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皖南事變
一九四一年元旦過後,華中總指揮部通知粟裕和蘇北指揮部的管文蔚、葉飛和陳丕顯等人前往鹽城參加會議,討論組織華中機動突擊兵團和蘇北各部隊主力統一整編問題。WENXUEMI.coM粟裕當下立即和管文蔚、葉飛和陳丕顯等人趕往鹽城。
鹽城歷史悠久,西漢時稱鹽瀆縣,東晉時改名鹽城,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從海安遷駐鹽城后,中原局也設在鹽城。鹽阜區面積有一萬平方公里,人口稠密。這裡地勢低洼,河網交錯,不利於日偽機械化部隊和大兵團的運動作戰,地形交通都適宜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如果聯合八路軍,還可以將華中和江南連成一片,建立更加廣大的抗日根據地。
當時華中總指揮部設在鹽城南門附近的文廟,**和陳毅住在城北的抗大五分校所在地鹽城中學,陳毅是抗大五分校的校長,政委是**,張雲逸是副校長。粟裕和管文蔚、葉飛、陳丕顯來到鹽城后,也住在鹽城中學。隨後新四軍其餘各地黨政軍負責人如張鼎丞、彭雪楓、黃克誠、羅炳輝、譚震林等陸續趕到。這些人云嶺分別以來很少見面,現在共聚一堂,十分興奮。當時軍部已於四日離開雲嶺北移,也應當就在當月到達鹽城。
粟裕和陳毅已有兩個月沒見面,一看陳毅,瘦多了,但兩眼仍如從前那樣炯炯有神。私下談到軍部北移之事,陳毅面色沉重:「凶多吉少!」
一九四0年底是新四軍軍部多事之秋。先是在十月受日寇「掃蕩」。當時日寇調集了第十五師團、第十七師團和第一一六師團等各一部兵力共一萬餘人,在空軍配合下進犯皖南,皖南國民黨守軍一觸即退,使得其中一路日寇直撲軍部所在地雲嶺。軍部能參戰的不過三千餘人,當下葉挺親自率領從江南回防軍部的一團、三團頑強抗擊,在涇縣境內設下層層埋伏襲擊進犯的日寇先頭部隊。經過一星期的戰鬥,斃、傷日寇約一千餘人,才成功將敵擊退。然後在當月十九日,國民黨政府以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的名義強令華中以及長江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以內撤到黃河以北地區。為了顧全大局、團結抗日,葉挺、項英等奉中央命令率軍部及直屬隊九千餘人北移。最初軍部打算走繁昌、銅陵北渡長江。但國民黨方面聞訊后,用電台日夜廣播新四軍軍部要北上抗日的消息,並在繁昌、銅陵沿江地區張貼「歡送新四軍渡江」的標語。日寇得到情報后立即封鎖長江,把所有大小渡口的船隻全部燒毀。在這種情況下,軍部只得於一月四日向南繞道茂林、三溪、旌德,沿天目山之寧國、郎溪,到溧陽待機北渡。現在蔣介石調集大軍部署在軍部必經之路,圖謀不軌。
粟裕歷來認為雲嶺不是軍部久呆之地,一直主張軍部遷出雲嶺,和陳毅多次發報給中央和軍部建議軍部轉移,但新四軍當家的項英就是不點頭。現在情況危急,怨誰都不起作用,只能聽天由命。萬一頑軍進攻,軍部免不了廝殺一場,殺出一條血路方得求生。
不出所料,一月七日,當軍部北移至太平、涇縣間的茂林時,遭到國民黨第三戰區顧祝同部七個師八萬餘人的圍攻,激戰終日,處境十分險惡。當時軍部與中原局聯繫未斷,但在鹽城的**和陳毅直到一月九日才得到葉挺和饒漱石的電報:「今日晨北進,又受包圍,現在集全力與敵激戰,擬今晚分批突圍北進。項英、國平□□□□於今晨率小部武裝上呈而去,行方不明。我為全體安全計,決維持到底。」
「皖南事變」發生時,粟裕和管文蔚、葉飛、陳丕顯及當時新四軍其他各部的領導在鹽城南門附近的文廟參加總指揮部召開的會議。**表情非常嚴肅,用極沉痛而又悲憤的聲調宣布:
「同志們,軍部在茂林地區被頑四十師、新七師、五十二師、一零八師,一四四、七十師共七個師包圍!戰鬥正在激烈進行,我軍傷亡慘重!」
正在開會的人特別是粟裕無不感到無比驚駭。預感中的憂慮,現在終於成了事實。
霎時間,群情激憤,現場喊打之聲如雷震天。連一些平素比較堅強、身經百戰的老將,此刻也禁不住默默地流淚。許多人請求帶兵開赴皖南,與顧祝同一戰……,
陳毅說:「我們回電要他們全力突圍走蘇南,已命令蘇南的新二支隊接應。」
粟裕心頭湧起強烈的悲憤卻又無可奈何。如果在蘇南水西村,頑軍進攻軍部,粟裕還有接應軍部的預案,有能力護衛軍部。現在他和主力都在蘇北,鞭長莫及,想幫也難。
這時他還不知道打響「皖南事變」反擊國民黨頑軍第一槍的是他當二支隊副司令時手下的王牌部隊——黃火星的三團。三團在丕嶺紙棚村遭受頑四十師攔阻,當下堅決反擊,將進攻的四十師打退,后受頑軍優勢火力的攔阻,損失最為慘重。三團主要是福建籍的指戰員組成,是紅軍三年游擊戰時期堅持和保存下來、久經考驗的骨幹,每一個士兵將來都可以做連長、營長、團長的。
「皖南事變」發生時日寇正將原駐防鎮江地區的獨立第十二混成旅團(簡稱第十二旅團)調到蘇中沿江和運河沿線,又加緊引誘泰州地區的國民黨蘇魯皖游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率部投降,同時對抗日立場堅定的蘇北新四軍發動進攻。元月十一日,在軍部被圍、浴血奮戰的第五天,進攻蘇北新四軍的日寇獨立第十二混成旅三千人佔領黃橋,中午過後又派出十六架轟炸機轟炸鹽城。鹽城上空頓時防空警報大作。
防空警報響時,粟裕正在鹽城中學,聽到防空警報后,他與開會的陳丕顯、葉飛及張鼎丞、彭雪楓、黃克誠、羅炳輝、譚震林等人迅速分散。這些人身份雖然很高,但身經百戰,都忙而不亂。抗大分校的學生有的隱蔽在校園內,有的轉移到舊城牆腳下的防空壕里。轟炸機飛得很低,低到可以看清座艙里飛行員的臉。鬼子飛機連續不斷扔炸彈,輪番俯衝掃射,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粟裕隱藏在校園內,看著肆無忌憚、如入無人之境的鬼子轟炸機苦笑:城裡和鄉下區別很大,將總指揮部建立在鹽城這樣一個縣城肯定舒服一些,但抗日戰爭是長期的,殘酷的。在當時敵強我弱、又完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走農村包圍城市,堅持游擊戰爭的道路還是不敗的真理。以前新四軍、八路軍隱藏在農村裡,日寇的飛機大炮全無用武之地。現在好了,他們全可以用上了。
粟裕所在的鹽城中學被炸塌了幾幢房子,當時抗大五分校有一千多在校學員,幸好防空警報響后,全校師生在賴傳珠等副校長的率領下及時迅速分散,沒有造成大的傷亡。
總指揮部所在地文廟也被炸多處,測繪室的秦叔瑾正在繪圖,聽到警報后立即跑到河邊防空,當時他們周圍落了四十多枚炸彈,秦叔瑾被震得掉落水中。空襲過後他從河裡爬上來,回到文廟整理壓在瓦礫中的地圖。**、陳毅當時也都在文廟廟堂改建的辦公室內,焦急地等待著皖南和延安的電報,未及作隱蔽,被炸彈掀起的泥土濺了一身,幸無大礙。有一名炊事員被彈片擊中犧牲,房屋也有損壞。西門登瀛橋附近的民船,被炸彈炸毀數艘,死傷百姓十餘人。
十二日,粟裕參加總指揮部在鹽城郊區倉頭召開的旅長以上的幹部會議。此時軍部已經被圍困幾個晝夜了,彈盡糧絕,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和陳毅總決定將主力分為南、北兩線展開。北線由八路軍張愛萍、梁興初率部對付由山東南下的反()共軍,南線重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由粟裕率領回駐東台以應付南線嚴重局勢。當天**和陳毅致電中央,建議由八路軍山東部隊準備包圍沈鴻烈部,新四軍蘇北部隊準備包圍韓德勤部,與國民黨談判作為交換條件解除軍部的壓力。電報發出后,粟裕等人焦急的等待中央的迴音。第二天,陳毅在會上宣布:「中央已同意我們的意見,限十天內準備完畢,待命攻擊。」
那時消息很多,**中央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等八路軍、新四軍將領發表通電抗議國民黨的反()共罪行:「我八路軍新四軍前受日寇之『掃蕩』,后受**之攻擊,奉命移防者則遇聚殲,努力抗戰者則被屠殺,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堅決要求國民黨中央「力解皖南大軍之包圍,開放(葉)挺等北上之道路,撤退華中之剿共軍,平毀西北之封鎖線,停止全國之屠殺,制止黑暗之反動,以挽危局,以全國命。」文化界著名人士鄒韜奮為了表示對國民黨的抗議,發表了向國民參政會的辭職電。在香港的進步人士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等,也致電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要求「撤銷剿共部署,解決聯共方案;發展各種抗日實力,保障各種抗日黨派」。
此時皖南電訊突然中斷,軍部下落不明,與會者無不萬分焦急,焦急化為怒火。中央也已決定在政治上和軍事上迅即準備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軍,粉碎反()共**。——外敵未除,大規模的內戰將一觸即發。
這時**和陳毅分外冷靜。十五日從收到的情報得知,皖南軍部及直屬隊九千餘人,除傅秋濤、江渭清等同志率兩千人突圍外,其餘大部分壯烈犧牲或被俘。葉挺軍長在奉命與國民黨談判時被扣;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后又慘遭叛徒殺害;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突圍時負重傷,含恨自盡。當消息傳開,許多人聽了失聲痛哭,會場秩序幾乎不能控制。陳毅不停地用四川話在大聲喊:「冷靜!要冷靜!聽候中央指示!」
**是中央派來的代表,在他看來,日寇入侵,大敵當前,國共兩黨理應槍口一致對外。鷸蜯相爭,漁翁得利,一旦國共兩黨再度開戰,自相殘殺,只會給日本以可乘之機,加速中國的滅亡。再說不顧民族大義,同室操戈,製造皖南暴行的只是國民黨內部的頑固派,與其跟國民黨全面開戰,還不如將國民黨政府與國民黨頑固派區分開來,以爭取多數,孤立少數,避免統一戰線的分裂。同時在政治上爭取主動,開展大反擊,爭取民主黨派、進步人士及全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收聚民心民氣,為日後打敗蔣介石奠定堅實的基礎。」
他用別人不太聽懂的湖南話一面教育華中黨和軍隊的幹部要「沉著、堅定、勇敢」,「遵守黨的紀律,等候中央命令」,不要提「打倒頑固派」的口號,一面向黨中央指出現在軍部已被消滅,交換條件不存在了,目前進攻沈、韓兩部沒有必要,提議「以在全國主要的實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軍事上除個別地區外,以暫時不實行反攻為妥。」
據說中央得到電報后仍打算繼續在軍事上實行大反攻,但後來根據多方的情報還是做出了調整,改政治上、軍事上全面反攻為政治上全面反攻,軍事上取守勢的鬥爭策略,避免了國共兩黨更大規模的內戰和全面分裂。
十六日,華中總指揮部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總指揮部已向黨中央報告了目前華中工作的部署,準備在鹽城以蘇北指揮部為基礎重建新四軍新軍部,由陳毅同志任代理軍長。戰略區成立師建制,下轄旅、團。新四軍全軍九萬多人編為七個師。粟裕任第一師師長,下轄蘇北指揮部所屬部隊,改縱隊為旅,轄葉飛、王必成、陶勇三個旅。留在蘇南的廖海濤等部編為第六師,譚震林任師長。
十七日,蔣介石在重慶發表通令和談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自上月以來,在江南地區集中全軍,擾亂戰局,陰謀不軌。本月自涇縣向南移,竟於4日膽敢明目進攻我前方抗日軍隊陣地,危害民族,為敵作倀,喪心病狂莫此為甚。我前方被襲各部隊,對此不測之叛變,若不忍痛還擊,不僅前線各軍之將士無心自衛,而且整個抗戰之國策,亦被其破壞無餘。瞻望前途,痛憤不已。為應付危急,伸張綱紀,不得不為緊急處置……新編第四軍抗命叛變,劣跡昭彰,若不嚴行懲處,何以完成國民之使命,著新編第四軍番號立即撤銷,該軍軍長革職,交軍法審判,依法懲處。」
蔣介石的話在鹽城除了用來激起人們的憤怒之外別無用處。**和陳毅將總指揮部陸續由文廟遷至鹽城南郊的熊氏宗祠,開始代行軍部職責履行抗日的神聖使命。那時已得到國民黨李長江在汪偽和日寇的引誘下將要投降日寇的情報,**和陳毅任命粟裕為總指揮指揮一、二、三旅進行討伐。
粟裕臨走時,陳毅親自到粟裕住處為粟裕送行。
「怎麼樣,人太少了吧?」陳毅問粟裕。蘇北指揮部機關的幹部絕大部分配到新四軍軍部,分配到第一師機關幹部只有包括粟裕在內的二十四人。有政治部主任由鍾期光,機要員楚青,作戰科長吳肅,科內有毛瑞有、張宗仁、秦叔瑾;偵察科馮伯華,通訊科李景瑞,管理科有劉德勝、王家興等人。
粟裕爽朗地回答:「好男不吃分家飯嘛!軍長放心,哪裡有群眾,哪裡有敵人,哪裡就有我們的發展。」
陳毅聽了很高興,連說:「好!好!」
當下粟裕離開鹽城,返回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