咱們草坪山大王,不但讀書好,而且把山寨管理的也好。都這麼長時間了,身邊的土匪不知道換了多少茬,唯獨咱們草坪山越來越好,大家過的跟親兄弟似的。」

「可不是嗎,就拿距離咱們最近的獨龍山來說,他們的獨龍王就知道猛衝猛打,上個月帶人去秦州搶糧食,結果中了埋伏,不但糧食沒搶到,還把自己的命給搭進去了。」

沒對比就沒傷害,一對比高下立現。

「你說的很對,要不是因為有獨龍王這些沒頭腦的,哪有咱們草坪山的興盛呢?上次光從獨龍山就過來了上千人,現在咱們草坪山至少也有上萬人了吧?」

上萬人,沒聽錯吧?

還真沒聽錯,明末義軍的規模都很大,動輒就是上萬人,這些人當中有農夫、有書生,有商人、有走卒,有老人、有孩子,有媳婦、有小妾,甚至還有官軍和官員。

沒看錯吧,土匪里還有官軍?

真沒看錯,土匪、山賊或者是起義軍真還有官軍。

官軍都去當土匪了,開什麼玩笑?

這不是神話,而是真話。因為當時的情況下,當兵的日子也不好過。

農民因為天災沒了糧食只好拿著鋤頭當義軍,當官的當然要派兵鎮壓了,但那些當兵又是農民子弟,總不能拿著刀去對付自己的父母親人吧。

再加上大明王朝到了中晚期真的是岌岌可危了,要平叛,要抗倭,要對付東北的滿族入侵……,事情這麼多,朝廷哪有那麼多錢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為了節省錢,大明王朝的官員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想到了剋扣軍餉這一招。

兄弟啊!你的智慧真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關鍵時刻拿當兵的開涮,擺明了是給明帝國找事。當兵的沒了軍餉,誰還願意當兵呢?

再加上這個時候陝西兵要對付的敵人可是自己的親人,那些陝西當兵的一看,實在是混不下去了,於是便帶著刀進山當了土匪。

連當兵的都去當土匪或者是義軍,誰還來幫助皇帝老兒打仗呢?

沒辦法,這就是當皇帝的難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匪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匪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饑寒生盜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