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劉家村
林耀一踩油門直奔村東,沒用他向人打聽,聽到胯子的動靜,村民紛紛探出頭查看。
將車停下,村民就圍了過來,林耀摘下頭盔詢問「請問誰是劉胡勝?」
一名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壯漢從人群中走出:「我就是,你找我什麼事?」
「原來是三叔,我是你大侄子啊!」
「你誰啊,別亂攀親戚。」
劉胡勝一臉懵,他怎麼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個親戚。
「怪我沒說清楚,我是劉胡忠的兒子,父親常常跟我提起你,說你是他小時最好的玩伴。」
「劉胡忠?劉胡忠是誰?」
「我也沒聽說過。」
村民議論紛紛,不知劉胡忠是誰?有人甚至以為他是騙子,跑來行騙。
林耀暗自得意,劉胡忠是劉家村走出去的人,抗戰時被鬼子抓了壯丁,給人家做飯,一直沒能回來。
劉家村都以為他犧牲了,其實是跟黨國去了寶島,圈土地開工廠,做了資本家。
直到兩千年後,他兒子才找回來,認祖歸宗,給劉家村捐了上百萬建小學,轟動一時。
現在嘛,幾十年未曾在劉家村出現過,可以說是他最好的身份掩護。
等他兒子找過來,二十多年過去,早不知什麼情況,他完全可以說是對方大哥。
當時劉胡忠已死,還能掀開棺材板不承認?
至於為何不用自己的真實身份,拜託四十年前他老爸不過七八歲,他回家怎麼辦?
認個七八歲的老爸,說我是你四十年後的孩子,現在穿越時空四十年過來找你。
人家不當瘋子才怪。
別說在這裡落戶口,不當場將他打出去都是好的。
聽他提起劉胡忠,劉胡勝半天才反應過來,遲疑詢問「劉胡忠的兒子?」
「是啊,我父親常說,你是他小時候最好的玩伴,有次跟他一起玩捉迷藏,結果躲到玉米地里睡著了,全村一起找了半夜,害得他差點屁股沒被打爛。
還說你小時候貪吃,拿竹竿捅馬蜂窩,結果被蟄成豬頭。」
「屁,這話他也好意思說,我遭那麼大罪,結果蜂蜜全被他吃了。」
聽他連當年的舊事都如數家珍,劉胡勝放下戒心,認為他的確是劉胡忠的兒子。
這種事情連他都記不太清經,他提醒才回憶起來,不是當事人根本不知道,沒人會用這種事情騙他。
「你父親呢?」
「他被鬼子抓走後做了廚師替他們燒飯……」
林耀將劉胡忠的故事講了一遍,當然他沒說對方去了寶島,而是說替國家賣命,掙了個錦繡前程,只因落下病根行動不便,沒法回來認祖歸宗,特意讓他前來。
這年月兩岸關係緊張,他要是敢說劉胡忠去了寶島,保證少不了吃槍子。
據說,槍決的時候得自己買子彈,你能想象自己買子彈槍斃自己的感覺嗎?
「不對,你姓林他姓劉,你怎麼會是他的兒子?」
「贅婿贅婿,我是跟著母親姓。」
眾人恍然,原來是靠了丈母娘家的勢力才能崛起,有如此成就。
「你父親呢,我怎麼沒見他?」
「在你們村呢,才七八歲。」
他當然不能這麼說,更不可能把劉胡忠拉回來,那不是要露餡,只能解釋道
「他當年打仗受了傷,不便遠行,讓我替他回來看看一直想念的家鄉變得什麼樣?父親知道三叔可能不信,所以讓我給你一塊八毛錢,這是什麼意思?」
聽他一說,劉胡勝這一米九的魁梧壯漢頓時淚目,抱著他苦道「侄子,沒什麼只是我跟你父親的約定。」
一塊八毛錢,看似沒什麼,卻代表著兩個孩童間的牢固友誼。
當年被偽軍抓走的本來是劉胡勝,是劉胡忠站出來頂替他的位置,至今未歸。
離別時,劉胡忠已存死志,不認為自己能活著回來,將自己僅有的一塊八毛錢交給了劉胡勝。
這一塊八毛錢,劉胡勝一直珍藏著沒有動用,哪怕是最關鍵的時刻,餓了三天肚子依舊保存的好好的。
直到劉胡忠的兒子返鄉探親,劉胡勝才將這一塊八毛錢拿出來,作為將之當做兩人的友誼見證,講給眾人聽。
忽然聽到這一塊八毛錢,他怎能不激動?
因為這事他誰都沒告訴,除了劉胡忠之外,誰也不會知道,現在林耀討要這一塊八毛錢,無疑就真的是他兒子。
「走我帶你回家認認,順帶把錢給你。」
「多謝三叔。」
「來我跟你介紹一下……」
怕他不知道,劉胡勝還專門給他介紹家裡的情況。
然而,他從小在劉家村長大,又怎會知道,劉胡勝一共有三子二女,劉衛國排行老三,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後來都嫁到了鎮上。
三子一共給他生了四個孫子兩個孫女,另外女兒家還有三個外孫。
當然這都是以後的事,現在聽他只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有個女兒沒出生呢。
大兒子衛軍,二兒子衛民,衛軍已經二十多歲,衛民也有十七八,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年齡。
三兒子則是劉衛國,小女兒囡囡,才三四歲,還沒有大名,縮在老媽的懷裡瞪著大大的眼睛,好奇看著他。
到是狗蛋劉衛國站在老媽身邊,看向他的目光充滿熱切。
能不熱切嗎?剛才那糖的他直流口水產,可惜剛才他以為對方是販子,專門來拐賣兒童的,沒敢接,現在想接都接不上啊!
一想到糖,他口水又不禁流出來了,那可是糖啊,一年都吃不上幾回。
林耀當然看到他的表現,從車上拿出糖對他招招手:「來,狗蛋過來。」
劉衛國屁顛顛跑過去。
「真是好孩子,給你糖吃。你該叫我什麼?」
「大叔。」
林耀臉當時就黑了,咱有這麼老嗎,再說你喊我大叔,劉胡勝心裡該怎麼想?
「要叫大哥。」
「大哥。」
「真是好孩子。」
林耀順手將糖遞給他,又抓了把遞給囡囡。
「好不容易回去一趟,你瞎花什麼錢?」
「正是因為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才更應該給孩子們買點吃的,再說也花不了多少錢。」
。