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經歷了二十多年的修生養息,大唐已經從連年戰亂的民生凋敝之中恢復了過來,雖說還不如開皇年間的光景,但是總歸要比開國時候強得多。底層百姓什麼情況,李悅不清楚,但是上層的生活已經開始奢靡了起來。
但是這種奢靡,對於李悅來說,其實也就是那樣。別的不說,上廁所就是個問題,大唐皇室還沒奢侈到我大清皇室那樣能用絲綢擦屁股的程度,便是麻布都不行,皇家其實也沒多少錢,別的不說,李世民過世前幾年還在征討高句麗,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崇尚簡樸的,也就是王玄策從天竺那邊弄回了用甘蔗製作紅砂糖的法門,算是給皇家增加了一個進項,但問題是,這跟李悅沒什麼關係。李悅的俸祿裡頭有著大量的糧食絲帛之類的實物,但是現錢其實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專門花一筆錢採買麻布用於擦屁股,這傳出去李悅只怕要被千夫所指!至於那些世家大族內部過得如何舒服,李悅也想象不出來,而對方顯然不會對外表露出來。
另外就是飲食的問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他習慣的主食其實是米飯,但是在唐朝,主食是各種麵食,統稱為餅,蒸餅、煎餅、胡餅、湯餅等等,雖說這些也挺好吃,但是李悅瘋狂地想念米飯的味道。另外就是菜的問題,蔬菜種類很少,主要就是菘菜,韭菜,葵菜,其實就是白菜韭菜和大頭菜。肉食就更別提了,大家主要就是吃羊肉,像是李悅這個年紀,烤羊肉自然是不能多吃的,因此,多半就是用來燉湯,但是偶爾吃沒問題,天天吃就叫人受不了了。還有什麼魚膾之類的,就是生魚片,刀工很好,但是淡水魚的寄生蟲問題讓李悅對此敬而遠之。
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哪怕他對此有諸多不滿,作為這個王府的主人,因為年齡的問題,他很多事情根本是做不了主的。王府對外有長史,對內有管家,后宅裡頭還有個乳母。
李悅的乳母大家都叫她朱娘子,朱娘子夫家姓朱,但是她懷孕的時候丈夫就沒了,夫家就將她趕回了娘家,這年頭雖說不忌諱改嫁,但是一般的人家還真不樂意嫁過來就帶著一個拖油瓶。朱娘子娘家也不是什麼富戶,可以白白養著被攆回家的小姑外甥。李悅出生的時候不太巧,正值國喪,內侍省在掖庭找了一圈也沒找到合適的,只得在民間挑選,朱娘子那時候剛剛產育,娘家勸她將剛出生的孩子送走,自個休養一陣子就改嫁,她這樣順利生過一胎的,在婚姻市場上其實還是很搶手的。但是,朱娘子捨不得剛出生的孩子,因此,便硬著頭皮去參選乳母,最後,她被選上了。
按制,李悅作為皇子,可以有四個乳母,但是,等到斷奶之後,能留下的,頂多也就是一個而已,朱娘子命不好,雖說當了乳母,每個月也有月例,可以送回娘家,讓娘家幫著養自個的孩子,朱娘子娘家倒不是什麼惡人,家裡養了母羊,孩子吃羊奶照樣也能長,朱娘子送回去的錢放在尋常農家,便是一個壯勞力也掙不來,若是孩子沒了,這份多餘的錢也就沒了。但是這年頭,小孩的夭折率是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因此,那個孩子不滿一歲,就一病沒了。
朱娘子沒了親生的孩子,也就沒了寄託,她也沒有改嫁的心思,這年頭,嫁了人,就得伺候一大家子,還未必能落得什麼好,而在宮裡,在王府,她需要伺候的也就是一個李悅而已,何況,李悅生得玉雪可愛,也不是什麼驕橫無禮的性格,時間久了,就將一腔母愛都傾注到了李悅身上,對李悅那叫一個掏心掏肺,如此,太妃自然看在眼裡,等到李悅可以斷奶了,其他的乳母要麼拿著賞錢回家,要麼回內侍省重新安排,朱娘子卻是留了下來,一直到李悅出宮開府,朱娘子也跟在身邊,李悅貼身的事情,都是朱娘子安排。
朱娘子對李悅的確是悉心照顧,但是,在她心裡,李悅就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孩子就算是有什麼想法,也只當做是童言稚語,這也讓李悅有些挫敗。而內宅的大管家呢,也是宮裡面安排的內侍,據說曾經受過他生母的恩惠,名叫高正,這人什麼都好,就是有些吝嗇,但凡是他覺得要花錢的事情,就幾乎跟要了他的命一樣。
說白了,李悅硬體條件不給力,就算在家是主人,但是,他有什麼想法,下面人只會覺得是小孩子胡鬧。好在轉機也差不多來了,因為李悅開始讀書了,朱娘子以前大字不識一個,也就是進宮之後,跟著認識了幾個字,對於書本上的東西是非常信奉的。有朱娘子支持,先搞出點動靜來,高正看到了其中的好處,自然也就沒話好說了。
作為先帝之子,李悅要讀書,自然不是在家找個西席開蒙,而是要去弘文館的。弘文館常年也就是幾十個學生,算是典型的精英小班教學,裡面上學的都是皇族貴戚,勛貴京官之子,以前的時候,這邊上學的都是半大少年,但是呢,當年那些少年的下一代都生出來了,李治其實跟之前那一批不是很熟,畢竟貞觀年間,大多數的宰相功臣之子其實都是跟在他幾個兄長後面混的,李治跟他們年齡差距有點大,因此,乾脆又在弘文館中另外開了班,教授的就是蒙童或者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這算是給這些老臣還有宗室的恩典。
在入學之前,李治就特意給這個唯一還留在京城,還需要讀書的弟弟送來了一大堆的賞賜,就是全套的學慣用品,各種書籍,筆墨紙硯,都是上好的。高正見了,幾乎要喜極而泣,這可是給王府省下了很大一筆,然後,他就開始張羅著給李悅選兩個書童。
他們這些蒙童在開蒙這幾年是允許帶書童的,畢竟,他們這個年紀,還沒什麼力氣,不說那麼多學慣用品了,就算是研磨什麼的,對他們來說,都是有些吃力的,不過等再大一點,書童最多也就是將他們送到弘文館門口,不能再跟進去了。
李悅是抱著有可能見到幾個歷史名人的心思去上學的,但是,歷史名人沒見著,見著的只有他們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