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選章)3

天行者(選章)3

下午仍然只有一節課,張英才陪著孫四海站了兩個多小時。孫四海怎麼樣講課他一點也沒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個年級分成三個班,這課怎麼上。中間孫四海扔下粉筆去上廁所,他趁機跟上去問這事,孫四海說,我們這學校是兩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時,教室里多了一頭豬。張英才去攆,學生們一起叫起來:「這是余校長養的豬,它就喜歡吃粉筆灰。」孫四海在門口往裡走著說,別理它就是。往下去,張英才更無法專心,他看看豬,看看學生,心裡很有些悲涼。

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黃昏,實際上才四點左右。放學后,留在余校長家住宿的十幾個學生,在那個叫葉萌的男孩帶領下,參差不齊地往旁邊的一個山坳走去。眼裡沒有學生,只有豬,張英才感到很空虛。他取下那隻鳳凰琴,擰下鋼筆帽,左手拿著它撥動琴弦,右手去按那些鍵,試著彈了一句曲子,不算好聽,過得去而已,彈了幾下,就沒興趣了。他歇下來后,忽地一愣:怎麼音樂還在響?再聽,才明白是笛子聲。張英才趴到窗口,見孫四海和鄧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橫握一根竹笛,正在使勁吹奏。

山下升起了雲霧,順著一道道峽谷,冉冉地舒捲成一個個雲團,背陽的山坡上鋪滿陰森的綠,早熟的稻田透著一層淺黃,一群黑山羊在雲團中出沒,有紅色的書包跳躍其中,極似瀟瀟春雨中的燦爛桃花。太陽正在無可奈何地下落,黃昏的第一陣山風就掩蓋了它的光澤,變得如同一隻被玩得有些舊的繡球。遠遠的大山就是一隻獅子。這是豎著看,橫著看,則是一條龍的模樣。

笛子吹出的曲調有些耳熟,聽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之所以沒有一下子聽明白,是因為節奏慢了一半。兩支笛子,一個聲音高亢,一個聲音低回,緩慢地將那首歡快的歌曲吹出許多悲涼。張英才跟著哼一句,那種節奏,需要好久才能將「幸福的花兒」這一句哼完整。

張英才走到旗杆下:「這個曲子要歡快些才好聽。」

孫四海和鄧有米沒理他。張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著節拍糾正,可是沒用。張英才惆悵起來,禁不住思索一個問題:能望見這桿旗的地方,會不會聽見這笛聲?他一邊想,一邊打量眼前這根用兩棵松樹捆綁著連接而成的旗杆。

忽然間,哨聲響起來。余校長叼著一隻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長家留宿的十幾個學生迅速從山坳里跑回來,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齊的一排。余校長望望太陽,喊了聲立正稍息,便走過去將領頭的葉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個大洞,余校長扯了幾下也無法將周圍的布扯攏來,遮住那露出來的一塊黑瘦的肩頭。張英才站在這支小小的隊伍後面,他看到一溜乾瘦的小腿都沒有穿鞋。余校長試了幾下,見旁邊還有幾個破褂子的學生在盯著自己看,便作罷了。

這時,太陽已經挨著山了。

余校長一聲厲喊:「立正——奏——國歌——降——國旗!」在兩支笛子吹出的國歌聲中,余校長拉動旗杆上的繩子,國旗徐徐落下后,學生們擁著余校長、捧著國旗向余校長的家走去。

這一幕讓張英才著實吃了一驚。一轉眼想起讀中學時,升國旗的那種場面,又覺得有點滑稽可笑。

鄧有米走過來問他:「晚上有地方吃飯沒有?」

張英才答:「這兩天我先在余校長家搭夥。」

鄧有米說:「你是想回到舊社會么?走,上我家去吃一餐,要是吃得習慣,以後乾脆咱們搭夥算了。」

張英才推辭再三,見推不脫就同意了。

路不遠,順著山坡往下走,一會兒就到了。

鄧有米的妻子叫成菊,長得很敦實,左邊生了個疤瘌眼。見張英才老是看她,鄧有米就說:「她本是個丹鳳眼,前年冬天我送路隊回來晚了,她來接我,半路上被狼舔了一下,就落下殘疾。」

張英才暗暗叫聲苦,嘴上卻說:「這地方有狼?」

鄧有米說:「大家都這樣說。也許是野狗吧!」

張英才說:「野狗只會咬人腿,不會咬到人頭上去呀?」

鄧有米想遷就張英才:「那就當它是狼吧!」

張英才說:「小時候聽說,狼會從後面用一隻爪子拍人的肩膀。一般的人都會下意識地回頭看一看,狼正好一口咬住人的脖子。」

鄧有米說:「山太大了,什麼怪事都有可能發生。」

張英才說:「這麼苦的事,我舅舅他們了解么?」

鄧有米說:「都是余校長嘴嚴言辭短,什麼苦都兜著不說出去,從不跟上面彙報,還說萬站長在這兒待了十年,他還不曉得這兒的底細?不說人家心裡會記著,說多了人家反而會討厭。」

張英才說:「我舅舅是常掛惦著你們,所以才特地放我來這兒鍛煉的。」

鄧有米說:「你鍛煉一陣就可以走,我是土生土長的,哪怕是轉了正,也離不開這兒。」說著,他忽然一轉話題,「萬站長一定和你交了底,什麼時候有轉正的指標下來?」

張英才說:「他什麼也沒說,他是個老左,正經得很。」

成菊插嘴說:「疼外甥,疼腳跟,舅甥中間總隔著一層東西。」

鄧有米瞪了一眼:「你懂個屁,快把飯菜做好端上來。」又說,「我的年齡、教齡和表現都達到轉正要求的好幾倍,就等你舅舅開恩了。」

這時,成菊將一碗上面平攤著兩塊臘肉的挂面端到張英才面前。

鄧有米說:「不是讓你上酒嗎?」

成菊說:「太晚了,來不及,反正又不是來了就走,長著呢,只要張老師不嫌,改日我再弄一桌酒。」

鄧有米說:「也罷,看在張老師的面上,不整你了。」

張英才聽出這是一台戲,在家時,來了客,父親和母親也常這樣演出。中午在余校長家沒有吃好,張英才餓極了,一會兒就將碗里東西全吃光了。山上的夏天,同山下一樣,有點活動就會熱得滿頭大汗;不一樣的是,只要停下來,用不著擦拭,再多的汗也會馬上被涼風吹乾。張英才稍不注意就打了幾個噴嚏,他怕惹上感冒,就起身告辭,要回去趕緊洗個熱水澡。

路上,拿上手電筒送他的鄧有米,忽然介紹起孫四海的情況。他說孫四海打著勤工儉學的幌子,讓學生每天上學放學在路邊采些草藥,譬如金銀花什麼的,交到一個叫王小蘭的女人家裡,積成堆后再拿去賣。孫四海不肯結婚,就是因為剛來界嶺小學,就和王小蘭成了情人。那王小蘭的丈夫結婚不久就癱在床上,什麼事也做不了,一切全靠孫四海。鄧有米最後說,若是哪天夜裡聽到笛子響了起來,那準是王小蘭在他那裡睡過覺,剛走。

要是沒有後面這句話,張英才一定會討厭孫四海。有後面這句話,張英才覺得孫四海活像他那本小說里的年輕人,浪漫得像個詩人。有一句話,他掂量了一番后才說:「鄧校長,我舅舅最不喜歡別人打小報告,這是降低了他的人格。」鄧有米聽了他編造的這句話,就不再說孫四海了,回頭說自己有哪些缺點。這時他們已走到了學校的操場邊,張英才就叫鄧有米回去。

張英才回到屋裡點上燈,拿起小說看了幾行,那些字都不往腦子裡去。只好放下書,拿起鳳凰琴,將《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彈了一遍,有幾個音記不準,試了幾次。到彈第五遍時,才彈出點味道,山空夜寂,彷彿世外,自己彈,自己聽,挺能抒情。上山來半天了,隨著心情的放鬆,他發現琴盒上寫著一行字:贈別明愛芬同事並存念。

這時,余校長在外面敲門。

張英才打開門問:「有事嗎?」

余校長欲言又止地支吾一句:「山上涼,多穿件衣服。」

張英才說:「我正想過去問你,琴盒上寫著的明愛芬是誰?」

余校長等一會兒才回答:「就是我妻子。」

張英才說:「沒問過就用她的琴,她會生氣么?」

余校長冷冷地說:「你就用著吧,這東西對她是多餘的。她若是能生氣就好了。她不生氣,她只想尋死,早死早托生。」

張英才被這話嚇了一跳。

余校長不明不白地離開后,張英才想再給姚燕寫封信,然而,思來想去,總也拿不定主意,如何將自己的地址告訴姚燕。

半夜裡,低沉而悠長的笛子忽然吹響了。張英才從床上爬起來,站到門口。孫四海的窗戶上沒有亮,只有兩顆黑閃閃的東西。他把這當成孫四海的眼睛。笛子吹的還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吹得如泣如訴,凄婉極了,很和諧地同拂過山坡的夜風一起,飄飄蕩蕩地走得很遠。

夜裡沒有做夢,睡得正香時,忽然聽到笛聲,吹的又是國歌。

張英才睜開眼,見天色已亮,趕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門外。操場上正在舉行**儀式,余校長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著從旗杆上垂下來的繩子。余校長身後是用笛子吹奏國歌的鄧有米和孫四海,再往後是昨晚住在余校長家的那些學生。九月的山裡,晨風又大又涼,這支小小隊伍中,多數孩子只穿著背心短褲,黑瘦的小腿在風裡簌簌抖動。大約是冷的緣故,孩子們唱國歌時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長的兒子余志。國旗和太陽一道,從余校長的手臂上冉冉升起來后,孩子們才就地解散。

張英才走過去,問余校長:「怎麼昨天沒人提醒我?」

余校長說:「這事是大家自願的。」

張英才又問:「孩子們也願意起這麼早?」

余校長說:「開始不願意,教了一陣就願意了。」

余校長忽然傷感起來,他指著正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個愛讀書的學生。昨天他還在這兒。夜裡有人捎來口信,他父親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裡就剩下他一個男人,他不回去頂大梁,日子就沒法過了。他才十二歲呀!聽到父親的死訊,只紅了紅眼圈,硬是犟著沒有哭出來,收拾書包時一點方寸也沒亂,就連借別人的橡皮擦都曉得還。我怕他難過,誰知分手時反而是他來勸我,說自己會抽空讀書,將來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學校給老師們磕頭謝恩。還說,他家那兒望得見這面紅旗,每天早晨他會在家裡一邊想著老師和同學,一邊唱國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麼也不怕。」

余校長用大骨節的手揉著眼窩。

孫四海在一旁說:「就是領頭的那個大孩子,叫葉萌,是五年級最聰明的一個。」

張英才明白這是說給自己聽的。他很感動地說:「余校長,這些事你應該通過萬站長向上面反映,讓縣裡或者省城出面關心一下這些孩子。」

「這山大得很咧,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哪能顧到教育上來喲。」余校長說,「聽說國家在搞科技扶貧,這樣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們就有希望了。」

鄧有米插嘴說:「還希望我們幾個都能早點轉正。」

張英才的情緒被這句話破壞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劉醒龍自選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劉醒龍自選集
上一章下一章

天行者(選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